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提升石油裝備制造業競爭力的途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從技術角度看,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不強,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目前還很少,在復雜的技術領域以及一些大型石油裝備方面,尤其是在沙漠、海洋、含硫天然氣等特殊油田的開發上,一些急需的高新技術設備依然依賴進口;從產品角度看,目前我國石油裝備制造企業生產出的產品基本以陸上原油開發設備為主,大部分為低端產品,高端產品較少,設備的高新技術含量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少之又少;從研發機構角度看,研發機構較少,研發資源分散,缺乏整體的合作分享,存在同類產品重復研發的情況;從研究人員角度看,高層次人才和相關專業人才較少,而且存在較大的人員流動性和較多的人才流失現象。
產業集中度較低,專業化水平不高。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的一體化水平較低,在國際化經營中,競爭能力較強、具有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較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末,全國規模以上石油裝備制造行業企業為1487家,其中石油鉆采設備企業683家,煉油化工設備企業384家,金屬壓力容器制造企業420家[3]。這些企業大部分都在從事低附加值的中、小型石油裝備生產,產品結構雷同,專業化水平較低。而且企業追求“小而全”,重復建設現象突出,資源、資金和技術力量不集中,區域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較低,企業間缺乏有效的分工與合作。產業發展不平衡,下游企業總體實力較弱。我國的石油裝備制造行業上下游發展不平衡,上游石油鉆采設備制造企業整體實力較強,而下游煉化設備及金屬壓力容器制造企業則普遍較弱。以2012年上半年為例,石油鉆采設備制造規模以上企業利潤達到3659億元,同比增長了4416%,而煉油化工設備制造和金屬壓力容器制造規模以上企業分別實現利潤1482億元和1245億元,較2011年同期分別下滑了888%和2461%,且二者的企業虧損額度也呈增加趨勢[4]。
市場不規范,內部管理與協調機制不完善。國內的石油裝備市場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市場中,幾百家裝備制造企業又生產銷售同質產品,所以惡意競爭、不按市場規律辦事等不規范的競爭行為難以避免。在裝備出口方面,為了獲得訂單,許多企業競相壓價,常常使企業和國家蒙受巨大損失,非常不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不利于企業的國際化拓展。此外,從知識產權保護到市場運作等各個環節,還存在著行政干預較多、協調機制不健全、操作不規范等諸多現象。
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波特的鉆石理論模型(MichaelPorter’sdiamondmodel),特定產業的競爭力取決于以下幾項因素:生產要素、市場需求、關聯產業和輔助產業的表現、企業的戰略結構以及同業競爭者的表現。此外,政府與機遇因素通過影響上述諸因素同樣具有影響力量。上述幾項因素具有互動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鉆石體系。
1生產要素生產要素包含初級要素和高級要素兩個層次,其中初級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資源、氣候、地域、勞動力等,高級要素主要包括現代化基礎設施、人才、技術與管理等。初級要素一般難以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因為科技進步使得對它的需求越來越少;而高級要素對競爭優勢的獲得和保持越來越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能否提升高級要素水平越來越成為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條件[5]。石油裝備制造業是高技術產業,往往需要持續地進行人力、物質資本投資才能獲得回報,與發達國家石油裝備制造產業相比,中國在技術、資金、人才、管理水平等高級生產要素稟賦方面劣勢明顯,要提高行業競爭力,必須下大力氣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科技,增加人才儲備。
2市場需求市場需求是某一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它包括市場的規模、結構、增長水平,消費者購買力以及國際需求程度等方面。不斷增長、日益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對石油裝備制造業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它會促使企業改進生產方式,追求更高的產品和技術標準。據預測,到2015年,中國在能源方面的投資年均增長率將會達到184%,全社會累計能源固定資產投資額將超過11萬億元,其中石油裝備投資額將達到3萬億元[6]。隨著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國際上新一輪的石油投資高峰已經出現,這必然造就石油裝備需求劇增的態勢。這些都將成為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飛速發展的動力。
3關聯產業與輔助產業的發展一個產業群內相關聯及輔助支持產業在競爭優勢上會產生明顯的相互“提攜”效用,通常表現為上游產業的發展對下游產業的促進作用和下游產業的發展對上游產業的拉動作用。石油裝備制造業涉及到的行業廣泛,產業關聯性強,本身包括機械、電氣、儀器儀表等行業,又和材料、電子和元器件等配套行業密切相關。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門類齊全和配套能力齊備的石油裝備制造體系的國家,這樣有利于實現規模化生產,降低采購成本,但我國缺乏發達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產業分工體系,企業組織結構多“大而全”,配套和輔助產業發展的分工滯后,專業化協作程度較低。
4企業戰略結構及同業競爭者表現該因素主要涉及某一產業內的企業戰略結構和管理形態以及競爭對手的市場表現,包括產業集中度、空間集群度、大中小型企業的分布狀況、企業間的分工協作水平等。產業內有效的競爭也是提升競爭力的條件之一,壟斷或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對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都是不利的。石油裝備制造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行業進出壁壘高,市場集中度高,一般會形成規模生產能力,單個企業規模經濟的形成對整個產業規模經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義[7]。所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集群度,建立一批核心能力強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也是提高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5政府作用政府作用屬于環境因素,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對石油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會產生重要影響。如政府的稅收和財政補貼政策會影響到生產要素的供給;反托拉斯法和金融市場的相關規范性文件等政策工具能夠影響企業的組織結構、戰略目標和競爭對手的狀況;政府對一些核心技術的開發在資金、財政等方面給予扶持,對相關產業進行有效融合等,可以促進區域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形成[8]。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在產業政策上進行了一些調整,加大了對裝備制造業的支持力度,如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和《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等。
