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學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筆者多年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得到了一些體會。現試選兩點來談一談:第一點體會是高中語文教學要有理論指導。第二點體會是高中語文教學要多管齊下。講具體一點就是想談一下,14條原則,12條參考標準,9項措施。下面選談一下理論指導。斯大林說過:“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高中語文教學的實踐,當然也必須要有理論的指導,否則就是盲目的實踐。指導高中語文教學的理論很多,很多中學語文教學法也是其中之一,其它理論本人不準備談,本人現在只想談的就是本人在數學中常常遵循的14條教學原則,也就是說,本人常是在這些原則作理論指導下去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下面分別的簡談如下:1、素質教育的原則。即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能力(特別是創造力)的原則。素質教育實際上是整個教育的目的,我們把素質教育作為原則提出來,目的是強調不能再陷入應試教育的泥潭。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例如高中語文一二年級主要是素質教育,除了上課之處,要讓學生多看些報刊雜志、中外名著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另外還要學生多作讀書筆記,多寫讀書心得,多寫一些隨筆短文,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即培養創造性思維。這多讀多寫就是素質教育。而考試和作練習題是適量,不要搞題海戰術,陷入應試教育。而到了高三的時候才進行全面復習,多作單元練習題和套題等高考模擬試題,以應付高考。由于高一高二的素質教育抓好了,所以到了高三總復習,對付高考就輕松自如得多了。如果高一高二不抓素質教育,不抓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是搞應試教育,把時間都花在題海戰術上,閱讀和寫作的素質不高,到了高三,到了高考,就是很被動了。2、最省時的原則,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則。馬克思說過:“一切節省,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當代各項各業高效率、高速度、快節奏的發展,使人們越來越認可“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金錢”。歷來軍事戰爭,都是“兵貴神速”,誰爭得時間,誰就主動,誰就勝利。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時間,誰爭得時間,誰最省時,誰就主動,誰就勝利。所以最省時原則,是人類一切工作的原則,當灰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原則。也就是盡量用少的時間上好課,教完課,學好語文。3、充分利用舊知的原則。即充分利用學生已懂的學習方法和知識作橋梁,來到達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和新知識的彼岸。這也是最省時原則的具體運用。人類所有的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都要充分利用舊知,語文教學也是這樣。4、啟發式、研究式教學的原則。該原則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與學生討論研究,啟發學生理解分析和總結,切忌老師為學生包辦代替,切忌填鴨式(即灌入式)。否則都不利于學生發展。5、形象生動,具體直觀的原則。盡量深入淺出,用顯淺的比喻說明深奧的道理,用具體形象的東西來說明抽象的事物。這樣學生才容易理解而且理解得深。俗語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所以看圖畫、看影視、看幻燈、做實驗、去參觀、去實踐、多媒體教學教學等等都是可取的。以上5條,是一切教學都應遵循的原則,是適用于各學科(包括高中語文)的教學原則。6、“教”是為了“不教”的原則。葉圣陶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交給學生。”不是給學生魚,而是教學生漁,不是給學生兔,而是教學生獵。葉老還指出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使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學生懂學習方法了,老師就可以少教或不教了,所以這條原則叫做“教是為了不教”的原則。這是中學語文教學(當然包括高中語文)的總原則。7、語文教學以練為主的原則。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對語文知識,不強調死背框框條條(當然名句名段名篇還是要背誦的),不強調硬記定義概念,主要強調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強調實踐的能力。