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英本科教學方法的比對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英國城市規劃本科特色教學方法
面向國際化是我國城市規劃教學方法改革的必經之路,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國內現實情況,科學合理的實行逐步改革,是城市規劃本科教學發展的一般途徑。本文通過對五所英國知名規劃院校本科教學課程、相應模式與評價體系的觀察匯總,分析了其具有特色的教學方法(圖1)。
1觀察會議卡迪夫大學是英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其城市規劃專業偏重于人文地理與城市研究,并于2008年位列全英第一??ǖ戏虼髮W城市與區域規劃學院提供人文地理規劃學士、城市與區域規劃學士兩種本科學位,在兩者的第一年的學習中,《空間規劃導論》課程明確地提出,學生將會得到一個機會在一個規劃委員會議上觀察規劃決策的制訂進程。眾所周知,規劃委員會是當地政府在規劃管理方面高層次的議事決策機構。參觀會議進程,本科生可以了解一個規劃從設計到制訂到實施的整個流程,了解規劃師、公眾在會議中所扮演的角色,初步接觸規劃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工作,而是一種解決社會問題本質并探尋原因的過程。學生通過觀察會議這一教學方法,親身體會到如何做一名排解困難者(facilitators)、調解斡旋者(mediators)、解釋者(interpreters)和綜合協調者(synthesisers)(應四愛,陳前虎,2010)。此種教學方法較適用于有關規劃理論、實踐思辨的課程,如導論類課程、管理法規類課程、以及價值取向類課程等。
2短途旅行曼徹斯特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專業的二年級課程《城市與社會》中教學方法明確表示,學生需要在課后完成試聽材料、徒步旅行和相關閱讀,并在課堂中能夠得到體現與反饋。謝菲爾德大學城市研究專業二年級課程《歐洲城市領域分類》要求學生進行指定地點的野外短途旅行,從而可以對比區域之間的差異,了解更多的標志性建筑、博物館、畫廊、檔案館等。紐卡斯爾大學城鎮規劃專業、利物浦大學城鎮與區域規劃專業也要求在英國與海外進行一定時間的野外考察。此類短途旅行不同于常規的設計調研,主要區別在于短途旅行更加直面經濟、社會與環境問題,要求更加深入了解當代城市變化過程,在更大范圍內理解經濟、社會、政策與環境壓力所塑造成的城市土地形態,更能夠在變化與成長的城市區域中了解到規劃的實施情況。通過該教學方法的訓練,有效地完成最后的總結報告。學生能夠培養推理和欣賞能力,并且能夠在規劃決策中懂得如何進行更好地協調。
3文本細讀卡迪夫大學規劃學士教學計劃在最后一年的《規劃理論與實踐》課程中提出,這個學習模塊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了解他人論點,而這個方式正是專業訓練與專業教育中非常重要且實用的技能。文本細讀是一種語義學解讀,強調文本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強調文本語言與作者思想意圖的關系,要求讀者能夠準確把握語言的眾多因素,解讀作品的真正意義。此類閱讀類似于語文教學下所衍生的一種細讀方式,語文教師首先肯定作者文本意義的存在,其次從字、詞、句等言語材料入手,層層剖析文字內在的語境語義,是對作者言語的接受過程與發現過程。通過這一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關鍵思想與實際操作和規劃理論聯系的意義、人們對規劃預期目標的意義以及規劃師應該擁有怎樣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學生可以在今后對規劃理論、實際參與的描述中,更加生動形象的將規劃師自身的經驗、情緒與感受融入到文章的文字與結構中,讓更多的人與這些獨特的感悟產生共鳴。
4自主學習紐卡斯爾大學城鎮規劃本科專業中,除個別明確要求團隊合作的課程外,其余課程要求自主學習的時長占每次學生教學時長(StudentHours)的14%至82%,與此相對應的自主學習指導時長穩定在每次時長的50%。學生可以在獨立的時間范圍內通過多媒體、文本閱讀、文本撰寫、案例研究等方式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與國內所提倡的自主學習不同,紐卡斯爾明確提出學生需要在教師指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自主學習內容。此類自主學習帶有強制性,也納入最終的考評。此外,教師利用大量時間指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使學生掌握多樣化的學習技能與方法,改變盲目的自主學習狀況,更好的挖掘潛力與欲望,充分體現了課堂教育圍繞學生主體的特征。
參考袁媛、鄧宇等(2012)的研究,依照知識、技能、實踐、價值取向四種課程模式分類方法,將英國五所開設城市規劃相關本科專業的院校所有專業課程進行分類,將各模式下所應用的教學方法進行匯總(表2)。將浙江工業大學城市規劃本科專業作為國內院校的典型與英國進行對比,差異主要表現在:
1我國規劃本科專業實踐類、價值取向類課程教學方法較為單一規劃理論與技能實踐、價值觀的培養,需要龐大的教學體系、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教材、具有正確價值觀的教師、師生協同合理的教學方法與評價模式來支撐。英國五所院校在實踐類課程中更多的加入了研討會、實地調查、小型項目、文本細讀等教學方法,在價值取向類課程中加入了研討會、徒步旅行、實地調查等教學方法。以浙江工業大學城市規劃本科專業為例,缺少對這兩類課程教學方法改進的重視,原因有三:第一,本科階段課程內容對于時展有一定的滯后性。國內各大院校的課程設置各自具有區域特色,但主線與主要模塊仍然無法完全擺脫以往教學的影響,從而難以在原先較為完備的教學體系中加入過多的實踐類、價值取向類課程。第二,相關課程評價體系相對老化。根據表2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課程要求愈加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而在如今國內大多數教師采用的是“60%卷面成績+30%作業成績+10%到課率”作為成績評判標準。此種方式在面對團隊工作的成績評價時,任課教師難以在學生小組工作進行過程中進行實時的監督、指導和及時督促工作進度。第三,硬件條件制約。如研討會、短途旅行等,要求學校能夠提供類似工作室的獨立空間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或是提供一定的經費用于學生的野外觀察。規劃專業學生的培養,不是簡單的幾個專用教室所能夠解決的。學校對于專業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態度、視野等等。
