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時代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使現代社會越來越進入“網絡時代”。據統計,我國因特網使用者的平均年齡是35歲,比電腦使用者的平均年齡40歲還低5歲。網上豐富多采的內容,使天性好奇、好學、愛好刺激的青少年對因特網情有獨鐘。他們通過“伊妹兒”(E-mail)互相聯系,通過網絡和世界各地的同齡人交朋友,了解最新的新聞信息、科技動態,也利用電腦和網絡帶來的逼真驚險的游戲來打發空閑時光,他們已經成為新世紀的“網上一族”。
網絡時代的降臨,使人們向往已久的信息時代成為現實,它和知識經濟的浪潮一起涌來,必然對人們的社會行為、生產方式產生變革性的影響。特別是“網上一族”的青年一代,還沒有形成最終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因特網對他們的沖擊更加直接、更加強烈,對他們的影響也更加深刻。有人說: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它為青年帶來機遇,幫助青年步入了成長和發展的“快車道”,青年科技“精英”、商界“少帥”將在網絡時代層出不窮,與此同時,它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許多青年在互聯網中消極沉淪、誤入歧途。如何認識因特網對青年的影響,探索與思考因特網對于青年工作提出的嚴峻課題,對于做好新世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負面影響之一:互聯網的全球性特征,易導致青年思想的混亂。
因特網具有開放性,它完全打破了國界,連通了地球上任何一個可以連通的角落。它給我們帶來大量新鮮的信息和發達國家的先進觀念。這對于在封閉環境中長大、在說教式的意識形態體系中受教育的青年一代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沖擊,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但它同時也可能消解那些應當由青年繼承和弘揚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導致青年思想上的混亂。
我們知道,因特網的基礎語言是英語,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目前還不到1%。中國人口數量雖然居世界上第一,使用中文的人數也是世界第一,但是在這個代表著未來,代表著最先進生產力的因特網上,中文并不是一種強勢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講,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載體的中文在因特網上的衰微,很可能導致長期沉湎于因特網的青年一代對“母語”和傳統文化的淡漠。
其次,因特網的主導國家是美國,因特網上運行的信息大多隱含著美國式的意識形態。這其中當然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也有許多東西不適合我們,甚至是我們要大力反對的。而青年一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處于成長期,可塑性很強,很容易受網上不符合我國國情的思潮所影響。仔細看看我們身邊的青年,有多少人熱愛“國粹”京劇?又有多少人癡迷“泰坦尼克”式的愛情?從比較中我們不難感受到青年一代對傳統文化的漠然和對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式大眾文化的熱衷,這其中,西方文化滲透是主導因素。而隨著因特網的日益普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暢通無阻,如果沒有足夠牢固的“精神屏障”,它將迅速有效地同化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因此,在這多種觀念相互激蕩,多種思潮相互影響,多種文化相互融合的網絡時代,青年一代的思想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不加以正確和有力的引導,必將出現思想的混亂狀況。
負面影響之二:互聯網的隱蔽性特征,易導致青年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的增多。
首先,網上“垃圾”極易誘導青年誤入歧途。一些道德敗壞的人利用互聯網的隱蔽性,肆意散布黃色、不健康的信息以及低級趣味的網上游戲,不僅耗費青年大量的時間,而且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1999年11月初,某網站信息欄目了一條令人觸目驚心的信息:提供性服務及征求同性戀(限男性),并列出了聯系方式。在互聯網上,這種色情信息和色情網站為數不少,對涉世不深的青年極具煽動性和誘惑力。此外,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不法之徒利用網絡組織非法活動。1999年8月6日,一位署名adxx的網民在某著名的網站上說:進入mud可以煉“”,還可以殺人。據了解,在我們深入揭批“”的同時,經常有一些愚頑不化的“”分子在網上胡言亂語,搞串聯,引誘青年參與非法組織。
