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道德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學校在德育活動中的特殊地位;學校應該如何開展德育活動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學校德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是對青少年開展德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德育具有全面性、系統性等特點;循序漸進,分階段實施;把握重點,有的放矢;以素質教育為主,逐步提高;經常與家庭、社區溝通;德育知識極為豐富,涉及如何做人的各個方面;學校德育活動應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目的明確,方法得當,不能停留于空洞的說教,要將德育知識與有關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把握重點,有的放矢;與其他教育一樣,德育也應該以素質教育為主,著重培養學生為人處世的能力,使他們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水平,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容應付各種復雜的局面;家庭、社區也是德育活動的重要環節等,具體材料請詳見下文:
摘要:學校德育具有全面性、系統性等特點.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德育活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循序漸進,分階段實施;把握重點,有的放矢;以素質教育為基礎,逐步提高;經常與家庭、社區溝通。在培養學生具有較強勞動本領的同時,還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水平。
關鍵詞:學校德育活動方式道德修養
引言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單位,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講授做人的道理,使學生學會做人。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德育又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德育活動效果與德育活動方式密切相關。本文擬對德育活動方式進行探討,就教于有關專家。
一、學校在德育活動中的特殊地位
一般說來,從出生到長大成人,一個人所能接受的德育大致來自學校、家庭、社區等幾個方面。在這幾個方面的德育活動中,學校德育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其特殊性主要有以下表現:
1.學校德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就人生旅途來說,幾乎每個人都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本科四年,一個本科畢業生就有16年是在學校度過的。如果把上幼兒園的時間算進去,則時間更長。有些人本科畢業后還要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又要好幾年時間。可見,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接受教育。對于青少年來說,學校德育一直伴隨著他們的成長,因而能夠產生廣泛、深刻、持久的影響,對青少年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學校是對青少年開展德育活動的主要場所
學校是教育機構,青少年是受教育者,學校負有對青少年學生開展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活動的責任,要使學生既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又懂得怎樣做人。在校期間,學生不僅可以接受老師的教誨,而且可以得到同學的幫助,各個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鍛煉。所以,學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概莫能外。
3.學校德育具有全面性、系統性等特點
學校德育涉及如何做人的各個方面。從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說,有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同學、助人為樂等內容;從如何對待讀書來說,有端正學習態度、注意學習方法等內容;從政治思想來說,有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遵紀守法等內容;從個人修養來說,有誠實守信、禮貌待人、勤勞儉樸、遵守公德、講究衛生、注意儀表等內容;甚至涉及生理衛生、婚姻家庭等問題,有關內容較為全面。不僅如此,對于絕大多數內容有關知識的傳授還相當系統、相當深入,有些還開設了專門的課程。正因為學校德育具有這些特點,學校德育才顯得尤為重要。質言之,學校在德育活動中所處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學校德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校應該如何開展德育活動
既然學校德育活動如此重要,那么,學校究竟應該怎樣開展德育活動呢?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循序漸進,分階段實施
德育知識極為豐富,涉及如何做人的各個方面。德育過程也是十分漫長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短時期內將所有的德育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是不可能的,不但教師做不到,學生也接受不了。不僅如此,對于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學生,德育活動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也必須有所區別。學校德育活動要從傳授最基本、’最簡單的德育知識開始,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注重實際效果。對于小學生,要教育他們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懂禮貌、講衛生、刻苦學習、遵紀守法、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誠實守信、愛護公物、積極向上等,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對于中學生,上述基本道德規范必須得到拓展和深化。此外,還要講授生理衛生等知識,強調學生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千萬不要沾染酗酒、賭博、吸毒等惡習,不要沉迷于上網和電游。對于大學生,則要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榮辱觀規范自己的言行,成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有用人才。對于研究生,不僅要強調加,強個人修養,而且要強調遵守學術規范,成為一個有著良好學術道德的高級專門人才。只有這樣循序漸進、分階段實施,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2.把握重點,有的放矢
