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基礎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解決構想
1.普及網絡知識,提高全民意識
老百姓如此厭惡電腦,懼怕網絡,是因為他們對此存在先入為主的偏見,只看見網絡帶來的種種弊端,卻沒有發現它的巨大優勢,所以他們絕不支持學校里去搞什么信息化教育。我們的學生就是他們的孩子,我們的辦學經費就來自對他們的稅收,尤其是農村校,有時甚至需要他們直接的人力物力的支援,不改變他們的意識,實現教育信息化,只能是一紙空談。普及網絡知識,其實成了實現基礎教育信息化的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之一。
筆者認為普及成人學校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真正把成人學校利用起來,去教給農民電腦和網絡的知識,教會他們從網絡上獲取信息,幫助他們從網絡中獲得利益,一次事實的教育勝過千百次說教,借用學校的教室、學校的微機,請學校的老師來講課,當他們滿意地從微機教室走出后,就會高興地把孩子送進微機教室來。學校辦這樣一個夜校,即使是完全地無償奉獻,能換來廣大群眾的支持,非常值得。
2.是疏通還是堵塞,網吧問題值得思考
筆者有一個大膽的設想,這樣的設想不經過反復地論證,不經過實踐的檢驗,誰也無法確定它的正確與否,因此在這里僅僅作為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提出,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討論。眾所周知,國家對網吧的控制是非常之嚴的,一個持有執照的網吧,從空間規模到電腦數量再到經營管理,都有著嚴格的標準。按規定的標準,沒有多少個體經營者可以獨自承擔得起,可是毋庸諱言,現在的網吧卻比比皆是,不要說稍具規模的城鎮,就連很多只有百十戶人家的村莊里也不難找到一兩個網吧,這么多的網吧,有幾家是符合標準的呢?
若說在所有的網吧中90%以上的是黑網吧,估計不會有人感到夸張。為什么有人冒著風險經營?因為有人需要,有利可圖,走到青少年中去了解一下,他們對電腦和網絡的渴望簡直超乎意料,為了上網(聊天,打游戲),他們不惜花上百元打出租車,迢迢數十里趕往縣城,只在那里花幾元,最多不過十幾元,玩上一兩個小時,再匆匆地打車回家。
網絡堵不住,青少年對網絡的渴望堵不住,要堵住黑網吧就很難,倒不如因勢利導,滿足青少年對網絡的渴望,引導他們正確利用網絡,同時也普及了電腦網絡知識,有利于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實現。怎么辦?這就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直接參與,甚至直接經營也未嘗不可,各鄉鎮設網吧經營(管理)機構,把網吧建到村級單位,以保成本或取薄利為經營原則,以取締黑網吧、引導人們正確使用網絡為經營目的;派出拿國家工資的工作人員去經營,這樣的工作人員不必考慮個人利益,會更好地執行網吧經營中的各項規定。網絡使用一旦在農村普及,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提高師資水平,突破做秀意識
如前所述,農村教師的大多數電教課展示,其實不是在做課,而是在做秀。這和他們自身的水平限制不無關系,一個對信息技術一知半解的人怎么會嫻熟地使用信息,又怎么能引導別人進入信息天地?因此提高農村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至少在每所學校里先培養出幾個可以勝任信息教育教學的教師,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因為是教師,所以僅僅自己學會是不夠的,他們必須掌握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和帶動學科教學。縣鄉級應該有這樣的教科研組織,各學校應該有這樣的教科研課題,鼓勵更多的人參加進來,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真正為農村的基礎教育信息化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為了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順利整合,縣鄉級教育部門也可以建起網絡資源庫,廣泛收集包括各種課件在內的種種教育教學信息,也鼓勵教師們把自己的經驗成果和教學作品存入資源庫,教師們可以自由地使用資源庫。
二、問題剖析
1.經濟制約
農村的小學和初中,大多是民辦公助的形式,除國家財政有限的辦公撥款外,其余如用電、用水、取暖、修建等等大部分經費都要靠所在地各村鎮籌集,靠這種方式籌集的經費,要配置目前還算昂貴的計算機網絡設備,其困難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比較發達富裕、教育意識濃厚的地區,還基本可以支持,相對落后貧困、教育意識淡薄的地區,對這樣的奢侈要求更是不敢輕談。
