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班主任非制度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班級工作實踐中,學校、老師追求的是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表現出來的是量化管理,即對學生的學習、表現用分值形式顯示出來。這種模式雖體現出一定的公平性、公正性,但班主任在管理實踐中,經常可以感受某些不足之處。
最主要的是,素質與創新教育提倡人的獨立思考和自治能力,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不應只是一個被動接受紀律的人,因此,在對學生工作特別是班集體工作中,作為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須研究“非制度管理”,即做到管理人情化、藝術化。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非制度管理
一、非制度管理的前提是了解學生,而了解學生必須尊重學生
有位教育家說過:“不了解孩子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的傾向,就談不上教育。”而要了解學生,教師(班主任)必須深入到學生中去,做學生的朋友,和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合作關系。
第一、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諷刺、挖苦,更不能體罰,批評時要就事論事,對學生個人隱私和健康的選擇(愛好)要尊重。
第二、要尊重學生的家長。在家訪或家長校訪時,教師要從教育孩子出發,努力與家長取得一致意見,無論家長貧富貴賤,都要一視同仁,禮貌待人。
第三、班級管理要民主,切忌“一言堂”。不能滿足于學生唯唯諾諾了事,要讓學生有討論和施展的空間。
第四、對待后進生,態度上不能聽之任之,在方法上不能粗魯、斥責。教師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想盡辦法,溫暖這些學生的心理,幫助其認識和改進錯誤,并做好打“反復仗”的準備,那種動輒用校紀校規壓制只會加速其逆反并轉向反面。
有時細微的關心能超過百倍的說教效果。本人原來所帶的班中有一調皮學生,有一年,在他自已都忘了的情況下,我送其一份生日卡,從他那天看了我在卡上對他那簡單的幾句祝福之后,他就非常聽老師的話了,也變得開朗多了。
二、非制度管理的特點是“鼓勵”
違反課堂紀律扣分,勞動不認真扣分,……當前量化考核制度,說到底就是扣分制度,對于學生而言,必須時刻注意,誠惶誠恐,唯恐扣分。長期如此,班級就會缺少應有的生機和活力。
而正確使用鼓勵手段,有利于發展學生自我評價能力,有利于對不良行為習慣實行提前控制,有利于學生從他律到自律的轉化。
第一、變班干部“終身制”為“今日班長制”。
在普通學生特別是經常違紀的調皮學生眼中,班干部這個身份讓他們眼紅、妒忌,同時高不可攀。如果讓這些學生有機會成為“今日班長”(輪回值日),讓其在自豪的同時,負責管理班上當天的紀律:這樣除了鍛煉其做事的能力,更可以讓他們加強自制能力。
第二、“鼓勵”形式的處罰,讓批評“表揚化”。
通過激勵的手段達到批評處罰的目的,這種方式的運用,可讓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批評,感受正面教育進一步感受溫暖,逐步實現缺點和錯誤的轉化。
我所帶班上的有一學生,經常偷偷抽煙;后來我在全班宣布,讓他“全權負責制止班上抽煙之事”,之后我再也沒發現他抽過煙了,而且整個班級抽煙現象也逐漸消失了。
此外,在批評學生的時候,要就事論事,可以在肯定的基礎上指出不足。如對某次曠課的學生,你對他說:“你平時可不是這樣的,我相信你是一個能勇于認識、面對并改正錯誤的人。”
第三、鼓勵的評語,最好用第二人稱。
作為對學生一個學期或某一階段的評語,我們要盡量避免呆板的模式,如“該生遵守紀律,……”可以試用一下第二人稱:“你很聰明,所以我始終不對你失望,我覺得你有能力做到不違紀,只要你努力了,你可以做得最好!”這種富有人情化的評語的作用有時超過你幾天甚至幾個月的說教。
三、非制度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聊天法”
學校的規章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有時難免遇到學生的不理解;對于一些不違紀但有退步傾向的學生來說,制度也奈何他們不得。這個時候,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就特別重要了。通過聊天,可詢問學生發生問題的客觀情況,通過談心,可了解他主觀心理的想法,以便找出癥結及時糾正。
第一、面對面的聊天。
與傳統面對面訓話式教育方式不同,我們需要的是師生之間無拘無束的談話,對于學生施加一種無形的影響,進而使學生得到教育。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學生時代在學習一度出現松懈時,他的數學老師下課與同學們一起談天時有意識地說:“我看能解‘哥德赫猜想’的人就在我們班上”。說這話時教師緊緊注視著陳影潤。從這以后,陳景潤又勤奮起來,終修正果。
第二、電話、信件或周記形式的聊天。
班主任在某些場合特殊情況和場合需要與學生談心但又避免尷尬場面出現時,可采用不見面的電話、信件、寫周記、或者網上談心的形式。最容易操作的是學生每周寫周記寫筆記交給老師,從中可發現很多事情,同時班主任及時對一些不良傾向的想法加以批注和引導。
四、非制度管理的一個很重要途徑是管理好“非正式群體”
在一個學校或一個班級中,除了象學生會、團支部、班委會、文學社等“官方”領導的“正式群體”外,還存在著各種交叉的不同內容的“非正式群體”如“老鄉會”,“班上幾名后進生”,“喜歡唱歌的一伙”,“成績好的幾名學生”,“喜歡體育的一群”等等。管理好非正式群體,是班主任做好管理的重要途徑。
第一、不能讓非正式群體得到正式確認。
在一個學校里,應大力弘揚班集體及正式群體的作用,而不能讓非正式群體形成規模。如學校組織比賽,決不能搞“XX省”同“XX省”學生的比賽,要搞也應以班級之間或年級之間的名義。
班主任在對待班上后進生時,不能說“你們這一伙,真是一路貨色”,那樣會真正將他們推到一起去了。
第二、要合理安排業已存在的“非正式群體”的“領袖人物”。
有時候,非正式群體的頭頭的影響力甚至超過班長或其它班干部;這時候,不妨給后進生中比較有權威的人物委以班務上某些重任,比如負責衛生,擔任體育委員等,久而久之,這位“頭頭”被帶回了正軌,其它伙伴也會得到進步。那時,實際上非正式群體已納入班主任的正常管理了。
第三、把握好非正式群體間“交叉人物”作用。
愛好體育的學生中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差的;后進生也有歌唱得好的。這之間,有一些人是二個甚至幾個群體間的交叉人物,班主任可以通過他們來做群體間的橋梁,維系融洽的關系,共同前進。
五、結束語
班級的制度管理以約束為主,規定不能干什么;非制度管理則是以班主任正面引導為主,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影響學生,激發學生的上進潛能。非制度管理是制度管理的有益補充和發展,制度管理是保證和基礎,唯有兩者結合,才能將學生思想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