2同一教學方法與英國有著本質性差異我國傳統的城市規劃本科教育教學方法深受歷史因素影響,人才培養方法以向傳授、學生圍繞教師為主。眾多課程教學注重知識的權威性,相對忽視了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隨著國外教育思想對國內不斷滲入與結合,研討會這一方法也融入到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課堂中?,F階段我國運用的研討會教學方式具有如下特點:注重課題設置、分組合作過程、課堂匯報等。英國所使用的研討會除此之外另具特色:市民與其他教工共同參與研討、小組成員年齡差異大、正反雙方的辯論機制、獨立的工作室與輔導時間等。國內的理論授課與講座是相對脫離的,通常是教學時間之外,院系邀請具有一定知名度、實踐經驗的學者進行匯報,而內容以演講者的實踐經歷、研究成果為主,與學生現階段的教學內容銜接往往存在脫節的現象。英國除任課教師的講授外,會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針對某一專題進行另一種視角的解讀。此種基于官方或是民間形式的交流渠道,是促進學術交流的良好平臺,提供了在多種方向發展的可能。
3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方法雖然國內規劃院校的課程體系都有一套相同的核心,但并不意味著開設的課程都一樣,不同院校對于專業方向的偏重不一,豐富了現有的規劃專業學生培養體系。如今課程設置已初具地方特色,但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法與評價體系卻落后于特色課程的發展。曼徹斯特大學注重規劃理論與價值的研究,故要求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能夠深入社區了解規劃理論實踐的進程與困難。謝菲爾德大學注重社會不平等階級的平衡,故在相關課程的教學中加入了徒步旅行,實地調查的方式。以浙江工業大學城市規劃本科專業為例,學生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構建獨特交流平臺,增加高科技人才訪問講座的頻率;針對城市需求要點與熱點問題,要求學生從理論、形態、政策等多方面研究城市發展;積極參與當地政府每年召開的規劃座談會,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規劃的進程與發展。
結論與啟示
1以學生培養為宗旨,確立培養應用研究型人才教學目標國內各院校已有各自成熟的人才培養方案,而部分專業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仍然處于被動的教學狀態。針對不同階段的本科生教育,在低年級以興趣教學為主要方式,使用多樣化、生動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團隊意識與協作能力,增強動手能力與觀察能力。在高年級教學中以互動教學為主要方式,以思辨為核心,師生在團隊中、交流中共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競爭性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社會調研的熱情與關注度。在推進教學方法改革的過程中,應重視教學課程的整體優化,注重課程內容結構、講演方式、課程作業等方面的優化,積極探索新型城市規劃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
2立足國情,加強對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方法探索我國現有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與創新意識,因此借鑒英國知名規劃院校的教學方法是必要的。但在現有國情下,特別是我國正處于快速城市化發展這一階段,社會對規劃人才的需求與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緊密聯系的。對于英國規劃院校的新型教學方法,根據各地方特色與發展趨勢,對新型教學方法進行循序漸進式的探索與合理的改造,使新方法既能夠與現有教學內容無縫對接,又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學生專業水平,促進專業課程建設與發展。
3探索新教學方法聯動改革,促進大課程平臺建設我國規劃專業本科教學往往呈現一種“階梯式”教學模式,內容由淺入深,由寬到窄。在本科生現實學習中,往往出現知識脫節,理論與實踐無法融合的情況,而加強“平臺式”的課程體系,則是在不同階段確立不同學習目標,對學生綜合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如在社會調查一門課程中,需要學生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統計學等等多種領域的知識,而其繁雜程度是在同一門課程內無法全部掌握的(李浩,趙萬民,2007)。因此大課程平臺教學急需改革,而改革的著眼處,一是課程內容、時間的銜接,二便是教學方法的貫通。以課程平臺為基礎,成立教學團隊,通過聯合講座、聯合研討、專題研究、聯合調研等多種教學方法,深化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理解,從而推動平臺整體課程的進步,取得教學改革的階段性結果。
4固化原有教學模式,向混合型、創新型教學方法轉變各院校城市規劃專業教育基本具備城市規劃專業人才的培養能力,相應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評價體系等較為完善。在原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既要承認原有教學方法的合理之處,又要敢于改革。例如原有的課堂授課+團隊工作+調研報告的教學方法仍然可以作為多數專業理論課的主要教學方法,以不同教學方向的側重點為基礎,變講座式為混合講座式,在團隊工作中增加工作室、辯論模式,在調研報告中增加徒步旅行、文獻查閱的方法。由此可見,變傳統為動力,有利于為階段性改革鞏固成果,使改革逐步推進。
5構建多模塊多視點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多方面參與專業學習評價體系是教師依據各自教學方法所確立的,不同教學方法必然需要是不同的評價體系。依照評價體系的特點,直接表現為學生在不同方面培養發展的力度,也體現了人才培養的側重點。而城市規劃本科專業培養的是專業基礎扎實,有創造力、正確價值觀的學生。提出正確合理的評價體系,讓學生自然而然參與到課程教學當中,根據多模塊的評價體系,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變單一的學習為多方面的參與,變教師單方面的教學為師生雙方互動式的進步。而評價體系不應成為教學方法的附屬品,應作為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專業學習的手段。
作者:朱嘉伊陶舒晨龐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