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章分析了當前中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勢,國家歷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高校的擴招,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執行者政治輔導員的管理體制不佳等諸多因素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在此基礎之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形勢;政治輔導員
我國在世紀之交為提高國民素質,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自1999年以來,普通高等學校擴大了招生規模,使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學生人數急劇增加,1990年高校在校生僅為215.57萬人,而截至到2005年底,在校生達到2000多萬人[1],目前高等學校在校生數量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9%,進入了國際上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全面推開,高校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市場經濟的深入,新的大學生分配制度和雙向選擇使社會對畢業生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面對眾多的誘惑與困惑。
另一方面,由于大眾化教育的全面展開,學生入學時的基本素質與精英教育時代相比明顯下降,這些學生往往在基礎文明的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方面比較欠缺,客觀上導致人才培養難度的增加。所有這些彰顯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與緊迫,給高校的政治輔導員提出新的要求,賦予了新的歷史責任。
一、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勢
(一)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備受我國各級政府以及高等學校的高度重視。52年前,我國就開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據歷史資料記載,我國高等學校的學生政治輔導員制度,最先是由清華大學于1953年率先建立的。為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基本特點、規律和實際情況,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方針、政策,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了不懈努力,而且國家黨政領導多次論述。
1978年,鄧小平同志聽取清華大學情況匯報后指出“清華過去從高年級學生和青年教師中選出人兼職做政治工作,經過若干年的培養形成了一支又紅又專的政治工作隊伍,這個做法好。事實證明,‘雙肩挑’輔導員制度為學校的管理崗位和學術隊伍輸送了許多骨干,在保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傳承學校傳統,搞好教學科研工作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同志在第三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位置,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以后多被簡稱為中央16號文件),明確指出,當前有關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著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輔導員、班主任隊伍。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線,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學校要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他們,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給予適當傾斜;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證。《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3]提出,制定促進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和發展的政策,是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保障,要求高校要為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創造必要條件。
2005年1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同志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秀人才;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信心,狠抓落實,切實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可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這對我們今后積極開展和做好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針對性和操作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形勢及挑戰
高校輔導員是學校整體工作中一支非常重要的隊伍,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學校穩定、社會安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學校人才培養和校園穩定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線的組織者和承擔者,高等學校政治輔導員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著黨的教育路線和思想能否貫徹始終,直接關系到大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為知識經濟時代具有創新精神、奉獻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目前,高校的輔導員工作面臨以下幾方面的挑戰:
1.高校輔導員工作瑣碎、任務繁重,工作難度、工作壓力大。高校輔導員一般在本單位的地位比較低,工作頭緒多,涉及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地方,學校工作最終落腳點在學生身上,學校的各項工作的落實都要依靠這批輔導員。在相當一部分高校里,對輔導員的職責沒有明確,只要有與學生相關的事情,許多教師和領導首先想到的就是輔導員,而不管事情是否屬于輔導員的職責范圍。可想而知,他們所承擔工作的瑣碎、繁重之程度。
現在高校學生的獨生子女多,貧富差距大,有的學生開著車去上學,而有的學生卻不能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由此產生的學習上有困難、經濟上有困難、心理上有困難的“三難”學生數量大大增加;現代大學生的思想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個性強、缺乏集體觀念和組織紀律性、責任心較差等;當前的大學生正面臨收費制度、就業體制等方面的改革,經濟壓力、就業壓力增大,這大大增加了輔導員的工作難度。有些高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跟不上時代要求,沒有以人為本,而作為直接面對學生個體的輔導員,面臨更大的挑戰。同時高校輔導員承擔的責任大,承受的壓力大;高校的安全和穩定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許多高校領導對輔導員工作的要求,就是千萬不能出現不安定和不穩定的情況,更不能出現學生傷亡事故。雖然輔導員平時工作很努力,很細致,但只要所負責的年級或班級出現學生傷亡事故,即使不是輔導員的責任,但也會導致對輔導員前期工作的全盤否定。
2.高校輔導員配備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捉襟見肘。輔導員在日常的工作中要與學生直接交流接觸,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少。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數量不斷增多,而政工干部尤其是高校輔導員的編制卻相對在不斷縮減。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規定,輔導員數與學生數的比例關系是1:120~150,但很多高校的比例遠遠超過這一比例,一般都是1:180~260,有的甚至達到1:500還多。輔導員帶的學生越多,事務性工作就相對越多,就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做大量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只要與大學生有關的事情輔導員都在抓、在管、在協調。輔導員忙于應對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很難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到學生當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不同時期的需要,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甚而出現工作上的疏漏。同時,由于過多地應對事務性工作,輔導員不能很好地進行政治理論學習,自身政策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也難以提高,面對新情況、新問題,不能有效地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教育引導學生,對當前存在的重大社會問題、學生提出的政治思想問題以及思想深處存在的疑慮不能給予有說服力的解答。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有效發揮,甚至使輔導員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凝聚力、說服力受到削弱,輔導員的威信受到嚴峻的挑戰,輔導員隊伍的戰斗力減弱,這是造成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的主要原因。
3.高校輔導員的理論學習和學術研究時間少、收入低、發展機會少造成輔導員隊伍不穩定。輔導員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生工作上,這導致他們在理論學習和學術研究方面沒有大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沒辦法靜下心來搞學術研究和進行理論學習。許多高校的輔導員大多是專職輔導員,很少有向專業教師轉行的機會,由于科研成果不多,在職稱晉升上很不利。從行政管理發展方面看,由于現在很多領導崗位都要求高職稱人員,加上很多原來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又來競爭,廣大輔導員要想競爭領導崗位的機會也很渺茫。同時高校輔導員隊伍相對年輕,職稱也低,工資和崗位津貼相對較低,投入時間也很多,但績效難以評估。對于輔導員,又缺少必要的選用、管理、培養、使用、競爭、激勵等有效機制,輔導員的地位低、待遇低、工作繁重、壓力大、后顧之憂多。特別在新形勢下,輔導員的待遇與其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務、承擔的責任和實際付出相差甚遠。以上幾方面的主要原因導致輔導員心理失衡,進而出現隊伍不穩定趨勢。輔導員對從事學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必要的職業觀念和敬業精神,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淡薄。同時,受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的影響,一些輔導員對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認同開始動搖,甚至一些輔導員受物質利益的驅動,價值取向扭曲,不安心工作。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性嚴重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更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實效的增強。
