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社會教師角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人類已經進入信息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從教育觀念、辦學模式、教學制度、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高校功能、學校管理等諸多方面持續地對教育產生著空前巨大、深刻的影響,從多方面沖擊著整個教育體系。如何更新觀念、轉變角色,適應時展的需要,是目前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積極探索并勇于實踐的重大課題。
一、在封閉式教育轉型為開方式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既是知識的輸出者,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現代信息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遠距離教學技術把處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師和學生連接起來,從而打破了教育的封閉狀態,突破了教育的時空界限,使教育環境充分敞開——教育資源特別是教師資源的分配對于所有受教育者來說趨于均衡,受教育者獲得了越來越接近于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此時,在信息社會開放式教育的條件下,由于教育環境的充分敞開,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源泉,他如果僅僅充當知識輸出者的角色,就會禁錮學生的頭腦,限制學生的眼界,妨礙學生運用先進方法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知識。因此,教師角色必須作出適應開放式教育的轉換,應該既是知識的輸出者,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該是為學生提供舞臺、指出方向,關鍵時刻給予指導和支持的“導師”。首先,教師應該能夠根據學生的智力類型、學習風格等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親自進行的學習活動主動而不是被動地獲取知識,在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發展。其次,教師應該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探求知識,并通過留下供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和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引導他們進入更深層次和更高階段的學習。最后,教師應該能夠在學生需要克服較大困難或付出更大努力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時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邁上學習的新臺階。
二、在繼承式教育轉型為創新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由書本知識的復制者轉變為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者
時代要求繼承式教育轉型為創新教育。在此背景下,教育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激發所有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讓創造根植于每個人的思維深處,并表現在每個人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之中,成為每個人的基本生活態度,進而成為整個民族的基本品質和整個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推動力量。由此,教師必須變書本知識的復制者為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者。首先,教師應該樹立創造是教師職業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當作職業對自己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師應該通過自己創造性的工作為所有學生提供一個寬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創造的環境,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為學生提供一個創造的榜樣和趕超的目標,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最后,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特別是以解決實際問題或創造出作品、產品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活動,在學生親自動手、動腦的主體性活動中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落到實處。
三、在職前教育轉型為終生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既是知識的給予者,更是學習方法的給予者
在信息時代,社會不僅對年輕公民進入工作崗位前的教育要求愈來愈高,而且對職后人員在工作崗位上不斷接受培養的要求愈來愈嚴,任何想一次學習終身受用的人都將落伍。時代要求終身教育。教師的角色必須適應這種時代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浩如煙海且會很快過時的知識盡可能多地教給學生。他既應是知識的給予者,更應是學習方法的給予者。首先,教師應該認識到知識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和素材,方法才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特別是終身學習的關鍵所在,因而在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要特別注意使學生成為掌握學習方法并能夠創造性運用學習方法的人。其次,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注意揭示規律、點撥思路和提示方向,使學生可以接觸到大量觸類旁通的關鍵點,具備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能力。最后,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于多種學習方法的靈活應用,使學生能夠在自己所需要的時候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或綜合使用多種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和探索。
四、在整齊劃一的教育轉型為個性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由強調統一性的教育者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者信息社會是一個以人的個性化為基礎的社會,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種類型和多種規格的,因此,它要求整齊劃一的教育轉型為個性化教育,以培養出它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具有個人特點、類型和風格的人才。此時,信息技術的高度發達已經使得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在此背景下,教師必須能夠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學習類型、學習風格和學習進度等“對癥下藥”,以促進每個學生都得到適合他自己的最大化和最優化的發展。首先,教師應樹立新的學生觀,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各不相同的,從而在自己的教育活動中針對不同學生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進行教學。其次,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和自由學習時間,幫助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利用網絡,即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學習和網絡學習結合起來,進行“以我為主”的二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