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建筑結構類考試創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現階段建筑結構課程考試偏重于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考試形式則存在這樣一些問題: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筆試方式多,口試答辯方式少;理論考試多,實踐能力考察少;一次定結論多,數次考試綜合考評少。雖然單一的考試形式操作簡單,便于管理,但有其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點,即知識覆蓋面窄,考察點代表性差。此外,僅僅憑期中、期末兩次考試也難以涵蓋全部教學內容,以這兩次的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公正的。因此,我們應當針對建筑結構課程探索一種科學、合理,有利于引導學生以及注重自身能力提高的考試方法。
課程考試改革與探索
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是基于培養目標需要,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水平進行測量和評價的教育活動。考試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督導激勵、評學促教和教學管理功能,通過考試方法的改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變消極的學習為積極的學習。考試應注重理論知識和掌握實際操作能力的雙重因素。近年來,我校對學生的考試考核方法進行改革探索,為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將建筑結構課程考核采用平時考核與最終考核相結合方式,分別采用了開卷、閉卷考試、課堂提問、課程設計、設計答辯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符合課程內容特點的考試方式,對理論教學與實訓分階段進行考核,課程成績進行綜合考評。具體方式為:
“考教分離”基本知識考核:由熟知該課程教學內容的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出若干份不同試卷組成試卷庫,在考前通過人工隨機抽卷進行考試,完成建筑結構基本原理與知識考核。最終考核采用閉卷考教分離,從而有利于維護考試的嚴肅性、公正性和客觀性,此項占成績50%。
課程設計考核:一般情況下,課程設計是在教師講授完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布置進行的,目的是加深鞏固所學的知識。為避免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有些同學不認真完成,而是在臨近交設計成果時,拿一份已完成同學的課程設計來參考與抄襲的情況出現,我們采取步進式考核方法,做到每一項一登記、評價,及時掌握學生的實習過程,及時答疑,準確考核學生的設計及繪圖能力,此項占成績30%。
課程設計答辯:為檢查學生掌握各項技能掌握情況,針對設計成果中的錯誤進行指導,這種做法的個體性很強,真正能做到讓本人意識到錯誤在哪里,更好的讓其他同學一起面對錯誤問題,將該環節納入考核之中。方式采取由指導教師設計好答辯問題,尤其是課程設計中會出現的關鍵性問題,在學生完成課程設計后抽簽進行面試,同時結合同學本人完成的課程設計成果進行提問,根據回答結果結合課程設計成果評定成績,此項占成績10%。
平時成績考核:將課堂提問與課堂表現、課內設計作業及課外設計大作業環節納入考核之中,此項占成績10%。課堂提問與課堂表現:針對課程內容以及課后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問,培養和評定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課內設計作業:注重建筑結構基本構件設計計算能力培養與訓練;包括查閱理解梁、板、柱、建筑基本構件結構構造要求,以及規定荷載條件下各基本構件的設計計算。課外設計大作業:注重一般建筑結構力學模型建立及分析計算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包括查閱理解如整體鋼筋混凝土樓蓋、樓梯、雨蓬、屋架、混合結構墻及柱等結構構造要求、規定荷載條件下一般建筑結構設計計算評定。通過以上四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課程成績以百分計,其中課程設計占30%,課程設計答辯占10%,平時成績占10%,課程基本知識考試占50%。
考試改革創新點與啟示
側重“工學結合”的考試方法的改革,將理論教學與實訓分階段進行考核,課程成績進行綜合考評,理論考試成績占60%,實訓實操成績占40%,重視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同時在課程理論部分的考核過程進行改革,建設建筑結構試題庫使課程的考核過程標準化,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課程知識與技能。
在課程中進行了課程考試改革試驗,探索“以考核知識的應用、技能與能力水平為主的,平時的形成性考核與期末的總結性、鑒定性考試并重的,由多種考核方式構成、時間與空間按需設定的多次考核綜合評定成績的課程教學考試模式”。
實踐課程考核與理論課程考核工學結合穿插進行,體現了理論課中有實踐應用,實踐教學中有理論指導,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建筑結構課程中,構造要求一般種類繁多,較難掌握,而工程技術人員,對構造要求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黃艷單位: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