其次,青年人固有的特點也可能引起電腦行為、網絡行為的出軌,導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淪為“網絡黑客”,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從國內外統計的數據來看,80%的“黑客”是青少年。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青少年的情緒不穩定,好走極端,好表現自己,他們往往對互聯網技術研究很深,而到了一定時候,便產生一種“網絡世界,舍我其誰?”的感覺,以及發展到利用破壞網絡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前不久讓電腦界聞之色變的“CIH”病毒,就是一位臺灣大學生的玩笑之舉。二是一些青年憑借自己掌握的高技術手段,以在網上搞惡作劇、騷擾他人為樂。一位身份不明的少年“黑客”闖入美國司法部網站主頁,把網站上的“司法部”改為“非法部”,與美國政府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這種行為在我國也有發生,1998年4月25日,一神秘電腦“黑客”非法進入中國公眾多媒體信息網(CHINANET)某省站點WWW主機,并將該省省情的WEB頁面改換成一幅不堪入目的“淫穢畫面”,造成極壞的影響。三是一些青年受利益的驅動,利用金融部門互聯網絡的漏洞,盜取巨額資金,供自己享受揮霍。一名原北京某著名學府的高材生,利用自己在證券公司實習的機會,盜買盜賣他人股票,給股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自己也身陷囹圄。
負面影響之三:互聯網的虛擬化特征,易導致青年人際交往的障礙。
因特網技術將地球濃縮進一張無形的網絡之中,它彌補了其它聯絡方式的不足,具有廣泛性、間接性和安全性等獨特的優勢。在網絡中,人們很容易獲得為人處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價值的極大化和他人對自己的終極關懷。與這種虛擬的世界相比,現實世界的缺陷十分明顯。當人們在網絡上獲得的快樂比現實多時,自然會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網絡交往之中;而當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只會更加傾向于在網絡中尋求慰藉。這很可能導致一種后果:人們只愿意在網絡上尋求虛擬但完美的人生,而消極地對待甚至逃避充滿缺陷的現實世界。
以上這些問題,不僅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它涉及到社會的政治、文化、倫理、法律等諸多方面。要想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引導青年正確使用因特網。
對策之一:正視網絡滲透問題,強化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思想滲透,是網絡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們既不能視之為“洪水猛獸”而驚慌失措;也不能等閑對待,聽之任之。要通過教育使我們的青年認識到:中華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華文化之精華也將越來越具有生命力;要教育我們的青年自覺擔當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光榮職責,讓中華文化在網絡時代熠熠生輝;要加強青年一代的國情教育,引導青年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增強政治鑒別力,自覺剔除網絡中的“精神垃圾”。
對策之二:針對網上道德弱化問題,做好網上文明行為規范。
首先要加強道德自律,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質,這一點顯得極為迫切。只有全民道德素質提高了,才能營造良好的網絡道德氛圍;其次,要強化輿論的道德評價,利用傳統的新聞媒體,對網絡信息傳播中的不道德現象進行譴責,形成輿論壓力;三是要靠社會、學校、家庭共同攜手,強化道德教育,形成道德良心,使文明上網成為網民的自覺行為。
對策之三:建立健全網上法規,打擊網上犯罪,使網民有法可依。
立法部門要根據網絡特點,盡快加強網絡違法和犯罪的認定和立法,懲治利用網絡對他人的權益和聲譽構成嚴重損害的“肇事者”。
對策之四:加強青年的社會化教育,提高青年適應社會的能力。
要引導青年正確認識“網絡世界”,正確看待“網上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差距;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化教育活動,提高青年對社會的認知能力;要引導青年運用正確的態度對待網上交友,不能將網絡作為唯一可以信賴的朋友,不斷提高青年適應社會的能力。
對策之五:多開辟健康有益的網站,占領網絡陣地。
網絡服務者要以高度的道德責任心,及時清理網絡中的“垃圾”,不斷凈化網絡空間;網絡工作者要開辟更多健康有益,有吸引力的網站,占領網絡陣地,爭取更多網民。
總之,互聯網絡為我們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為青年一代的成長與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為青年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課題,只要我們高度重視,正確對待,及時剔除網絡的負面效應,互聯網才會成為社會文明的“加速器”。否則,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時代為我們準備的也許是一個“文明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