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化學基礎教育教學目標達成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基礎教育教學過程需要達成三個維度的目標,即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文以中學化學教學為立足點,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檢測三個方面閶述了促進三個維度目標達成的幾種舉措,以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引下養成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奠定了自我學習和持續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三維目標;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檢測;學習主動性
中學教學過程中有三個維度的目標需要達成,即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中知識與技能是最基礎,也是最直接、可以識別判斷的目標。而過程與方法相對體量大而抽象,學生對其的把握,不容易簡單加以識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則更加隱匿,尚需更長遠的判別。若要想達成上述三維目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長期投入極大的精力與專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從而得以事半功倍。以下本文從課前、課堂、課后三個方面閶述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落實三維目標的一些具體舉措。
1課前準備
教學目標落實表面上似乎與課前無關,事實上課前的預習對課堂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旦課前布置的預習內容引發學生的興趣及關注,課堂內容將順利掌握、課后深化也水到渠成[1]。因此,課前布置一些需要學生積極投入的自主活動非常重要。課前學生處于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的狀態下,指導恰當,他們可以充分利用各種途徑查閱資料,制造、利用工具,通過各種途徑去解決提出的問題[2],達成目標。以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溶液的形成”這章為例,本章知識技能目標為認識溶解現象,了解溶液形成過程及特征,及乳化現象。過程與方法目標為能識別常見溶液中溶質溶劑及幾種溶液中的吸熱放熱現象。而情感價值觀等目標則是需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課前布置給學生的預習任務,應以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為目標,以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為載體。比如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制作溶液。把整個完成任務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記錄并盡可能解決。什么是溶液?如何配置溶液?配置溶液過程中發現什么現象?在配置過程中產生什么問題?要想完成預習任務,學生必需做充分準備工作,主動學習。“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教材中概念很明確(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等其他方式獲得答案),接著循著教材中的探究實驗可以較容易地理解溶液。鹽和糖容易找,大多數同學順利完成任務。行動之前,學生腦中會預先出現一些如飲料、墨水、酒、油等液態物,是否屬于溶液范疇?思考產生的開放性問題,以及教材提示的對應問題(比如物質為什么會消失在水中),會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來,主動行動。學生個體差別大,各自情境差別,會發現各種問題,比如只溶解了一半方糖的水溶液,比如果粒橙、洗潔凈,把油和水混合等等。這些問題使他們專注于探索中,自覺地實現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三維目標。
2課堂教學
課堂是目標達成最關鍵的場所。不管采用怎樣的形式,傳統講授或翻轉課堂或其他形式,在教師的參與、引導下,這個過程應該引領學生通過正確的途徑,積極發揮主動性,實現目標。理科知識有內在的邏輯性,教師在引領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內在的邏輯,循序漸進地自然而然地調動起學生的思維,使其形成思維習慣[3]。還以溶液這節為例,人教教材設置先以具體的氯化鈉、蔗糖、硫酸銅三個演示實驗展示溶液,從其中觀察、歸納溶液的特征、進一步抽象概括出溶液概念。溶液形成(或學生制作)過程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物質中,是‘混合物’。而其特征,可以通過比較油水混合、泥沙渾濁物引導學生得出溶液與它們不相同的特征‘穩定’‘均一’,并引導學生用詞準確,能描述出這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特征。久而久之,形成思維習慣,完成知識技能目標的同時實現更高層次目標的達成。要使學生積極投入課堂活動中,需要注意導引學生思維活動,這離不開課堂問題的設置。問題是與學生互動有力的手段,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絕佳時節,好的問題也是教師創造性的體現。問題設置需要有對應的情境,問題要難易得當,具有針對性。只有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為基礎,貼近學生所學習的內容,才能有效的促進新知識的同化,提高教學效率。蘋果吊到恰當的高度,學生跳一跳可以摘到為最好。學生獲得成就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的樂趣[4]。設置問題情境教學也需要循序漸進,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地探索,一個問題的解決又引發下一個問題,這樣由表及里,由外而內地自主學習,構建知識體系。一連串相關的問題串的解決,就是一個過程目標達成的階段。鼓勵學生提問質疑。首先教師應該創造一個寬松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礎,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為學生大膽地在課堂上發言、提問、辯論,開發創造潛能提供了條件。再者,要下功夫啟發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尋找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比如讓學生聯系實際提出問題,比如在平常的學習中尋找問題,特別是在自已思考后還不明白的情況下多問幾個“為什么?”。注意要為學生留出主動思考、積極提問的時間和空間[5-6]。學生提的問題即使不著邊或自相矛盾,也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思考精神,同時引導學生對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而不要輕易的否定。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集中在要實現的學習目標上,適當掐斷偏離主題的枝節,圍繞主線,保證質量。利用化學學科的形象特點。化學是一門多姿多彩的學科,尤其是對于剛剛接觸化學的初中生,有這樣一個印象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硫酸銅溶液有明亮的藍色,酚酞噴灑氫氧化鈉寫下的隱形字會使之現形,將熄滅的木條會在氧氣中起死回生,鎂條燃燒發出耀眼的光......通過實物演示、演示實驗、小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給學生以感官刺激,把形象的感官體驗與抽象的邏輯思維緊密結合在一起,并加以引導利用,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探索的快樂就會使學生自覺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討論、練習、分析、小結等等,教師們可采用很多共性的、個性的操作,為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實現教學目標。
3課后檢測
最傳統最有效的的知識技能檢測方法就是訓練題。避免抄襲、拖拉方面教師應該下手狠抓,以養成學生良好的自主作業習慣。但只抓這點往往不夠,還應該結合多種手段,督促達成的目標最終鞏固。以考代練是幫助學生提高的有效手段。課堂教學是教師最重視的一個環節,可我們投入很大精力講解或導引給學生的知識,以為學生應該早已耳熟能詳了,他們卻常常出錯。眼高手低是一種通病,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絡平臺,采用以考代練,使學生在作答中再次對課本知識的回顧,并且把書本基礎知識拓展與升華。每組織一次考試,學生就獲得了一次鍛煉的機會。考試一般都要經歷學習、思考、總結、反思等過程,這使學生客觀地評判自己學習成果,主動夯實擴展自己的知識,提升認識,提高水平,最終增強自己能力。使每次考試結束之后,自己的綜合素質與之前相比,呈現出螺旋式的上升趨勢。以考代練,也使教師從學生的反饋中,明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優點與缺陷,不斷修正與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養成小結習慣。小結是回顧、總結一節、一章內容,使之邏輯鮮明、層次清晰。它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的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知識間相互聯系,形成知識系列或框架結構。在教師進行每節小結的引導下,讓學生養成自己小結整章的習慣,簡潔、提綱挈領地概整章的知識內容,掌握知識重點及系統性。自己小結也使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整理自己章節知識的不足,查缺補漏,及時修正或鞏固學習內容。教師小結注意要在歸納過程突出章節內容的重點、難點、易錯點,要指出技能、方法、規律,而學生小結注意對其系統性的把握,前后邏輯,鞏固所學內容,培養自學能力[7]。當然方法很多,諸如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的緊密的也可讓學生自己制作生活小視頻,查資料寫個小科普知識等等,從小就培養服務社會的價值理念,開拓各種潛力。總之,教師應該站在一個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的角度,發揮更全面的引領作用,從課前、課堂、課后三個方面推進教學目標落實,調動學生“五感”,讓學生自覺形成主動學習的良性循環,全面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創造能力,積極達成教學要求。
作者:李慧卿 范建鳳 單位:忻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