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齡前兒童性教育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兒童教育過程中,最難開展的教育莫過于性教育了,為什么呢?因為許多人對兒童期的性現象諱莫如深。這里的關鍵問題是父母或老師本身沒有搞清楚兒童尤其是幼兒“性”的含義,或者在進行性教育時意識比較淡薄,認為沒有必要,可以放任,或認為為時過早。其實性教育并不只是為了灌輸單純的性知識,否定幼兒的性差異,而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步了解科學的性知識,全面地認識自我。3-6歲是性意識發生、發展的關鍵期,同時也是性意識培養的第一關鍵期。何為性意識?即幼兒自我對性的感覺、作用和地位的認識,是其它心理現象的基礎。
本文將圍繞性教育這一問題,從幼兒性心理的發展、幼兒性教育的時間和形式,以及家長、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的原則等方面來探討。
關鍵詞:性教育、性意識、性器官欲期、性的自我鑒別定位、性別角色標準、性別角色認同
一、了解幼兒性心理發展。
“性教育”決不等同于“性交教育”或“器官教育”。它是全人教育的一環,目的在于使孩子身心健康、自信自愛、尊重異性。所以,了解幼兒性心理,對幼兒性教育有重大意義。從一出生開始,嬰兒便有著能使自己身體感到舒服的器官。他們從各種消遣活動中得到身體上的快感,性的觀念逐步形成。從孩子出生到學齡前,性心理分別經過口欲期(出生—1歲半,如吮吸手指)、肛欲期(1歲半—3歲,如身體的排泄活動)、性器官欲期(3—6歲,撫摸自己的性器官現象)和性疏遠期(6—7歲,萌發了對異性的好感與接近愿望,但卻以疏遠和反感的形式表現出來)。
二、性教育宜早不宜遲。
我們這里所說的學齡前主要是指3—6歲幼兒。這時候隨著身體發育,他們會發現身體感覺最好受之處是生殖器官,出現撫弄自己的性器官現象即剛才所提到的性器官欲期。這一時期孩子好奇心旺盛,正處于試圖獨立的學習階段。然而幾乎也要受到來自大人的壓抑。事實上,孩子這時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我們的引導。專家指出:“既然人的性發育開始很早,即便不滿周歲的孩子在性問題上也不是中性體,所以,性教育必須從幼年開始。”美國性信息和性教育學家瑪麗考爾特博士強調說,“兒童階段,特別是5歲以前的性教育特別有效”??梢?,性教育開始的關鍵時期是3—5歲,這一時期內接受性教育,對受教育者一生的“性特征”具有決定性作用或深刻影響。
三、性教育的形式。
1、不要正式談性。
性教育的形式不應是正襟危坐和過分嚴肅。對孩子來說這樣會促使他們窘迫和緊張,并且通常不為他們所接受。性教育學家建議永遠不要正式說性,因為性和生活不能分開,對孩子來說性教育應該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貫穿在父母日常的態度和行為中,所以應該找機會多談談跟性有關的問題,而不是正兒八經地坐下來和你的孩子說“性”。什么才是和性有關而又能避免直接說“性”的話題?只要大人們多留心,會發現電視節目、電影、報紙、雜志,有許多和性有關的話題,實施“機會教育”。
2、父母同時施教。
性教育不一定是同一性別的事情。當孩子有了性的疑惑,如果是男孩,做媽媽的會說:“去跟你爸談?!比绻桥?,做爸爸的會說:“去跟你媽說?!边@種老套的觀念完全沒有必要,只要父母對性有正確的認識,母親可以和兒子談,父親可以和女兒談。事實上,父母雙親在一起對子女進行性教育是最好的安排。因為在討論性和愛時,相親相愛的父母就是傳達給孩子最具有影響的性的信息。所以性教育是要父母共同負起責任,從思想、行為、認識上互相配合。常有這樣的情景:母親告訴孩子一個道理,孩子的眼神會轉向父親,似乎在問父親“是這樣嗎?”如果這時父親補充一句“媽媽說對得對”,會使孩子感到心滿意足,當然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做父母的首先要充實自己,補充有關知識。
四、在解決性教育問題時應注意的原則。
由于年齡不同,特點也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能一樣。性教育應該是信息連續傳輸,要把性教育當作一種藝術,通過提供有關性知識,消除孩子強烈的性好奇心。
1、性教育要真實正確。
幼兒對于他們的“來源”充滿了好奇心和疑惑,經常會問“我是從哪兒來的?”面對這樣的提問,相信大多數年輕父母都是遮遮掩掩,編些話來搪塞:“從商店里買來的”、“從石縫里蹦出來的”、“從外面撿來的”等等。其實孩子提出這些問題并不帶性色彩,正確的回答應該“你是爸爸身上的一個細胞和媽媽身上的一個細胞結合后,在媽媽的肚子中長大,在醫院里醫生的幫助下,從媽媽的身體里生出來?!碑斎唬蚝⒆又v明,人在達到一定成熟之前不具備生小孩的條件的道理。某位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曾向家長們提出這個問題。某位孩子的爸爸是杭師院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他就他的孩子提出的問題告訴他一些有關于細胞的知識,給他說說地球上的動物(例舉他熟悉的和最喜歡的)都是由細胞變來的,也是由細胞組成的,還有好多漂亮的花、草也是由細胞組成的和變來的,咱們人也是由細胞變來的。人的身上有好多細胞,捏捏孩子的小胳膊,他身上的肉里有好多細胞,老爸和老媽的細胞就可以變出很多個孩子來,這樣的回答,既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欲,也消除了性的神秘感。
2、性教育要從容、自然。