而能力的獲得,必須通過訓練,訓練訓練,教師訓,學生練,兩者合二而一,就是語文教學。教讀課堂上的教師問,學生答就是訓練。學生讀自讀課,也是練。學生寫作文、改作文、也是練。學生做選擇題,簡答題,閱讀題等,也是練。學生進行演講比賽、朗讀比賽、背書比賽、論辨比賽等,也是練。學生調查訪問,參觀旅游、課外閱讀,寫出調查訪問報告、觀后感、游記、讀后感或讀書心得等,也是練。出墻報、小報、黑板報、海報等也是練。組織文學社、讀書社,編劇本演出等,也是練。總之,通過種種的練,不斷的練,學生的語文素質就不斷提高,否則就難以提高。8、語文、思維,結合訓練的原則。因為思維是靠語言來組織的,而語言是思維的直接表述。它們互相依存,思維離不開語言,語言離不開思維。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語言并不是什么脫離思想的東西,相反的,語言乃是思想的有機的創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從思想中不斷地發展起來。所以誰要想發展學生的語言,首先應該發展他的思維能力,離開了思維單獨地發展語言是不可能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提出“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重視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9、教書育人原則。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這教書育人原則,是所有語文教學(包括小學、中學、大學)的原則。10、課內課外,互相促進的原則。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應用性、社會性決定了這一原則。有句名言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應該讓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變成語文學習的活水,要實行教學開放,打破教室和校園空間,組織學生走向社會大課堂。這樣才能滿足語文教學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上面第7條原則就列舉了不少走出教室或走出校園的社會活動,它們都不單有利于語文教學,還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11、讀寫聽說,以讀為主的原則。莊文中先生指出:“接著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語文學科實用價值之所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規定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求,其中“口語交際”就包括“說”和“聽”。讀寫聽說是相輔相成的,但“讀”的能力處于支配地位,是網的綱,是牛鼻子。閱讀能力高了,其它三項就好辦了,否則寫、聽、說就很難提高,所以要以讀為主。6-11條原則,是適用地高初中的語文教學原則。12、高中語文教學,切忌面面俱到、句句解釋的原則。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畢業,已經學了九年語文,語文知識和能力已具備了不少。所以到高中上語文課,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舊知來學新知,所以就不必面面俱到,句句解釋。而以較少的時間完成講課。這一條是第2條原則和第3條原則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具體運用。13、以學生自學為主的原則:學生看得懂的,就盡量讓他們看,學生經討論能懂的,就晝讓他們討論,學生通過翻資料書報詞典等能懂的,就盡量讓他們翻。學生想提問題,就盡量讓他們提。其它學生想回答,就晝讓他們回答。……學生講錯了,師生糾正。學生講漏了,師生補充。學生講不出,教師才點拔。整個語文教學,老師即要把握航向,又不能包辦代替,只能在關鍵時啟迪、點拔。要讓學生多發言、多思考、多質疑、多翻書、多觀察、多分析、多總結……這條實際上是具體貫徹第6條原則。14、抓語段教學的原則。這條實際上也是最省時原則的具體化。是實施第12條原則的手段。既然高中語文教學切忌面面俱到,句句解釋。那么,怎樣教課?答:每課書都是抓若干語句、若干段來分析欣賞(文言文要分析的語段可能要多一些,個別深奧的文言文,可能要分析所有的語和段),而無須段段分析、句句分析。抓語段教學,抓什么語,什么段?就是抓重點難點的語和段。難點容易確定。而重點語、段怎樣確定呢?本人常用的確定重點語段的標準有下面12條標準,其中第12條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標準。下面分別簡談一下這12條標準。(1)最能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的訓和段,可以列為重點語段。如:魯迅《祝福》中,對祥林嫂三次在魯鎮出現時的三段肖像描寫,很能突出祥林嫂悲慘的人生經歷,所以應列為重點句群來賞析。