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畢業生創業素質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知識,需要具有創業素質的人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創業人才的脫穎而出。闡述了創業素質的特征,以及培養創業素質的策略。
關鍵詞創業素質創造力創業文化
1引言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加強技術與經濟創新;加入WTO對我國經濟和的競爭力提出了新的挑戰;西部大開發也面臨著人才匱乏的矛盾。面對這些新情況、新,現有的教育體制顯得力不從心。當前,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高產品市場化為鈕帶、以校企聯合為方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已成為高等教育的一個新亮點,實踐證明,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被譽為“美國高新技術的搖籃”的硅谷園的崛起與發展,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發展小、開展創業教育的經驗,著力解決我國經濟、和教育面臨的問題,努力培養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的、具有較強創業素質的人才。
2創業素質的特征
創業的兩個最初的基本要素是人和想法,創業素質的形成依賴于創業文化。所謂創業文化,是指敢于開創事業的思想意識,以及相應的價值觀念和鼓勵創業的社會心理之和。創業文化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是社會存在的能動反映,并且給予經濟和以重大的作用和。在美國硅谷經濟高速發展中起了重要促進作用的創業文化,是頗值得借鑒的,硅谷的創業文化所表現出的最直接的魅力是:任何人只要有能力、有抱負,都可以在硅谷施展才華,白手起家,創業發展;任何有前途的發明、專利和技術項目,都可以在硅谷盡快投產并產業化。從中可以看出,硅谷的奇跡與這種舉世無比的創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我國企業對許多大學生的評價,卻使“天之驕子”降低了幾分自信,缺乏創新能力、責任心、獨立工作能力、組織能力和承受能力,而這些素質恰恰是創業者所必需的。
世界經合組織把創業能力看成是未來社會的第三護照,早在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關心:21世紀教育》中就確定了創業教育的使命,曼谷會議正式提出了創業教育的要求。具備創業素質的人才從素質能力看,應具有創造力和創造精神、能力、技術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問題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銳的洞察力、和完成項目的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獻身精神等。
創造力和創造精神是創業型人才素質結構的核心。創造力是指獨立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創造力體現著能力的綜合性,創造力是智力、技能等智力因素和動機、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綜合,這兩方面因素相輔相成,對形成和提高創造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被列為21世紀人才的首要能力,是創業型人才的特點之一。從“不會”到“學會”,再到“會學”,是三個不同的質量層次。大學四年接受到的知識,有很大比例在大學畢業時已陳舊、過時,因此學習的本質是學習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未來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終身教育,學習將伴隨著人的一生。創業型人才的學習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更新自己原有專業知識的能力;二是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三是綜合各門學科知識的能力。西方許多發達國家對大學生能力要求的第一條就是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能力結構中的高級階段,獲得學習能力,將終身受益。洞察力是指能在綜合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思維和設想,能預測何種技術會發展,何種商品或樣式能流行,何種舉措能抵抗風險、贏得利潤,具備常人不具有的先見之明。團隊合作精神是創業型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要求創業人才要懂得管理,學會領導與合作,發揮群體優勢。
從創業型人才的素質能力來看,創業素質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不同于傳統教育模式:強烈持久、主動地追求新異和卓越,樂于異想天開,具有鮮明的個性;積極尋找信息、機會與資源,善于規劃和利用時間、精力及外部資源;敢于冒險,善于規劃未來,對于確定性、不可預測性應付自如,不滿足于現狀;執著地追求,以過人的毅力來堅持,持有必勝的信念;理智對待壓力、挫折和困難,力求從中獲益,并轉化為下一步行動的資源與動力;勤于反饋與反思,敢于承擔責任;對變化采取歡迎、積極、靈活應變的態度,把變化作為生活的方式。
3培養創業素質的基本策略
我國傳統的學校教育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它忽略甚至壓制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以片面社會化代替個性化,太多的管理形式和方式限制了學生去批評、去求異、去獵奇、去冒險、去建造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空間。
雖然有很多教師走出校門去從事第二職業,開辦自己的公司,但一回到課堂上,仍舊對著發黃的講義或課本照本宣科。我國的教育文化存在著根本性的問題,缺乏學生至上的理念,缺乏參與社會的意識與責任感,缺乏教育危機與創新意識。為此,教育改革至少要作以下幾方面入手:
3.1培育創業文化
美國經濟的輝煌,與以硅谷為代表的美國創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硅谷的創業熱形成了一種,在硅谷,人們想的是如何自己創業。獨立門戶開公司是一種具有特殊興奮作用的競爭,即使是有“象牙塔”之謂的高等學校也不例外,如位于硅谷的斯坦福大學,其師生創業成為一種風氣,眾所周知的雅虎,其創辦人楊致遠,就是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在硅谷,人才充分享有自我發展的空間。據統計,每年大約有30%的人跳槽,以尋找適合自己的最佳位置,幾乎每天都有公司倒閉和新公司開張。雖然成功與失敗并存,創業與風險同在,但人的智慧與創造力在此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此的文化氛圍的熏陶,對人才的吸引力以及所蘊涵的創造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居主導地位的新時代,要盡快培育、繁榮自己的創業文化。
首先,應提高對創業文化的應有地位的思想認識。創業文化首先是一種思想意識,進而才作用于人們的價值觀念,擴展為社會心理。因此提高人們對創業重要性的認識應當是第一位的事情。知識經濟的根本動力源于創新,但這里所說的創新不僅僅是知識創新,也不僅僅是技術創新。因為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并不等于經濟的發展,只有把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成果轉化為新的市場需求、服務形式或新的產品,即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動力。
其次,注意在師生中開展與創業有關的活動,創造有利于創業的輿論導向和氛圍。在師生中經常分析創業者成功的案例,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設計或創業比賽,激發師生的創業熱情和創業理念,鼓勵師生創業。要形成尊敬創業者、愛護創業者的濃厚氛圍。創業教育的模式有許多,比如“創業計劃大賽”模式、“天使基金”模式、創業“孵化器”模式、“模擬公司”畢業設計模式、“勤工儉學”模式、“案例培訓”模式等等。學校應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學生的層次,探索相適應的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