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創造力與立體構成教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設計人才是新時期重要任務,是藝術設計高等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和發展趨勢,也是知識經濟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需要。作為基礎教學中的立體構成,就要針對種種弊端進行相應的教學調整,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實現創造力的培養。
綠色設計、可持續發展、經濟全球化等趨勢對設計師的素質和知識結構提出了更廣泛的要求。市場呼喚富有創造力的設計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學校的教育。學校教育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立足院校的實際,腳踏實地探索出適合自己發展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立體構成作為藝術設計專業不可或缺的基礎課程,對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設計基礎教學的立體構成是藝術設計專業不可或缺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與平面構成、色彩構成一起并稱為“三大構成”?!皹嫵伞钡母拍钆c“基礎造型”相同,重點在于“造型”,它不是技術訓練,也不是模仿性的學習,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方法,在設計造型的過程中,主動地把握限制的條件,有意識地去組織與創造,在無數次反復積累中,獲得能力的訓練、創造力的育成。由此可見,構成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為基本原則的。
1立體構成課堂教學的弊端表現
中國的設計教育與現代意義上的設計教育差距很大,雖然也作了一些改革,但力度不夠大,造成設計千篇一律、方法單調的主要原因。這些問題在立體構成課堂教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1.1教學內容的片面性。作為設計基礎的立體構成教學,其內容應該包括:創作觀念的學習;方法論地學習;構成原理、構成法則的學習;技術技能的學習。在現在的立體構成教學中,對于構成原理的學習占了很大的比重,學生在這一節掌握得比較好;對于構成史的學習只是介紹性的學習,有的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能由于時間的限制,甚至去掉了對這一項內容的學習;對各項技術、技能的學習由于條件的限制則完全是讓學生自由發揮,沒有系統的正規訓練,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加強;而對于方法論的學習這一重要環節,許多教師都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立體構成教學其實在真正意義上來說就是方法的教學,對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使得我們的立體構成教學的內容不夠全面,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綜合、系統的培養。
1.2教學方法上重技能輕創意。在我們的立體構成課程教學中存在程式化、刻板化問題。在立體構成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是照本宣科,然后是布置大量的命題作業練習,往往就是幾個點、線、面的構成練習,有時甚至還是大量的折紙訓練。在對材料的研究中,有些教師把視線僅僅局限在對于紙質材料的單一研究上,其理由竟然是這種材料價格便宜又很常見。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大量的訓練及研究材料的單一性其結果是扼殺了學生的直覺審美天性與創新精神。構成課是認識課不是技法課,這是個必須明確的教學概念。包豪斯教學早就明確提出了“感知的教育”這個課題,它強調一切從零開始,用一種新的眼光來觀察世界。要真正提高審美能力重在用心去理解和思考,而不在于技巧的重復和堆砌。
1.3教學上重教不重學。在教與學的關系中,長期存在重教不重學的傳統影響,其主要表現在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與學是由教師與學生構成的矛盾同一體,按照矛盾的觀點,事物矛盾的兩方面必然有一個是主要矛盾,它是事物發展的決定因素。在立體構成課堂教學中,老師占有了主要角色,講的東西太多,使教學成了灌入式的教育,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積極發現問題、思考問題。
2面對種種弊端進行相應的教學調整
2.1樹立創造性課堂教育的教育觀念。構成教育的重點,在于方法的教學,能力的培養。通過創造型思維方法教學,訓練學生嚴密地的思考程序與靈活的構想方法,通過審美判斷力教學,引導學生對文化、風格的綜合性分析與思考;通過構成方法與實踐技能的教學,讓學生掌握造型原理與制作技巧,引導學生以自身的體驗與實踐,開拓和擴展現代藝術于設計的綜合型人才。
2.2知識概念的重新認識。廣義地說,知識是人們通過學習、發現和感悟所得到地對客觀世界認識的總和,也是人類認識的結晶。知識的內涵十分豐富也十分復雜。既有可以用文字符號編碼的知識,也有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知識。在我們的立體構成的課堂教學中,知識傳授的主要媒體是教材。教材的選用關系到課程的培養目標,關系到要科學地總結過去,系統地規范現在,開放地迎接未來。因此,選用好的教材是學好一門課程的關鍵之一。
3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確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傳統教育觀認為,學生上學是為了求知,求知應有教師傳授,學習就是繼承知識、積累知識和儲存知識。這種觀點實質上是把學生看作被動的盛裝知識的容器。事實上,學生是能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的能動的人。每個學生都有鮮明的個性,都有無窮的潛力可以發掘,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可以使自己積極主動地成為有知識、有能力的新人。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它以確認每個學生的主體行為為前提,每個學生實現了智力發展上的突破,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才會不斷涌現。
構成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都是根據這個目的而采用的。從理論講授、客體分析、史實風格、案例詳解到構思方案快速表達法的訓練、深入刻畫的練習;從課堂討論、方案作品講評到學生互評、自學輔導等方式,都貫穿著一個原則,盡可能創造條件,以啟發式、提問式、辨析式、討論式、反思式、變異式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學習。實行課題教學,課題的設置由淺入深、有小到大,由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創造、去實踐,循序漸進地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創造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各種思維方法、構成方法與表現方法,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4改變舊的評價標準
對學生的設計作品進行評價是藝術設計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藝術設計教育歷來以“結果性”評價體系為重點。結果評價多發生在課程結束時,是教師對學生整個作業的評價。這種評價通常會以教師給學生一個成績的方式進行,可能是一場由師生共同參與的對作品優劣的討論。這種評價具有書面性、穩定性,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判,還包含了對學生努力程度、理解能力、實踐能力的肯定,同時也是教師對自身教學效果的一個評價。
在立體構成的學習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對學生大膽反復的嘗試進行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積累經驗,體驗勝利,樹立信心,并最終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在學生探索性學習的這一過程中要注意挖掘學生自身的閃光點,及時發現和肯定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強化他們克服困難、完善自我的內動力,發現自己的長處或強項,創設完全舒適的心理環境,為他們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設計人才是新時期我們的重要任務,是藝術設計高等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和發展趨勢,也是知識經濟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們要立足基礎,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實現創造力的培養。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俞國良.創造力心理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孫葛.裝飾.對在設計基礎教學中如何展開教學問題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