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插播型電視教材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自從我國引入電化教學以后,我國的電教事業有了突飛猛進地發展,新的媒體、新的技術不斷出現。尤其近幾年來,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給教育技術帶來了重大變革,但有不少地區和院校,一味地追求新設備、新技術,對一些常規媒體置之不理,這種“常規媒體過時論”是非常錯誤的。就我國國情來說,常規媒體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應是教育技術應用的主力軍,我們應努力探索怎樣把常規媒體和現代媒體結合起來,對現有設備和技術進行充分地利用。本文從插播型電視教材的設計思想、制作及應用方面,探討一下插播型電視教材如何更好地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要求。
一、插播型電視教材概述
80年代初,錄像技術進入電化教育領域,隨之電視教材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充分地發展和應用。但傳統的專題型電視教材,一般時間較長,播放時學員容易產生疲勞,降低學習效率;另外,這種電視教材,雖然有其典型性、代表性,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它只能適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學情境,或某一教員的教學風格,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教學情況。而插播型電視教材以其不同于傳統的專題型電視教材的獨特優勢,受到廣大教員的青睞。
插播型電視教材,簡稱插播片,又稱為片段片、素材片、資料片,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學需要即時播放的教學錄像教材。它以教學大綱為根據,以文字教材為依托,以教學目標為歸宿,選擇某學科、某年級所有適合電視媒體表現的教學內容,尤其是重點和難點,拍攝制作成系列的電視教材短片的輯納。
這種電視教材時間短、內容精。一般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長度在三、五分鐘左右,可即停即放,運用靈活。它把控制權交給了使用者(即教員),使教員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教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選擇播放其中的某一段,易于與教學活動融為一體,有利于發揮電視教材的作用。它與語言、板書、投影、掛圖、模型起同樣的作用,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新形勢下,插播型電視教材設計制作中新的要求及應該注意的事項
隨著教育的發展及設備、技術的現代化,“電化教育”正向“教育技術”轉化。傳統的電教工作被稱為“三子”(拍片子、放帶子、修機子),而現在的電教工作,范圍極其廣泛(包括硬件、軟件及潛件)。80年代中期教育專家就提出了“電教三深入”的思想,即深入教學、深入學科、深入課堂。三深入要求電教“融于”教學活動中,傳統的電視教材只是教學活動的一種補充,一種延伸,而插播型電視教材就以它獨特的優勢,成為實現“融于教學”的有效途徑。
近幾年來,現代教育技術除了進行硬件和軟件的建設外,也特別重視潛件的建設,對一些教學思想、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對教學人員進行培訓等等,以達到教學最優化的效果。
三、如何使插播型電視教材適應這種新形勢的變化呢?
1.插播型電視教材的制作應緊緊圍繞素質教育這個中心
實施素質教育不僅需要教育思想的轉變,同時需要教育技術的更新,反過來,教育技術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這就要求在編制插播型電視教材時應以素質教育為中心,要在知識的呈現方式上、在培養學員的全面發展上下功夫,要以電視教材的形式體現出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另外應處理好插播型電視教材的聲、形、色等特性,為學員創設一種愉快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員在愉快中接受教育,改變以前的那種傳統的、單調的電視教材。隨著社會的進步,學員的審美能力也增強了,所以在制作插播型電視教材時應在保證其科學性、教學性的同時,兼顧其藝術性,讓學員在欣賞優美電視畫面的同時接受新知識,把學員的美育和智育結合于一體。
2.要注重ID(教學設計)理論的運用
把ID理論應用于插播型電視教材的制作中,也是使電視教材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一個途徑。“教學設計是要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保證沒有人處于教育劣勢之中,而讓每一個學習者都享有同樣的機會,利用他們自己的潛能去完善自己。”(烏美娜語)
在插播型電視教材制作的前期準備中,我們應按照教學設計一般模式的要求,對學習需求、學習內容及學習者、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等進行詳細地分析。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實際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學科;根據學科特點,分析、確定其教學過程中需要制作成插播型電視教材的具體內容。這兩步是決定插播型電視教材成敗的極為關鍵的兩步。
3.要深入學員,了解學員
