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幼兒教師教育觀念轉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國的幼兒教育起步相對與世界幼教來說是比較晚的。在中國沒有幼兒園的漫長年代里,中國的幼兒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擔,所以有賢妻良母要“相夫教子”,“子不教,父之過等等。作為幼兒教育最初的承擔者,這些父母們顯然沒有專門幼教知識,有的只是一輩一輩流傳下來的經驗,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當然,這一方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相對自由的年代,但是另一方面也浪費了幼兒學習和自我發展的大好機會。到近代,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越來越為人門所認識,被譽為“中國的福祿貝爾”的陳鶴琴先生在南京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幼兒園,開始了幼教的新探索。一直到現在,中國的幼教界一直都沒有停止這種探索的腳步。在不斷深化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中國幼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中國幼兒教師的觀念也得到了重大的轉變。我認為這種轉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目的:幼兒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這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很長的時間里,幼兒教育只是作為初等教育的附屬品,主要的目的就是為兒童上小學做好準備,而忽視了幼兒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到后來,由于大力提倡幼兒教育以及家長自身觀念的轉變,幼兒教育的目的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家長們認為借助各種幼教的手段大力開發幼兒的潛能,希望能夠培養出一位神童來。所以就從胎教開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之后提前認字提前走路,然后又是上英文班,又是上藝術班,給孩子安排了無窮無盡的學習內容,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其實,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養神童,幼兒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頭腦靈活、身體健康、性格開朗、品質優秀、人格健全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目前這種教育目的觀已經得到普遍的承認,幼兒園的教育開始以兒童自身發展為最終的目的,這種教育目的觀的轉變直接引起了其他方面的轉變。
二、教育內容:幼兒園曾經長期存在著一種惟智現象,只重視幼兒的智力發展,而忽視了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教育開始進入幼兒園。依照現行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的面發展。從最初的重視智育到現在的五育并重,這種轉變反映了了中國幼兒教育的一大進步。
三、教育方式:傳統觀念上,我們習慣與整齊劃一,因為這樣便于管理。在很長時間內,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以老師講解為主,跟小學、中學的教育方式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以前在幼兒園里,老師總會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乖乖坐好不準動”;“小朋友跟我讀……”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復;還有上美術課的時候老師會在黑板上畫一副示范畫,打分是以畫得像不像為標準;這種教育方式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縛。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兒園逐步屏棄了這種刻板的、不適應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教學方式,開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允許幼兒自由自主地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式,允許自由選擇伙伴,允許有自己的見解,,推行賞識教育,盡量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并加以鼓勵,引導幼兒探索和創新。尤其是新技術蓬勃發展以后,許多幼兒園引進了多媒體教育手段,使幼兒園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許多幼兒園開始改變以前的“家園不同步”的現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努力做到家園同步,發揮幼兒教育的最大作用。同時開始最大程度地利用社會其他資源為幼兒園教育服務。從總體上講,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種教育方式是為幼兒園教育的目的服務的。當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但相對于以前已經是很大的轉變了。
四、師幼關系:在傳統的觀念中,老師總是權威的化身,老師總是對的。不光幼兒這么認為,甚至連老師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這就給幼師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帶來了一定的障礙。從本質上看,教師與幼兒都是獨立的人,都有人格的尊嚴,物質和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學習、游戲、娛樂、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權利,教師應當以朋友的身份與幼兒交流情感和看法,虛心征求和傾聽幼兒的意見,賞識幼兒的優點和進步。目前提倡的是一種與幼兒對話的師幼觀,強調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要求幼兒教師“蹲下來與幼兒說話”——當然這種“蹲下來”的主張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來,實際上這要求幼兒教師徹底轉變自己的幼兒觀和師幼觀,把幼兒當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的人,尊重幼兒的觀念和選擇。建構積極的師幼互動,真正實現教師與幼兒人格上的平等。
以上是幼兒園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當然在實際中還是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解決。作為未來的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觀念,大膽采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實現一種“快樂式”的幼兒教育,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