6機遇機遇通常被理解為有利的條件和環境,比如重大的技術創新、石油危機與戰爭、國際政治變革、國外市場的大規模轉變等。機遇可以打破現有的競爭環境與格局,為競爭力弱的國家或地區的特定產業提供有利的發展機會。本世紀以來,發達國家由于受資源和勞動力成本等因素的影響,不得不將大批的傳統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美國次貸危機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嘯使得歐美國家裝備制造產業進入大分化、大重組階段,這將給中國石油裝備制造產業帶來很多機會[9],我國企業可實施一系列海外收購與兼并,通過“走出去戰略”來獲得海外市場與高端技術源。三、提升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競爭力的路徑1優化布局,調整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近幾年,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的重組整合,但力度遠遠不夠,要繼續依照集約化、專業化、一體化的原則,以打造大型石油裝備產業集群為目標,不斷提高產業的集中度。要加強東北老石油裝備基地的技術改造與升級,有序推進沿海地區裝備企業向中西部的梯度轉移。要利用國家對中西部的政策傾斜和該區域的資源優勢,大力扶持中西部石油裝備制造企業,建立各具特色的石油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要調整好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加大對優勢企業和高端產品的支持力度,逐漸淘汰落后產能,杜絕同質性的重復建設,防止過度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要加大研發設計和石油裝備服務比重,促進產品及業務結構向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轉移,完善研發、制造、銷售與服務的一體化業務結構。
2開發核心技術,提升產品質量,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我國的石油裝備制造業若要在國際市場中取得優勢,實施技術領先戰略是必然之選。要堅持走自主研發與創新的道路,緊密圍繞國內外石油工業的發展需求,打造一批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名牌產品。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建立國家一級的石油裝備制造技術中心,統籌攻關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技術,研發高端產品以及對大型裝備進行成套技術集成;各類企業也應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速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工作。要建立開放式的研發體系,繼續加強技術引進交流和合作,加速海外科技合作機構建設,建立國外研發機構,開展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要建立并嚴格執行質量管理體系,保證產品質量。要協調好技術創新過程中科研與生產、市場脫節問題,聯合生產、科研、銷售各方力量,適時調整,研發行業急需的高端產品[10]。
3實施人才戰略,增強發展后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而當前我國的石油裝備制造業缺乏的正是一流的產品研發設計人員、復合型市場營銷與管理人員和具備高級操作技能的技術人員。所以,石油裝備制造業要積極實施人才戰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大膽引進優秀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石油裝備制造業人才隊伍。要做好人才培養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完善人才結構。要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不斷培養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的人才,滿足石油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人才需要。還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強化績效考核,建立合理的流動機制,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和有效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和創新氛圍,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
4穩定市場,完善服務,提高品牌知名度目前,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必須做好市場細分,保證國內石油裝備制造企業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比如可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規范對外采購行為,鼓勵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優先采購國內生產的同類技術裝備和產品[11]。此外,還必須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做好營銷,不斷開拓國外的新市場。市場的競爭最終要落到產品服務質量的競爭上,而產品服務質量的提高要靠及時高效的產品服務體系來保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另外,企業還必須加大品牌宣傳和推廣力度,實實在在地開拓市場,贏得用戶,從而產生品牌效應,提高我國石油裝備產業的知名度。
5完善配套政策,破除機制障礙,提高企業靈活度政府要發揮好在產業引導、市場監督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政策,破除機制障礙,引導裝備制造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要進一步健全優化財稅、金融、外貿等與產業政策配套的保證體系,加快發展產業的薄弱環節;要提供行業信息收集、高級人才引進等專項服務,為石油裝備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政府設立石油裝備制造業振興基金和重大裝備研發風險基金,用于支持企業重大技術裝備的研發和銷售,降低研發風險。要大膽借鑒國外裝備制造業的先進經驗,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專業化企業管理運作模式,逐步完善經營決策機制,提高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對國有大型石油裝備企業要充分授權,分級管理,提高企業靈活度。四、結論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以及國家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為石油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同時,世界能源技術的飛速發展又使我們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優化布局,調整結構;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促進技術創新;把握市場規律,采取靈活多樣的管理體制。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楊洪波胡畔馬立敏單位:東北石油大學石油經濟與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