其實這是教學設計中所要求的對學習者的分析,這里單獨拿出來加以強調。學員是電視教材的觀眾,電視教材編制之前,編導人員要深入學員的學習和生活中調查研究,要了解學員各方面的特點,這樣才能保證制作的電視教材符合學員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及學員的品味、愛好等,這樣的電視教材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4.要保證插播型電視教材各片段之間的獨立性
插播型電視教材一般由空白畫面、提示畫面和插播畫面組成,前兩者所占時間很短,主要起各知識點間的間隔和提示作用,便于教員的備課。該電視教材的核心應是插播畫面,也就是該片段的具體內容,它可以是一段動畫,也可以是一段視頻,或幾幅照片、圖片,或幾者的組合,一般在兩、三分鐘左右。
現在我國正在進行積件庫的建設,存入積件庫中的信息,可以在積件平臺上當素材來用。教員可根據自己的講授風格從積件庫中調出素材,重新組織教學順序。為使插播型電視教材符合積件庫中信息的要求,也為了以后能方便地使用,編制插播片時要保證各插播畫面之間的相對獨立性,這樣在使用時可以根據需要任意播放某一片段,不必一定按插播片的順序播放。
5.制作過程中應加強專職電教編導與專業課教員的合作
院校的專業課程品種繁多,一名專職編導人員不可能精通各門學科,而學科教員雖對學科知識比較精通,但對電視編導知識比較欠缺,這就需要雙方團結合作,協調一致,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負責的態度。專業課教員應始終把握好電視教材的教學性和科學性,而專職編導應在吃透文字稿本以后,努力實現畫面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即追求電視教材的藝術性。
6、在制作中還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制作的插播型電視教材宜短不宜長。因為若學員長時間觀看電視屏幕,容易產生疲勞,使接受器官的興奮程度降低,從而影響知識信息的接受和抽象的效果。
第二、不要片面強調插播片中插播畫面的“圓滿性”。現在的教學應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應在適當的地方有意地做些“懸念”,提出問題,吸引和激發學員的想象力,要求學員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對畫面的觀察來解決這個懸念,激發起更大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更好地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第三、在制作之前,應盡量對國內、外已有的同類內容或題材的電視教材進行調查和評價,這樣既可避免重復制作,又可以加以借鑒,保證教材制作的質量。
7.插播型電視教材新的應用途徑及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傳統的插播型電視教材都是記錄在磁帶上的,并且通過放像機來播放,這就存在著線性的缺點,造成使用中檢索和播放的不便。如何改進這種線性缺點呢?我們從新技術的發展和自己的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種改進這種缺點的途徑:
1.利用VOD系統(多媒體視頻點播系統)
視頻點播(Video-on-Demond,簡稱VOD)作為一種數字多媒體網絡業務,越來越被消費者所青睞。就本文所討論的問題來說,可把插播型電視教材經過VOD系統的數字化壓縮,存儲在系統服務器中。教員在使用時,只需在終端選擇要播放的節目即可,并且可以在播放中隨意地進行快進、快退到任意位置,也可以通過編程,播放其中的某一段,操作比較方便,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磁帶線性的缺點。不過視頻點播系統費用比較昂貴,各院校要根據自己的經費情況選擇使用。
2.把插播型電視教材轉成VCD、DVD等數字光盤形式
隨著數字化的發展,VCD、DVD等新一代信息載體,以其記錄密度高、存儲容量大、易保存等優越性,正在迅速取代磁帶而成為電視教材的新一代主流載體。
轉成VCD/DVD或刻成光盤的插播型電視教材被稱為基于光盤的插播片。這種基于光盤的插播片,不僅存儲容量大,而且易保存,它沒有磁帶保存時要求那么苛刻。另外,通過VCD/DVD機的高速隨機存取及編程播放功能,使得這種電視教材播放時可以不按記錄順序,而按用戶設定的任意順序呈現全部或其中一部分素材。因此,基于光盤的插播片,其結構是非線性的,這就解決了傳統電視教材線性的缺點。VCD/DVD機還可實現高清晰靜像、可變速快/慢播放,多畫面瀏覽等。豐富多樣、方便易用的播放控制功能,使得電視教材更加生動地呈現在學員面前,增強了教學效果。
3.利用非線性編輯系統把基于磁帶的插播型電視教材轉成計算機硬盤文件或基于光盤的插播片
非線性編輯系統都有視頻采集功能,利用這一功能可把拍攝到的視頻資料或做好的插播片采集到非線性編輯系統中,然后可以刻成光盤或VCD/DVD,轉成基于光盤的插播片;也可以利用網絡傳到積件庫中,當作素材來用。
4.插播型電視教材運用中還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注意插播型電視教材片段的適時切入,與任課教員課堂“話外音”的配合。教員的“臺詞”是備課時大致設計好的,何時引入錄像帶效果最好,一定要事先計劃好。
第二、教員對播放設備的操作要熟,這樣可以使播放和講授更好地連貫起來。上課前教員應先熟悉一下電視教材及播放設備,充分準備,在要呈現畫面時馬上使學員看到預期的電視畫面,操作時間過長,必將導致學員注意力的轉向,影響教學效果。教員還應具備對設備的某些常見故障進行排除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插播型電視教材優勢的順利發揮。
第三、教員在播映前要充分利用學員的非智力因素,使學員產生強烈的動機和愿望,掌握最佳播放時機。另外,要掌握好電視教材播放的數量、次數及時間,使學員始終保持新鮮感。
總之,插播型電視教材的設計與制作是電視教材的新發展,是電化教學的新發展,它以獨特的優勢必將對教學過程起到重大影響。我們應該在應用中,根據形勢的變化,努力探索其改進的方法,使其在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