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無紙化教學在基礎教育中的可行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引言
早在21世紀初,就有專家提出在中小學實施無紙化教學,并在一些發達地區試行。但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實踐,無紙化教學依然阻力重重。誠然,無紙化教學可以帶給我們許多以前無法實現的好處,如學生的學習興趣、紙張的節約、學生書包的減輕、教師批閱作業的快捷、師生的良好溝通等。然而,與之相伴而來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地撲面而來,值得教育學家們思考和研究。因此,如何合理使用現代化設備,規避負面影響,是現代教育的難題。
二、無紙化教學的定義和優勢
無紙化教學,就是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取代傳統教學技術,實現課堂無紙化高效教學,探究零距離互動的創新教學模式。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借用無紙化技術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探索。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無紙化教學可以利用其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特點,編制一系列教學課件,充分創設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學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傳統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學,課堂上教師是中心,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備課和批改作業都是手動操作,而大多數教師已經習慣這種教學模式。一旦將無紙化教學引入學校課堂,將會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現代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將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可以手持一個電子終端進行授課,學生不用再背著厚厚的書包,而是直接打開電子書包和老師交流,這一切新生事物的發展都需要教師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不僅要轉變教育者固有的教學思維,還要教師自己學習使用電子設備。因此,要真正做到無紙化教學,首先要轉變的就是教師、教育教學的管理人員及相關政府部門的思想觀念。讓他們接受無紙化教學,用實例和數據說服他們,只有轉變他們的觀念和對教學傳統思維模式,才算為無紙化教學的推廣打開第一扇門。無紙化教學的優勢在于以學生為中心,提倡互動化數字教學服務,教學資源豐富、隨時在線的學習互動及個性化自行學習,讓學習沒有地域限制,變被動學習為自主針對性學習。無論學生是在圖書館,還是在家里,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成為其學習的場所。同時,無紙化教學還真正做到將學生、老師、家長三者連接在一起。學生可以隨時收聽老師的講課內容,老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最新學習進展與狀況。家長不但可以隨時對孩子上網進行訪問控制,而且可以全面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并根據提示進行學習指導與監督。
無紙化教學的優勢使教育專家們競相選擇,在大學教育和成人繼續教育中達到非常顯著的效果。那么,這種優勢是否可以延伸到基礎教育中呢?顯然,實施起來困難重重。無紙化教學運用于小學最早在臺灣試行,最近幾年,內陸城市紛紛試點。但是,在享受到無紙化教學優勢的同時,相繼而來的弊端深深地困擾老師和家長。首先,由于電子設備的光照與自然光不同,長期接觸電子屏幕造成小學生很早就與眼鏡為伴,家長憂心忡忡。據統計,目前尚未實行無紙化教學的城市中,中小學生眼睛近視的比率已高達90%以上,很難想象,如果全國范圍內實行無紙化教學,在年輕人中還能找到幾雙健康的眼睛。其次,無紙化教學使用的通訊設備和通訊軟件,如電子書包等,是否會完全遵照老師指引的道路正常進行。如在課堂中,教師是否能有效監管一個班的學生都按計劃在終端學習?在論壇中,是否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愿意自覺地討論學習?面對網絡中的各種誘惑,怎樣誘導學生按時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等等。這些都給學校和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家長和老師有效地監管,無形中加大家長和老師的負擔,同時,學生會認為自己不被尊重,家長和老師侵犯了自己的隱私,如何無障礙地進行溝通成為難題。再次,使用電子設備之后,學生變得懶于寫字、懶于動腦,影響基本的寫作能力和計算能力,怎么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基礎能力成了隨之而來的附加題。最后,進行無紙化教學后,無論是在經濟上、精力上,還是在文化素質和個人素養上,都對家長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變成全社會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四、結語
在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果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方式顯然不符合時代要求,也跟不上社會發展腳步。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現代化工具而盡可能地減少其危害就成了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逐漸實施:1.定期對學校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減輕教師在電子設備應用中的學習壓力;同時,在備課中采取小組形式,確保每節課前都能做好充分的準備。2.在學校和家長中進行愛眼宣傳,加強教師和家長對小學生上網時間的監管,教會小學生正確用眼,學會保護自己的眼睛。3.加強全民素質教育,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提高國民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同時,對于學校的學習網絡,網絡監管部門要嚴格把關,盡可能濾除一切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的網站。4.無紙化教學并不適合每一節課,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對于基礎寫作課和計算課,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
作者:李敏寧 單位:渭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