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青年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新世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策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法和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對于正在探求人生秘密的青年學生、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念也在產生變化。討論新世紀青年學生人生價值觀的整體教育路徑,必須從社會背景入手,弄清楚新世紀社會的進步與青年學生人生境界的提升,才能夠使我們對新世紀青年學生人生價值觀的整體教育路勁有理論的依據。
一、新世紀青年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路徑的發展趨勢
中國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經濟持續、穩步增長,社會發展進步,這對青年學生的未來發展空間的開拓提供了良好的成材大氣候。青年學生擁有比過去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他們不僅在學習上大有作為,而且通過自立擇業,科技開發等在市場經濟的商場上大展宏圖。平等競爭打破庸俗懶惰的思想心態,更好地激發青年學生時代的緊迫感,求實、創新、立業打下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二.青年學生是在社會的前沿擔負著對社會價值體系的變革和末來發展的偉大使命。
在新世紀中,青年學生站在社會的前沿,有探索精神、革新精神,他們將會承擔起改革和發展社會價值體系的任務,在實踐與鍛煉中,更加理智、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地拋開舊價值體系的束縛,從而使新的需求與舊的規范兼容,使現實人生熔鑄價值理念,不負使命地超越舊規范,成就人生價值發展的事業,從整體上鑄重社會價值規范,推動社會的發展。
1、人生價值觀的自我完善將要成為新世紀青年學生一個響亮的主題,隨著社會進步與生活的發展,尤其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工具論”的傳統觀念轉向“主體論”的人生價值觀。青年學生們將更加清楚地看到,他們是人生的主體和目標,也是價值的主體,他們需要為人的價值,創造為人的創造,又體現為人的價值,并在為人的價值實踐中,他們發展著自己的高級屬性,追求著他們自身給自己設立的偉大目標—自我完善,并通過自身積極努力,自由自覺的道德價值活動,促進社會的進步和自身的完善。
2、發展為以全面特征的人生價值取向在的新世紀將占
主導。在新的世紀里,青年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與評價將更加客觀,對社會給予自己機會也有深刻的體驗,對個體的自主性、能動性也將會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與把握;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失衡的狀態將進一步糾正;自我意識的膨脹將被理性所遏制;追求全面發展,在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滿足中實現良性互動,不難預見,對個體的滿足與對社會的奉獻這種全面發展的人生價值取向在新的世紀中將真正成為青年學生人生的至高追求并占據主導地位
三.新世紀高校青年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路徑的抉擇
依據上述新世紀有關社會進步與青年學生人生境界提升的一些背景與趨向的預測,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客觀上,整體上思考青年學生價值觀教育策略以及德育教育的發展刻不容緩,而且,它的實施效果如何,關系到新世紀我國人才的培養、關系到國家與民族的前途與命運。我認為:在考慮與制訂21世紀高校青年學生價值觀教育策略與德育教育時,必需抓好以下二個立腳點,重點突破。
1、以人為本,把引導青年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我們價值觀教育的出發點。
21世紀,人類將全面進入信息化的時代,世界科技日新月異,經濟突飛猛進,文化的地域限制進一步打破,世界生產全球化與一體化,新觀念、新思維層出不窮,人類實現全面進步,人也將實現全面發展,可見,新社會的結構特征迫切要求我們對青年學生價值觀教育必須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規格的要求,走引導青年學生全面發展之路。
〈1〉把價值觀教育具體落實到青年學生全面發展與提高他們整體素質的軌道上來。21世紀是社會的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世紀,關注人的發展將成為世界的潮流,社會競爭也將轉變為人的全面素質的競爭。因此,我們要從戰略的高度出發,把青年學生價值觀教育具體落實到他們的全面發展與提高他們整體素質的軌道上來,即把人生價值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心理教育、公民與社會主義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并以知識技術教育為重點,以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為突破,切實提高青年學生的整體素質。
〈2〉價值觀教育要突出未來的價值取向,價值觀教育的取向對青年學生的影響不僅是現在的,而且是未來的,因此,它應與青年學生的超前意識反映相吻合。在21世紀里,青年學生超前意識突出表現為對知識的尊重與渴望、思想與行為的理性、注重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重視、追求人格的完善、生活的個性等。所以,我們價值觀教育的未來價值取向應圍繞青年學生全面發展這一目標,在強調知識立身的同時,又要強調價值信念的養成;在強調公民意識的同時,又要強調法紀觀念;在強調積極進取、艱苦奮斗精神同時,又要強調團結協作的群體意識,在強調自我實現的同時又要強調對國家、對集體與他人的奉獻;強調生活個性的同時,又要強調民族的傳統道德等,從而使我們的價值觀教育更富有時代感與生命力。
〈3〉要重視價值觀理論教育的全面性與系統性。
當前青年學生在價值取向層面上存在的問題是學校缺乏用較全面的系統的人生價值觀理論作指導而引發的。站在新世紀的入口上,站在青年學生全面發展的歷史潮頭上,我們不能不重視價值觀理論教育的全面性與系統性,即要在全育人的基礎上,把青年學生價值觀教育與對他們的政治觀、社會觀、道德觀、生活觀、學習觀、擇業觀、勞動觀與金錢觀教育相結合,從而根本上克服價值理論教育的片面性,防止青年學生的片面發展。