以靜海縣的一個陳官屯鎮為例,全鎮共有2所初中校,5所中心小學,另有4個小學辦學點,小學在校學生1728人,中學在校學生1208人,總計近3000人,而全鎮共有微機教室5個,微機120臺,加上各校辦公微機,全鎮的微機擁有量尚不足200臺,除2所中學的財務、教務、政教等重要部門外,教師們在日常工作中基本沒有機會接觸電腦,更何況學生。
2.意識制約
電腦在農村,一開始是以不法經營者的游戲廳、網吧中牟利工具的面目出現的,它帶給學生的是沉迷、放縱、墮落,帶給家長和老師的是苦惱、無奈、憤怒,報紙、電視等媒體上披露的逃學、犯罪、死亡一樁樁觸目驚心的案件,一個個鮮血淋漓的鏡頭,更是令大家把電腦和網絡視為洪水猛獸,避之猶恐不及。現在要讓學生堂而皇之地去學習電腦,接觸網絡,僅僅不予支持者已經是開明的了,家長找上校門,惡狠狠地把孩子拖出微機教室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老師們不敢放開手,把一臺電腦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自主地隨意操作,學校里更不敢大開微機教室之門,讓學生隨時隨便地走進去,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怕他們損壞了公共財物,而是怕他們接觸到“公共財物”里的不良信息。
3.配套制約
信息技術只有一臺電腦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全套的硬件支持,如網絡設備,輸出設備,影音采集設備等等。同樣因為經濟的制約,大多數學校是根本沒法配齊這些設備的。
網絡覆蓋不全面,更是信息技術配套的一大阻礙,因為網絡傳輸超過極限距離,僅陳官屯鎮就有兩個村莊尚無法與網絡連接,而這兩個村莊恰恰是兩所中心小學的所在地,因此盡管其中的一個中心校購置了二十臺電腦,但也只能教學生學一學打字之類的簡單操作。
4.技術制約
農村教師能夠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也只占少數。不少的人已經踴躍地參加到各級組織的電化教學的評比和展示中,但他們更多的是靠表面形式的改變,來體現多媒體教學特點的,把一些現成的圖形圖像投影到大屏幕上,把一些定理公式變成很大的字體,同樣投影到大屏幕上,靠幻燈片的切換,把單調的課堂變得稍稍新穎一些。
教師當中目前還普遍存在著一個模糊的認識,以為教育教學信息化,無非就是把文字的、抽象的東西,變成可視可聽的、生動的東西,因此只要完成多媒體課件并實施于課堂教學中,就完成了信息化的過程,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信息化的重頭戲是存在于網絡中的,他們也遠遠沒有掌握諸如網頁制作、信息管理、網站建立等等更為廣泛、更為復雜的信息技術。
5.教材制約
中國基礎教育的教材,一直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的。這種基于傳統的發展是正常的、合理的,不能設想徹底割裂傳統文化積淀的教育,那是荒誕的,終將失敗。問題是,我們如何把基于傳統的各科教學與信息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有些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操作中受教材制約的情況是明顯的,比如一節語文課,講的是古代漢語,教師偏偏要用多媒體的手段完成虛詞教學,他們絞盡腦汁在想“之乎者也”與哪個圖像有關?該用怎樣的畫面把它們的含義表達生動?
三、結束語
總之,實現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是個社會性的大課題,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可以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謝云,鐘志賢.創新推廣理論視野中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江西省基礎教育信息化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157):84-87.
[2]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發展新階段的挑戰[J].中國電化教育,2006,(8):5-11.
[3]沙紅.天津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的調查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167):8-11.
關鍵詞: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
摘要: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教育信息化,尤其是基礎教育信息化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實現基礎教育信息化,從小培養掌握信息技術的現代型人才,將來他們才不會在信息化的社會中遭淘汰,未來的中國才不會在信息化的世界中落伍,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