幼兒常有愛提問和追問到底的特點,父母要容忍尊重孩子對性的好奇心,不必羞于談性器官名稱和解釋有關性問題。父母不要壓制幼兒求知欲,而要因勢利導地教育孩子,像講其它器官一樣以平常自然的態度告訴他們身體各部位名稱,如問到外生殖器時,就應告訴他們,男孩的陰莖是露在身體外面,像小雞雞,便站著小便,女孩的外陰是平平的,就叫小平平,要蹲下小便。有的男孩、女孩都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觸摸,撫弄自己的外生殖器,或喜窺別人上廁所,這些都是很自然的都不失為天真。作為教育者不要嘲笑、嚇唬,而是要耐心搞清原因,轉移孩子注意力,然后幫助克服。如讓孩子穿寬松的衣褲睡覺,教育孩子獨睡,從小培養孩子自立、健康心理。
3、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角色。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階段,就能適應自己的異性個體,學會相互關心。掌握相應的性角色,這稱為性的自我鑒別定位,亦稱性別自認。在這里面認識自己的性別角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幼兒年齡階段性教育的必要方面,幼兒性別角色認同的確立,是通過自身學習環境影響而形成的。何為性別角色認同?就是讓孩子如實地知道并確立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幼兒學習的榜樣就是與他密切相關的人,父母、教師,以及各種傳播媒介中的人物形象等。如孩子2-3歲時,就肯定地告訴他你是個男孩還是女孩,當周圍人從孩子的外表不易看出性別時,父母應如實告訴對方,決不能對孩子進行性別混亂和錯誤誘導,另外,社會的文化、傳統的因素也通過成人對幼兒的性別角色產生影響,特別是父親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或鼓勵、或阻礙幼兒個性角色的學習。如人們看到一個姑娘,往往會稱贊漂亮,看到男孩則夸他聰明、機靈。
作為幼兒接觸最密的家庭,以及幼兒早期發展的主要場所幼兒園,都擔負著培養性別角色的責任:
①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性別角色標準及性別意識。每個社會都有公認的適合于男性及女性識別的方式、價值觀、思維方式、動機和性格特征等,這些要求或男孩或女孩的標準就是性別角色標準。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性別角色標準有利于孩子長大后更好地遵守社會規范,適應社會要求,現在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有的家長想要個女孩卻了個男孩,有的家長想要個男孩卻生了個女孩,于是心理很不平衡。有些不明智的家長就根據自己的喜好而不是根據孩子的性別給孩子打扮。研究表明,錯位的性別意識,是導致人格變態的重要因素,所以可以利用盥洗、游泳機會告訴他性別差異,他自己性別等,語氣應保持輕松和平靜地態度,讓他們坦然面對人體,讓他們認識到人有性別差異,上幼兒園第一天,分清男、女廁所,讓他們知道男女有別。
②教孩子保護自己,讓孩子知道身體的某些部位是屬于個人隱私,別人不可以隨便觸摸,教兒童分辨不同形式的觸摸,知道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尤其讓孩子知道,這一原則適用于熟人和陌生人。
③發揮男女孩不同特點的優勢,鼓勵每個孩子全面發展,讓孩子參加些不明顯顯示性別差異的游戲活動。全面對待男女兩性中智力、行為上的差異,通過游戲活動彌補兩者不足。
④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性別角色榜樣,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男子漢形象的塑造,應適當加強男性氣質的教育。如教育男孩子不能哭,搶玩具時讓讓女孩子,因為自己是男子漢。
4、正確認識孩子間的“性”游戲。
一般來講,個體發展到2歲左右就會對自己和他人的性別進行辨別,在內心建立起自己的性別概念,通過日常生活行為表現出來,從中積累生活經驗,逐漸了解男性與女性在社會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性游戲就是兒童形成性意識的途徑之一。如孩子玩新郎新娘,在游戲中“新郎”和“新娘”“上了床”,但做家長的怕孩子因此墮落,往往不分青紅皂白,或打或罵孩子一頓。
其次,孩子玩此游戲只不過是一種模仿行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孩子們絕不會由此而墮落,即使小男孩趴在小女孩身上做出模仿性交的動作時,孩子們也不會想到這樣的活動會產生什么意義,因為這只是一種純粹的游戲行為。
還有幼兒園經??梢娔泻⒂H小女生的臉,或偷看女孩小便等等,這些對他們并不會帶來什么身心方面的傷害,反而為孩子接受日后的性活動打下基礎。成人理解幼兒“性”含義、性游戲有誤,而直接加以干涉、打罵、壓制和懲罰會使孩子心理產生消極影響。作為教育者,發現活動中出現性游戲時,要正確引導,設法轉移孩子注意力,切忌大驚小怪或批評責罰。以免導致孩子喪失好奇心,產生逆反心理,產生強烈的性活動欲望。
沒有性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性啟蒙教育,才能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因此教育者只有真正理解學前兒童性教育,才能正確引導和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