二、克服當前困難,堅定信心,開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雖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是只要上下重視,認清形勢,堅定信念,科學系統的規劃設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齊抓共管,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為達到如期的效果,我們應該注重做好下面的幾項工作:
(一)科學系統的規劃設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確工作職責、完善工作體系,加強監督與考核,建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長效機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和諧發展,取得實效,關鍵在于高校輔導員、班主任的管理體制是否科學、合理、有效。目前我國高校輔導員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大部分高校對輔導員的管理和職能劃分依靠傳統習慣和制度以外的運行。有關部門要建立、完善的輔導員選拔和培養體系;加強輔導員的選拔和培養,這是加強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要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標準和要求來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輔導員培養機制,要嚴格按照中央有關部門的要求,嚴把入口關,配好、配足輔導員;要逐步建立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職責體系,大力推動有中國特色的高校輔導員、班主任工作考評制度的形成。學校應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采取量化管理與定性管理相結合的措施,增強對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管理,從體制上對這支隊伍的長遠發展給予有力保障,從而最終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與水平。
(二)要切實解決輔導員隊伍的定位問題,建立安心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穩定的專業隊伍
高校要充分認識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明確輔導員隊伍的地位、任務和職責,要認真領會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對輔導員的定位: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4],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制定有效措施,切實保障輔導員隊伍的利益和對輔導員職業的認可,提高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不能把輔導員當成“是教師隊伍的次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從事最基層事務性工作的骨干力量”,不能弱化輔導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根本的職責,要把輔導員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改變輔導員只是管理員、服務員或應急救火隊員的現狀。在這方面,聊城大學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給輔導員多條出路,職員、思政職稱系列、普通教師職稱系列他們可以任意選擇,這給出了輔導員今后發展的多個方向,利于輔導員的長遠發展,穩定了輔導員隊伍;同時,學校明確規定每名輔導員每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得少于60學時,這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當然,輔導員、班主任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我們來講不僅應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是一種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是我們所熱愛的事業,我們要用崇高的事業心、責任心去克服所遇到的困難,不斷改進我們的工作,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工作能力,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廣大同學的成長、成才做出積極貢獻。
(三)加強政治輔導員、班主任自身建設,提高其政策水平和理論水平及整體素質
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必須重視發展和創新,否則只能加速其邊緣化。輔導員、班主任要確立自身在學校中的地位,除了獲得外部的政策支持外,也必須通過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來證實自己。輔導員工作本身是一門科學,只有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才能更好地適應形勢的發展和工作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輔導員的研究工作明顯落后于形勢發展,相關書籍很少,理論深度不夠。輔導員、班主任對學生信息和問題掌握最多、最直接、最全面,他們應發揮這一優勢,在日常工作中培養自己的研究意識,并在此基礎上完成自身的專家化轉變。學校也應對輔導員隊伍本著“高進、精培、明責、嚴管、優出”的原則,努力把高素質、高學歷的青年教師和優秀畢業生選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崗位上來,逐步改變社會普遍存在的對這支隊伍的偏見。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思想性、政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知識經濟時代要求輔導員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豐富的知識,這樣才能有開闊的視野、(下轉第151頁)(上接第144頁)活躍的思維,才能把握教育事業的發展變化規律和前沿動態,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其規律性,用科學的理念、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去指導高校的輔導員工作,使他們成為時代的稱職的領導者、管理者和學生成長成才的服務者。同時,高校輔導員大都比較年輕,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學習,對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沒有深入的了解,有些輔導員對當前的國家教育政策不太了解。因此,高校輔導員要想在政治上、思想上盡快成熟起來,就必須加強馬列主義、思想、尤其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積極學習當前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有關政策和法規,從而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論水平。
(四)積極探索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穩定提高
實踐證明,新參加工作的輔導員往往對自身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把握,在各個工作階段一直處于不斷探索的狀態,而那些多年從事輔導員工作的教師對學生工作的各個環節、工作程序有較全面的了解,對各個階段的學生思想動態有前瞻性的把握,對大學生能進行更全面、更科學的教育引導[5]。如果能充分發揮那些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較為成熟的學生工作者的傳、幫、帶作用,工作會更具有實效。因此,在新形勢下要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把輔導員工作當作一種職業來建設,要求輔導員在一定期限內要從事學生工作,實現有一定數量的人員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通過建立良性循環機制,形成良性流動,保持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在專業化建設方面,要嚴把選聘關,要選留、引進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作輔導員工作,要加強輔導員的崗前培訓和在崗培養工作,鼓勵和支持輔導員攻讀相關學位和業務進修,使其按一定的專業方向提高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成為學生工作中的專家、教授。通過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會使輔導員有歸屬感,工作后有成就感,不但保持了隊伍的穩定,還能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隊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總之,應當科學系統地規劃設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確工作職責、加強監督考核與選拔培養,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整體素質;落實政策與待遇,端正對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認識,建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長效機制,最終開創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社政司.《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趙慶典,李海鵬.努力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和長效機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2).
[3]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2000.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006.
[5]賴玉萍.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多維度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