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和動機。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分。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進行學習。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激發閱讀興趣。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適當地創設一些難度適當的精辟而具體、有針對性和啟發性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后,學生對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時,就可以先給學生看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引導學生思考可不可以用我們所學過的方法來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學生們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很快就說出了自己的方法,并且急切想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學生打開課本看看課本中是怎么說的?是否和自己所想的一樣?學生們此時對數學課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個人都會認真閱讀課本中的新知識,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由此可見,讀是理解的前提,疑是思維的開端。在教學中圍繞知識要點,創設情境,能誘發學生迫切閱讀的動機,激發閱讀興趣。
二、加強指導,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
現在使用的人教版數學教材非常適宜學生自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我們數學組要求每個教師自己都要掌握一些數學閱讀方法,并通過自己從課本選取一段學習內容、告訴學生自己是怎樣閱讀的,再讓學生也閱讀相同的內容、模仿老師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從而逐漸掌握數學閱讀方法。
學生能獨立閱讀后,我們對學生提出的閱讀要求是:首先要認真細致、勤思多想,對每個字詞、每個句子都要細致閱讀、分析,對新出現的數學概念要反復閱讀,并進行認真分析,力爭弄懂含義;其次要讀寫結合,一方面是把重要內容做好記號,另一方面是把閱讀時的想法或者難以理解的地方用注腳的形式寫在課本上;最后是靈活進行語意轉換,數學閱讀重在理解領會,也就是要把閱讀內容用別人能理解的語言解釋問題。學生閱讀時,我們進行巡視,對學生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給予指導或解釋;對學生不理解的句子,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從中體會,力求理解;對學生實在難以理解的地方,要求他們做好筆記,等待討論或請教同學。
不同的閱讀內容,我們會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學生自主閱讀就能理解的內容,我們就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學生閱讀之后再結合具體內容適當指導或是讓學生進行適當交流,幫助學生消化、吸收所閱讀內容;有的內容比較復雜,需要老師進行精心指導、才能有效達到教學目的,我們就會通過創設閱讀情境、提供閱讀提綱、指導閱讀方法、調控閱讀過程、交流閱讀收獲等途徑和學生一起閱讀。
三、拓展閱讀材料,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真正使學生的所學化為相應的能力和素質,哪圣陶先生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向學生重點推薦一些數學科普讀物、數學學習指導叢書和以小學生為讀者對象的數學期刊、報紙,作為他們長期的課外閱讀材料,并要求學生把他學習到的數學史、數學學習方法、趣味數學等知識講給老師、同學聽,讓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發現、探索的喜悅。久而久之,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數學視野,還使數學課外閱讀這一學習過程成為他們的自主行為,形成一種從“要我讀”到“我要讀”的重大轉變,進一步培養了他們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
總之,為了更好地為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提供基礎、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能力培養提供基石,我們每一個小學數學老師必須重視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