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礎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新”評價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師應該積極的進行評價這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從而發揮出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影響。而教師想要達成這一目的,首先就要在基礎教育場域中建立正確的學生評價觀,從而正確的認識學生和評價學生。
一、基礎教育場域中的教師的學生評價觀
(一)場域中不健康的學生評價觀的形成
所謂的教育場域,其實就是教育中的復雜矛盾的多元位置間存在的多元關系網絡,是有形和無形的整體集合與各種力量的不斷重組。在基礎教育場域中,基礎教育的教育者、受教者和管理者是實體性質的教育要素。而這些要素雖然以互不相干的零散狀態存在,卻在彼此間的客觀關系網絡中得以互相確證。就目前來看,基礎教育場域中的師生關系存在著話語權和空間權上的矛盾與沖突。一方面,在話語權的分配上,教師僅對“優秀”的學生分配以少量的話語權,從而體現自身的權力。另一方面,在師生關系嚴重惡化時,教師會選擇到辦公室與學生“交流”,從而在象征身份的空間中對學生進行壓制。
(二)正確的學生評價觀
對于身心尚未得到完全發育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評價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所以,基礎教育場域中的教師只有進行正確的學生評價觀的樹立,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并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首先,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具有完整的生命意義,也具有特殊的個體差異,同時也是發展中的人。所以,教師需要正確的認識學生,并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個體差異。
二、教師如何展開對學生的“新”評價
(一)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
教師對學生展開評價時,需要遵循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一方面,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依靠捕風捉影的依據,而是要有事實根據。另一方面,在進行某一學生的評價時,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具體來說,就是教師要同過于家長和同學的溝通,從學生在家表現、在校表現進行學生的綜合評價,而不能隨意進行學生的評價。
(二)從發展眼光出發
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成長,從發展眼光展開對學生的評價。一方面,教師不能一成不變的看待學生,而是要客觀的對學生在現階段的表現展開評價,從而避免學生因一時的評價而受到一生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到學生的變化,并對學生取得的進步作出及時的評價,從而使學生獲得健康成長的動力,進而進行評價應有的作用的發揮。
(三)不以分數為唯一評價標準
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擺脫基礎教育場域對自身的負面影響,不以分數為唯一的評價標準。作為一名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發展的重要性。所以,教師要遵循著整體性原則對學生展開評價。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只看到學生在成績上的不足,而是要發現學生在其他方面的發光點。而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得到尊重,也能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四)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評價
在對學生展開評價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展開有針對性的評價。一方面,學生的先天條件和興趣愛好都不盡相同,教師不能以統一標準進行學生的評價。在評價學生前,教師要對學生的個人特點有所了解,并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展開評價。另一方面,教師要有目的的展開評價。具體來說,就是教師不僅要保證評價的正確性,也要使學生接受評價,從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抱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并持以誠懇的態度。
(五)善于采取激勵學生的評價方式
在對學生展開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善于采取激勵學生的評價方式。一方面,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努力的態度,對努力學習但仍沒有取得效果的學生進行客觀評價,從而使學生的信心得以增強。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出符合學生實際要求的評價,從而保證學生認可教師的這種激勵性的評價,進而發揮這種評價方式的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基礎教育場域中,教師總會不自覺的采取教育手段來實現統治性的權利。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較為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學生評價觀,從而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負面的影響。所以,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應該建立健康的學生評價觀,遵循著實事求是原則,并從發展的眼光出發的同時,不以分數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對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評價。
作者:杜小麗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東大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