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才培養模式下畢業論文指導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社會工作是一門實務性較強的學科。實務性、實踐性及應用性是社會工作專業的特征。針對社會工作專業這一特征,本文將專業目標定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如何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思考與探索。在畢業論文指導這一教學環節以3+1人才培養模式為平臺,畢業論文與綜合實習崗位有機結合,實現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就業一體化,強化社會工作的實務性,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社會工作;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畢業論文
社會工作是一門應用社會科學,它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理論為基礎,運用專業方法幫助感受困難的社會成員,增強其能力,促進其與社會環境相適應,達到增進其福利的目標。社會工作是將工作者、服務對象、問題、資源、社會環境等因素連接起來并進行有效配合解決問題的一個復雜的社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求社會工作者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實務能力。實務性、實踐性及應用性是社會工作專業的特征。據此將專業目標定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具體來說就是培養具有助人自助專業價值理念、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熟練掌握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具有社會工作專業實務操作技能,在專業服務領域從事社會工作服務與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圍繞此目標調整課程體系,強化培養過程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與實際緊密結合,搭建社會工作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畢業論文指導環節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思考與探索。
一、完善管理文件,規范管理,嚴把畢業論文質量關
學校社會工作自2003年招生以來目前已有近十屆畢業生,在畢業論文指導這一教學環節中一直進行高度重視,規范管理,嚴把質量關。社會工作專業畢業論文從專業實習初期就開始下達任務書,到畢業論文的開題、撰寫、中期檢查,預答辯、畢業論文答辯及最終論文歸檔共設七個環節。為了更好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此召開專業教師研討會,就以往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取得的經驗與存在的問題一個環節一個環節進行梳理,對出現的共性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在原有相關文件的基礎上,又增訂了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暫行規定。該規定對學生的出勤、寫作態度,教師指導形式、職責及論文寫作步驟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另外又重新修訂了有關本科畢業論文管理規范。該文件對論文的規范撰寫提供了依據,大到選題方向、論文框架,小到標點、空格、注腳、圖表、案例、參考文獻及中英文摘要等內容都進行了詳盡的規定,并附有畢業論文模版及調查問卷模版,確保畢業論文指導工作規范有序,為畢業論文的規范性提供了制度保障,嚴把質量關。
二、組織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論文寫作培訓,提升學生應用能力及水平
所謂社會工作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把在課堂中學習到的專業理論、專業方法服務于社會工作實務當中,為服務對象解決實際問題,激發服務對象的潛能,改善社會關系,提高生活質量。這就要求學生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方法、技巧,同時又要具備較強的社工實務能力,通過社會工作專業介入能夠有效地幫助服務對象,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畢業論文寫作過程實際就是對所學專業一次整合和提升過程,通過這一教學環節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也是學校辦學水平、教師素質和學生能力三位一體的一次綜合考查評估過程。如何從專業的視角進行畢業論文選題,如何構思論文構架,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如何運用所學習的專業理論,如何體現出個案社會工作、小組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等社會工作方法,在具體分析論證過程中如何運用相關研究方法,如何設計調查問卷,如何運用SPSS統計分析等等,這一系列環節運作的好就是一次整體實力水平的學習提升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學生的社會工作實務能力,提升畢業論文的水平,專門安排了相關老師對學生進行了研究方法及相關軟件運用技巧等方面的強化訓練,另外對論文調查問卷的設計、訪問提綱的設計、圖表的制定及規范性要求也進行了詳細的講解與說明。
三、建立穩定的社會工作實習基地為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奠定實踐基礎