(2)在文章開頭的、概括性的總領句、段或文章中間或結尾的結論句、段,都可列為重點語、段。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首段的“北國的秋,卻是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是概括性的總領句,全文的文眼,以下各段都是圍繞這句來展開,所以這句是重點語。要引導學生領會下面是怎樣圍繞這一段來展開“清”、“靜”、“悲涼”的。(3)文章中意味深長,能提示深刻的哲理或人生感悟,能給人以人生啟迪的語和段,可列為重點。特別是游記中的議論部分,往往如此。如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中的第3段,議論人辦事要成功,必須要有“志、力、物”并且“志”為第一。第4段議論對學問要“深思而慎取”。這些都可列為重點為段。(4)最能體現作者思想閃光的語、段、可列為重點語段。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體現了李自藐視權貴,不為之折腰的品格,這句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應列為重點語。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這一段,體現了詩人偉大的人道主義,關心天下受苦人,舍已為人的精神,應列為重點段。(5)一般報刊雜志,資料教參、專家學者未有提到的或很少提到的作者在文章的觀點,但它又是作者思想的閃光點,那么我們就要敏銳地發現它,不放過它,挖掘它,把它列為重點語段來賞析。如蘇軾《前赤壁賦》第四段上半段中寫道,“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也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在這一段議論中,提到了偉大的唯物辨證法思想:“……江水并未流失,月亮并未增減。從變的一面看,天地間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功夫,就發生了變化,從不變的一面看,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存的……”。蘇軾在下半段寫道:“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在這下半段議論中還提出了高尚的廉潔自律的思想。“……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的,即使是一絲一毫我也不取。只有江上清風和山間的明月……這是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我)才占有它們使用它們,同你們共享。”古往今來,人們評價蘇軾,都是贊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多才多藝者,贊他詩文詞賦皆有成就,棋琴書畫全面發展。幾乎未聽到有人贊他的相當水平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只聽有人評他一生正直、仕途坎坷、累受折磨,而未聽到人們贊揚他有高尚的廉潔自律的人格。所以本人講課時把這段挖掘出來,當重點段與學生共同賞析蘇軾思想的閃光點。(6)在文章中多次出現的詞語,往往有特別的含義或深刻的含義,可列為重點語段。如魯訊的《阿Q正傳》第四章“戀愛的悲劇”中,記述阿Q圍繞“女人”,連用了4次“他想”,刻畫出了阿Q本能、放縱、衛道的形象。在第七章“不準革命”中“將箱子抬出了”、“器具抬出了”……。連用了五個“抬出了”,其含義其二:a、表阿Q未被邀請參加革命,焦慮不安。b、阿Q革命動機低下,只想分財物。這些都應列為重點語段引學生賞析。(7)凡文中出現使人大開眼界的比喻或其它清新絕妙的修辭之處,優美的段落,情景交融的描寫等可列為重點語段。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寫音樂這一段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段可列為重點段。又如徐志摩《再別康橋》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這些都可列為重點語。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第4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第5段“月光如流水一般……”,第6段“荷塘的四面……”,這些段落用了比喻、博喻、通感、排比、擬人等修辭,有遠有近,有月有云,有山有水,有動有靜,有光有暗,有荷有樹,有蛙有蟬,有聲有色,有香有情等等,報盡了人間寫景抒情之能事,真是情景交融,絕妙極了。這些都可以列為重點語段。(8)特別奇特的石破天驚的想象或聯想或夸張,可列為重點語段。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列缺霹靂,丘戀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9)文中體現人民或英雄的浩然正氣,崇高思想,偉大人格的語段,可列為重點語段。