2、面向未來,在更開放的社會環境中推進高校價值教育的進程。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成熟,科技的發展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及知識信息時代的到來,世界將變得越來越開放。在這開放的時代里,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于互聯網的出現而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長輩的經驗,理解與模式,而表現得豐富多彩,從封閉、半封閉走向全方位的開放,信息的多元化使學生的生活空間大大拓展,外來文化的影響真正做到無孔不入;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的內容已有所發展,注入了科學道德與生態道德的內容等。所以,我們的價值觀教育要面向未來,研究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調整我們的教育策略。
〈1〉價值觀教育既要強調民族特色,又要吸納人類其它文明成果。盡管知識與信息時代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中,當前高校價值觀教育就是要在改革開放和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上,大力挖掘中華民族優秀的精髓,將青年學生這一知識群體鑄造成思想先進、人生境界高尚的楷模,將傳統中國知識分子那種對理想的追求,對道德與精神境界的超越以及憂國憂民、樂于奉獻與犧牲、勤奮學習、艱苦奮斗的精神繼承下來,使之率先成為中國下一世紀一支宏楊時代精神旗幟的中堅力量與典范,從質的層面上,以更開闊的心胸、更加理性的姿態吸納人類其它文明成果,為我所用、洋為中用,從而使我們培養的人才更具世界眼光,架起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為中華文明以及世界文明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積極鑄造開放社會大學價值觀的基本信念,在一個信息日趨開放、多元、沒有圍墻、沒有國界的地球村環境中,集人才庫、知識庫、信息庫與思想庫一體,人文薈萃知識密集的高校,自然在帶領廣大學生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共有重要的責任。因此,積極鑄造開放社會大學生價值觀的基本信念正是高校承擔此重任的基本體現。從宏觀上講,這種基本信念的內容就是指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具體來講,這種基本信念就是在堅持不懈地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在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國情、民情,崇尚科學,抵制假丑惡的實踐中形成的與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相一致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3〉開展以互聯網作為價值觀教育載體的研究與實踐。新世紀知識與信息的雙全逼近處,學生學習方式、交流方式以及獲取信息的渠道的變化,使得互聯網將成為未來青年學生學習與交流的重要工具,成為他們了解國內外情況的重要窗口。由于互聯網的可控性難度大,難免一些帶有政治反動、色情、暴力、迷信色彩的信息在網絡上傳播,無疑給我們開展價值觀教育帶來了一些困難,為此我們必須研制新的教育軟件,開辟適合學生的校園網站,在多謀體教學、遠程教育、信息、電子圖書館啟用注入思想教育的信息與內容,在對學生信息瀏覽、在線查詢、下載軟件、情感交流、網上聚會、求助、遠程互動中給予一定的技術幫助控制與引導,從而使學生通過互聯網既達到學習與交流的目的,又達到接受思想教育的目的。立足現實,明確工作方向與目標,努力提高價值觀教育的實效。從現實來看,學校價值觀教育任務艱巨,千頭萬緒,雖然學校工作者努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與成果,但總的說來,當前價值觀教育工作與急劇變革的社會環境相比,脫離社會生活、滯后于社會變革的被動局面還未完全改觀,因此,進一步明確價值觀教育工作的方向與目標,拓寬教育途徑,提高教育實效正是高校思想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務。
〈4〉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堅持高校“德育”“四有”目標不動搖,面對當前青年學生價值取向多元的現實,我們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狠抓政治導向的一元,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根本方針,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教育工作“四有”目標不動搖。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與國家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導向,為人民服務與樂于奉獻的社會精神導向和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時代精神導向融為一體,立足長遠,面向未來,實事求是,著眼于跨世紀人才的培養,著眼于改革開放的新形勢,著眼于青年學生思想變化的特點,開拓創新,發楊求真務實的精神,克服短期行為,在解決實際問題和取得實效上狠下功夫。
〈5〉要進一步創新價值教育體系。時代的變化,原有的價值觀教育體系由于缺乏戰略性、超前性的研究,缺乏自我更新的能力,存在脫離社會生活與學生思想實際的弊病,阻礙著我們價值觀教育優勢的發揮。所以,當前進一步創新價值觀教育體系,實觀價值觀教育由軟到硬,由虛向實,由被動向主動轉變,實現思想教育與行為管理。日常普遍教育與典型教育,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理論灌輸與思想流導相結合,提高價值理論教育的自我更新能力,對于我們及時回答青年學生思想上不斷變換的熱點與難點,提高教育的實效性意義重大。
〈6〉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的和高效的現
代學生思想與行為監控系統。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學的和高效的學生思想監控系統,正是我們在九十年代社會變革劇裂期對學生思想教育被動,低效的真實原因。因此,我們應從新生入學始依其過去的思想與行為表現作一個較準確的評估,并建檔立冊,幾年內定期與不定期采取多種方式從橫向、縱向兩個方面對他們的思想與行為進行全面的調查、跟蹤、反饋與總結,從而找到一條科學的、高效的思想教育之路,大大提高我們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可控性與預測性,從而扭轉當前思想教育不力的局面。
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彌補正面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校園文化歷來是高校精神文明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和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們要在創建具有文化積淀的校園環境上下足功夫,重點抓好校園文化管理和各項規章制度的制訂以及全校性文化藝術綜合活動的開展,充實與堅強校園這塊精神文明之陣地,唱響主旋律,抵御消極、頹廢文化對校園的侵襲,從而彌補思想政治工作正面教育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