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研究生德育工作探索與創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研究生普遍特點分析
1.社會閱歷相對較多,思想心理欠成熟。隨著接受教育的深化和社會實踐的廣泛,研究生的社會經歷相對豐富。但是其社會閱歷的局限性和思想方法的片面性,也導致了他們的思想心理時常充滿矛盾,表現為有時面對社會的陰暗面不能正確認知,求全責備,當理想和現實發生矛盾時,常表現出不滿情緒和失衡心理,心智仍然欠成熟。
2.理論與實踐脫節,知行不一。總體來說,研究生具有正確的道德立場和價值取向,對現實政治有積極評價,也認可正直、誠信等優秀品德。但是這些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和對他人層面,一旦落到自己的言行時往往出現知行不一,缺乏自制和約束力,常以自我為中心,價值追求功利化。
二、新時期的德育內容
1.創新品格。創新品格是指從事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道德品德,創新的成功依賴于強烈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沖動,而這種創造的熱情來源于個人對事業乃至生活的熱愛。飛速發展的時代急需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當然這樣的人才首先需要具備創新的品格。
2.科研道德。不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研究,都要講究誠實守信。一些研究生受到社會上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影響,對待學術科研態度極不端正,學習上投機取巧,沉不下心,運用“剪刀+漿糊”的方法,速成自己的科研論文,以換取學分。這樣的科研態度不僅出不了好的學術成果,而且還違背了處世為人的基本信條。
3.人文素養與科學文化的滲透融合。人文素養應與科學教育相融共生,研究生要靠自己在所處的文化環境中積極主動的思維和體感學到東西,通過開設人文博雅講座,讓整日埋頭于試驗科研中的研究生感悟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內涵,從中激發科研靈感,培養兼具科學探索和人文情懷的高層次人才。大學文化正是以文化的形態參與到教育的過程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職業素養。經調研發現,目前研究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時有出現思想功利化、就業期望過高、自身就業目標不明確的現象,在職場中無法與領導同事愉快共事,產生溝通障礙等情況也時有發生。這些都在提醒高校,對研究生的職業素養教育也必不可少。在進行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要加強對他們職業素養的教育,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培養謙虛好學、善于溝通、團隊協作等職場能力。職業規劃是研究生自我實現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幫助他們量身定制個人生涯規劃,并提供實踐平臺使他們充分得到鍛煉和成長。
5.心理健康教育。在當今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社會,心理健康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在研究生的德育內容中,也要把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培養研究生健全的人格,寬容的品質,能夠正確客觀的評價自我和他人。進行挫折教育,讓研究生養成較強的抗挫能力,并獲得積極適應挫折的技能和方法。情商培養,使研究生在任何狀態下都能良好的調節自我情緒,積極面對生活。
三、德育工作的途徑與方法
1.理論與實踐結合。長期以來,研究生的教育仍然以專業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為主,要從根本上轉變這一觀念,就必須從思想理論上充分認識德育的重要性。通過制定德育工作大綱、規范構建科學的德育理論體系,在政策引導和機制的保障下,將德育滲透進課程設置中,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程的主渠道作用,推進德育工作有序開展。同時,以活動為載體,搭建各類實踐平臺,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塑造人格,服務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將“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落到實處。
2.活動載體的虛實結合。要借助班級、社團、研究生會、社區等多個有形團體和空間,開展各種主題多樣,喜聞樂見的專題討論、實踐活動,使研究生們在相互學習交流中促進共同成長。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使研究生認同和實踐德育教育的目的,激勵他們用“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創新、自強樂觀、服務奉獻”的要求來完善自己。此外要充分應用互聯網的強大力量,積極構建融思想性、知識性、服務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網絡平臺,積極宣傳先進典型、優秀人物,大力弘揚正氣。以一種更為現代、更為有效的方式使德育變枯燥為生動,將思想性和政治性融于研究生的學習生活中。
3.自律與他律結合。德育的本質特點是以人為中心,自我教育是以教育培養為條件,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實踐環節把教育內容內化為自我的思維模式,沉淀為行為習慣,成為推動自我奮斗、自我實現和自我成才的一種模式。所以研究生的德育要堅持打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平臺,通過教育使研究生依靠自己的內部力量進行自我控制、自我監督從而實現自我提升。教書育人,老師言傳身教的人格魅力對研究生有著很強的示范作用,老師們應因材施教,從做人、做事、做學問各方面使德育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當然還包括學校的規章,組織的約束以及同學間的相互影響都能給自身帶來積極正能量,實現他律。
作者:程琳張彥江彪單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