如文天祥《過零叮詳》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10)能最好達到教學目的的要求的語和段;最能體現作者風格的語和段。每課書都有它的教學目的要求,引導學生通過通讀,細讀原文,看看那些語段最能體現這些教學目的要求,這些語段就可列為重點語段。如李白《蜀道難》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學生領略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而首句和首段“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即有大膽的夸張,又有美妙的神話傳說,又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又豪邁奔放,很能體現作者的浪漫主義風格,可列為重點語段欣賞。(11)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格言諺語等處,都可考慮列為重點語段來賞析。分析它們和前后語句,周邊句群的關系。(12)最能突出文章題(或中心思想)的語和段,是重點語段。這一條是最普遍適用于定各類文章的重點語段的標準。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標準。其它標準都要服從這一標準。這里有一個難點,就是文章的主題怎樣確定?主題的確定除了通讀全文、細讀各段之外,還要參考一下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人生經歷和寫作風格,揣摩作者的寫作目的等。能抓到作者寫作的目的意圖,主題就可以確定了。因為有一個簡單的公式:主題(或中心思想)=寫作內容+寫作目的。簡單一點就是:主題=內容+目的。這個公式用文字表達就是:作者通過寫某些“內容”而達到作者若干寫作“目的”,這就是文章的“主題”。例如:《阿Q正傳》的主題是:1、本文通過阿Q的故事,2、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社會的農村生活;3、塑造了阿Q這個貧民勞動者的典型形象,特別是展示了其精神勝利法,從而提示了國民的病苦(即劣根性:愚昧、麻木、奴性),以引起療效的注意;4、表作者希望改變國民的精神面貌,使他們覺醒;5、文章還暴露了辛亥革命脫離社會生活,脫離群眾,不徹底性,及作者對辛亥革命的懷疑;6、還表了作者對阿Q“哀不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等。在這個主題之中,1、句是文章的內容,2-6句,是文章的寫作目的。在主題中,內容部分一般是用一二句話就概括完了,有時甚至可以不要內容部分。而目的是主題的重點,有多少個目的就要多少句話,是主題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時候內容和目的重合,內容就是目的,目的也是內容。以上是談高中語文教學的體會的第一方面——要有理論指導。列出了筆者常用的14條教學原則。其中的第14條原則——抓語段教學的原則,又列舉了筆者常用的12條確定重點語段的標準。以下想談一下高中語文教學的體會的第二方面——要多管齊下,多管齊下,共包括9點措施,下面分點來談談。1、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比如可適當把一些傳統式教課改為開放式教課。傳統式教課就是圍繞一篇課文的字詞句段篇,講完就算,比較少聯系古今中外的社會現實和個人的感想。這是傳統的教法。開放式教課就是在完成了傳統式教課所講的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擇一些詞、句、段甚至篇,用比較多一點的時間來聯系古今中外的社會現實和個人的感想等等。例如:講《過秦論》,按傳統式教法講完課文以后,還在課堂上根據課文“……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請同學們以“商君佐之”為話題,聯系古今中外的社會現實和個人感受展開討論。(這就是開放式教法)。同學們經過熱烈討論以后,歸納出以下幾點:甲、中國歷史上有6大改革家;商鞅、秦始皇、唐朝王叔文、宋朝王安石、清朝康有為,當代的鄧小平。乙、其中能改革成功,富國強兵的是商鞅和鄧小平。秦始皇是半成半敗。其余三個都失敗了。丙、外國最成功的改革家是俄國的彼得大帝和日本的明治天皇。丁、一個國家變法改革要成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a、順應歷史潮流。b、改革變法措施得當。c、有最高權力支持。教《六國論》時,老師還根據課文“……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至天下之土,……”請同學們以這兩句話為話題開展討論。同學們經過熱烈討論,最后有一個同學用4個字來概括討論結果,這4個字是:人才重要。老師馬上補充說是“人才最重要”。并且板書一條格言來證明:“比黃金更寶貴的是珠寶,比珠寶更寶貴的是鉆石,比鉆石更寶貴的是人才,比人才更寶貴的——在世界上還未有。”同學們興致勃勃地抄下這一格言。……后來,有一次統考,作文題是……以“珍寶與取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800字以上。我班有一個學生的作文題是:《中國最寶貴的珍寶》,“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珍寶,如果任憑你選取一樣,你要哪一種呢?