在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中,實習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是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它課程無法替代的學習模式。可以說沒有社會工作的實習,就無法實現社會工作教育的培養目標。為此我們建立了穩定的社會工作實習基地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搭建平臺。經過多年的努力,實習基地已經由原來的單純依賴社會組織逐漸發展成四個不同層次的實習實踐平臺體系:一是以哈爾濱為中心,輻射到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簽約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經過多年的運作目前已建立相對穩定的常態化的頂崗實習基地。二是依托學校以教學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實踐基地;三是依托社工系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社工實務組織微瀾社工服務社;四是依托人文學院以教師為主導的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目前已承攬多項不同層次社工項目。學生可以在這些不同層次的實習實踐基地開展各種實務活動,同時也結合自己的實習內容確定論文的選題,開展實務活動,有效地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由此也逐漸構建出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多層次、多模塊的課程體系和實踐培養框架體系,為學生進行實務訓練、實習、撰寫畢業論文和就業提供了平臺,同時也為教師開展教學科研社工實務活動提供了平臺。這種人才培養框架體系整合了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教學資源,確保了社會工作實務開展的條件和質量,保證實習質量,也為畢業論文的教學環節奠定了強有力的實踐基礎。
四、以3+1人才培養模式為平臺,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就業一體化
為了使學生能夠把在課堂中學習到的專業理論、專業方法服務于社會工作實務當中,為服務對象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其實務能力,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此我們采用了3+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大學前三年時間里在學校完成專業理論專業方法的學習。將原來分散在不同學期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重新整合為綜合實踐環節,并將此教學環節集中放在大四一整年的時間在社會這一大課堂來完成,整合校內外的教學資源。其中將專業實習、畢業實習整合為綜合實踐活動即頂崗實習,學生的綜合實踐崗位與將來的就業崗位統一起來,頂崗實習與就業崗位試用期統一并行,而在畢業論文環節要求學生以綜合實踐崗位為依托,帶著專業思考去實習,在實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形成自己的畢業論文,也就是說要求學生要根據自己綜合實踐崗位的具體工作進行畢業論文選題,然后在實習工作中開展相應的個案項目、小組活動、社工項目等社會工作實務來撰寫畢業論文,從而使畢業論文突顯社會工作專業實務性的特點,學生畢業實習、論文、就業一體化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畢業論文在選題上力爭與實習、就業相結合,這既體現了專業實習的效果、增強了學生畢業論文的實效性,同時也可促進學生盡快適應職業角色,縮短工作的適應期。而這種實習、就業、畢業論文三位一體的教學形式,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形成學校和社會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模式。
五、畢業論文與綜合實習崗位有機結合,突顯社會工作的實務性
實務性是社會工作的本質屬性,而實務性又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因此在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這個環節上盡量突出社會工作的實務性特征,以強化論文的實用價值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盡量避免學生撰寫空談理論的文章,使其盡可能貼近社會生活實際,這既體現了社會工作專業的實務性,也是3+1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體現。由于在3+1人才培養模式中要求學生畢業論文選題要以綜合實踐崗位為依托,帶著專業思考在實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展社會工作實務,最終形成自己的畢業論文。因此學生從專業實習開始就與指導教師就畢業論文的選題進行討論研究,特別是在社工機構實習的學生在選題上力爭與實習、就業相結合,積極開展個案、小組等實務活動,畢業論文真題真做,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大多來源于學生對實習期間所接觸項目活動的思考及實習機構運作模式的研究,這既具體落實了3+1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畢業論文應用性,突顯了社會工作的實務性、實踐性的專業特色,保證了畢業論文的質量。總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實際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更需要教育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嘗試和突破,強化實踐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重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陳艷嬌.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改革設計方案新構思[J].教學研究,2011,5
[2]初智巍.能力為本的社會工作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改革實踐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5
[3]畢亞斐.擬劇理論視閾下社會工作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
[4]陳英,梁爽.社會工作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4
[5]李金娟.高校小組社會工作課實踐教學的走向[D].首都師范大學,2008,4
[6]魏斌.論職業指導的人本服務[J].寧波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2
[7]王曉芳.困境與選擇:新疆體育非營利組織市場化運行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4,4
作者:陳英 趙洪艷 楊維琴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人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