學校德育活動應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目的明確,方法得當,不能停留于空洞的說教,要將德育知識與有關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把握重點,有的放矢,以便學生加深對德育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并付諸實踐。僅僅進行空洞的說教,一味強調“要怎樣怎樣”、“應該怎樣怎樣”,那是很難收到實際效果的,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抵觸心理。例如,學校強調中小學生不能私自下河游泳,這是紀律,是為了保證學生安全而制定的。每年夏天都有許多中小學生因私自下河游泳而喪生。據統計,2000年以來,湖南省湘潭市水上治安大隊從湘江湘潭段共打撈120具尸體,其中三分之二是中小學生。其他地方也有類似情況。噠些學生溺水而亡,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家庭來說,都是重大損失。班主任在讀報活動中應該趁機教育學生遵守紀律,甚至還可以將這類文章剪下、張貼。又如愛國主義教育。小學生對于“祖國”這個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多講一些歷史上民族英雄的故事和中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熱愛自己的祖國、努力使祖國強大是多么重要;還可以通過教唱國歌、舉行升旗儀式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祖國的感情,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再如勤勞儉樸精神培養。現在我國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絕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兩個孩子(城鎮居民一般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生活條件較好。中小學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很少有人參加生產勞動,不懂得糧食、衣服等生活必需品來之不易,不知父母的艱辛,難以養成儉樸的生活作風。在這種情況下,尤其需要培養他們具有勤勞儉樸的精神,這是每一個公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如何培養這種精神呢?筆者認為,教師除了要向學生講清楚生活必需品的生產過程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打掃衛生、洗衣做飯、到社區做義工等。農村學生應該經常參加生產勞動。只有參加這些勞動以后,學生才能認識到糧食、衣服等生活必需品確實來之不易,才有可能珍惜,從而養成勤勞儉樸的精神。把握重點、有的放矢可以使學校德育活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素質教育為主,逐步提高
與其他教育一樣,德育也應該以素質教育為主,著重培養學生為人處世的能力,使他們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水平,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容應付各種復雜的局面。愛黨愛國、勤勞儉樸、尊老愛幼、謙虛謹慎、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積極向上等是立身之本,這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具備這些素質,才能在社會上站住腳,才不至于犯嚴重錯誤。拿誠實守信來說,一個人如果講假話、沒有信用,那么別人就會看不起他、不相信他,不愿意跟他打交道,他在現實生活中就有可能寸步難行,甚至因此受到某些懲罰。在誠實守信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正確對待錯誤,主動承認錯誤,及時改正錯誤,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一個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但是要能迷途知返、知錯必改。如果死不認錯、一錯再錯,那就無藥可救了。能夠正確對待錯誤就是一種很難得的高尚品質,是要經過長期修煉才能形成的。又如積極向上。一個人如果消極頹廢,那么他的學習、工作肯定搞不好,事業方面不可能有什么發展前途,身心健康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沾染許多惡習,對社會和家庭造成嚴重危害。在保持積極向上精神風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刻苦學習,注意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較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成為有用人才。只要學生具備了這些基本素質,再對他們有進一步的要求就容易多了,同時也就有可能達到目的。教師應該闡明有關利害關系,舉出實例,使學生認識到“只能這樣做”和“不能那樣做”,幫助學生培養上述基本素質。
4.經常與家庭、社區溝通。
家庭、社區也是德育活動的重要環節。家庭、學校、社區開展德育活動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培養具有較高道德修養水平的青少年。但是,由于各自的條件不同,家庭、學校、社區開展德育活動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這就需要三方經常溝通、相互協調。在校期間,學校對學生的思想、表現比較容易了解,便于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活動。離校以后,教師就很難看到學生了,不能直接考察學生在學校之外的言行,只能通過家庭、社區來了解此時學生的思想和表現。在其成長過程中,學生在家庭、社區的表現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了解學生在家庭、社區的表現,可以檢驗學校德育活動的實際效果,可以看出學生是否按照老師教導的那樣去做了,也可以看出學校德育活動還存在哪些不足,便于以后改進。現在很多家庭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孩子缺乏父母的管教和關愛,祖父母管教有些力不從心,這樣的家庭環境對于孩子成長是不利的。有些留守兒童終年見不到在外打工的父母,為了見到他們,為了引起他們的關注,只好給他們發“死亡短信”,意虻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如果學校經常與家庭、社區溝通,便能及時發現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缺失的父愛和母愛。有些孩子沉迷于上網、電游,甚至沾染酗酒、賭博、吸毒等惡習,如果學校經常與家庭、社區溝通,采取適當的措施,對于挽救這些孩子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閉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這個世界,他(或她)必然有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在家里,相對于父母親來說,他(或她)是兒子(或女兒);相對于祖父母來說,他(或她)是孫子(或孫女);相對自己的孩子來說,他(或她)是父親(或母親)。在學校,他(或她)是學生,甚至還有可能是學生干部。在社區,他(或她)是一個居民。相對于國家來說,他(或她)是一個公民。在單位,他(或她)是一個職工,跟他(或她)一起工作的則是同事。諸如此類的社會關系很多。在每一種社會關系中,他(或她)都要扮演一個角色,要與他人相處融洽。扮演好每一個角色都不容易,都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就需要豐富的德育知識和較強的為人處世能力。此外,他(或她)還必須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獲得自己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學校肩負著造就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的重任,在培養學生具有較強勞動本領的同時,還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水平。青少年既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影響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強德育活動,改進德育活動方式,是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