有一段格言回答了這個問題,這格言說:‘比黃金更寶貴的是珠寶,比珠寶更寶貴的是鉆石,比鉆石更寶貴的是人才,比人才更寶貴的——在世界上還未有。’這一格言,明確告訴我們,‘人才’是最寶貴的珍寶,我們要選取他。在我們當代中國,最寶貴的珍寶就是鄧小平……而人才最寶貴的就是他的品格、思想、理論、貢獻、功績,鄧小平雖逝世了,但他的豐功偉績永存,他偉大光輝的品格、思想、理論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照耀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所以鄧小平的偉大品格、思想、理論永遠是中國人民最寶貴的珍寶。由于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所以學生的作文成績和語文素質不斷提高。后來同學們總結了開放式教課的好處有:a、使同學們溫故知新,集中了集體的智慧來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語文素質和思維水平,使同學們越來越聰明了。b、培養了同學們的聯想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特別是提高了寫作文的創造力。c、由于提高了素質,所以提高了同學們的應試能力,特別是提高了同學們對付多年來的高考話題作文的能力。開放式教課比傳統式教課更難上,要不斷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也是難上加難。它不但要求教師精通業務,而且要求教師有更高的水平,更淵博的知識。所以教師更要象列寧所教導的那樣:學習、學習、再學習。要與時俱進,終生學習,掌新信息、學新知識、新技能、新本領、新教法。力爭做到文理交叉、中西融匯,古今貫通、多重學歷、縱橫發展、精益求精、創新教法等等。只有這樣,教起課來才容易做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生動形象、游刃有余、深入淺出、不斷創新等。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這條措施,是為了貫徹所有的教學原則。不但貫徹了本文所列的14條教學原則,而且貫徹了未列入本文的所有的教學原則。②要多了解學生。為了貫徹充分利用舊知的原則。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對初中小學的語文課本也要熟悉、對初高中的數理化生政史地等課本也要多看看。還要了解一下學生都讀了什么課外書,參加過什么社會活動,看過什么著名的電影、電視、戲劇等,會唱什么名歌,對歌詞及解怎樣等等、還可了解一下學生都有什么習慣、愛好、興趣等。這樣,才便于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掌握學生具有什么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才能更好地貫徹充分利用舊知的原則,才能更好教書育人。③學生讀自讀課,一定要求學生找出重點難點語段。檢查學生自讀效果,一定要提問哪些是重點語段。屬于找重點請段的12條標準中的哪一條?學生學會選重點語段了,就說明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對文章能把握了.這條措施主要是貫徹第13、14條原則。④堅持要學生多寫。學生課外閱讀,要作讀書筆記,或親記或讀后感,還要摘錄一些名句名段,重點語段。要求學生每學期寫讀書筆記、雜記、讀后感或周記等文章共40篇以上,字數不限。可短可長,老師定期檢查,半個學期公布一次名人篇教。還要由小組互相觀摩,并評選出最佳文章,張貼在班上的學習園地上。甚至選送去學校廣播室和小報室。還鼓勵學生寫日記,日記可以不公開,不用互相觀摩。這條措施主要是貫徹第10、11、14等原則。⑤堅持課前講練,即每堂課講課前讓五六個同學講練。每人講10多秒到半分鐘,講學生讀書筆記中的名句名段,心得感受,名言格語,文摘語段,時事評論,好人好事,校園新風,課程質疑,好的建議,人生感悟,新作短文等等。這條措施主要是貫徹1、7、8、9、10、11、13、14等原則。③堅持培養學生自改互改作文。學生的作文活頁由學校統一印刷,上面印有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常用的評改符號,主項達標評價,每次作文的專項訓練重點,“作者簽名”和“評改者簽名”等。每篇評改都要求學生標出名句名段,重點語段。這條措施主要是貫徹第1、2、6、7、11、13、14條原則。⑦堅持宣讀。評改完后,由小組評議,每小組評議出一篇寫得最佳的作文及最佳語段,還要評議出一篇評改得最好的作文及評改的最佳語段。然后宣讀最佳作文和最佳評改,特別要讀出最佳語段。⑦⑧⑨這3條措施主要都是貫徹第1、2、3、4、5、6、7、8、9、10、11、13這些原則。⑧堅持張貼。每次宣讀作文和評改之后,都要把最佳作文和最佳評改張貼在教室后面的學習園地內。⑨堅持選送。最好的文章,送到學校廣播室去向全校廣播,然后再送到學校出版的小報刊印,向全校發行。以上是筆者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體會中“多管齊下”的9點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