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流程及質量控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環境污染防治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健康發展、社會持續穩定、人民宜居起到關鍵作用。環境污染源的監測分析,是污染防治中的常態化工作,必須扎實有效展開,才能為污染預防和治理的決策做好信息采集,推動環保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在污染源監測中,廢氣作為比較常見和頻發的一種污染源頭,應當加強對其監測措施以及技術創新力度,解決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1引言
工業革命以來,生態環境問題與經濟發展就相互交織,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重大挑戰。進入21世紀以來,環境污染得到全球各個國家的普遍關注,聯合國框架下形成了多個國際性生態環保組織,中國也在持續致力于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碳達峰就是一大重要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在諸多的環境污染中,廢氣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一旦大氣污染嚴重,勢必會對經濟社會的安全運行和人類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在生態建設當中,就必須從監測開始有序推動各項工作。
2開展廢氣監測時應當實施的安全防護措施
廢氣主要來源于工農業生產和動植物的新陳代謝等方面,其中工業廢氣占據了絕大多數,就廢氣的成分組成而言,大多含有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如果要開展廢氣監測,就要考慮到如何安全有序的實施,制定好詳細的安全防護措施。特別是一些廢氣監測環境較為惡劣,含有大量的危險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器官、細胞都有著巨大的傷害,所以要在開展監測前做必要的安全防護。首先監測機構要做好人員的培訓教育,指導其在監測過程中如何正確操作監測設備、安全防護設施、掌握基礎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同時加強模擬監測演練,提升其應急應變水平。其次是對監測人員開展定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態篩查,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積極的進行處理。再次是要做好監測前的準備工作,對要監測的廢氣有全面詳細的了解,要掌握基本的氣體的化學物理特性,如何應對的方法,并在監測前將可能的威脅詳細告知監測人員,讓其提前做好準備。最后是要加強監測手段和技術的創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智能監測裝備的使用深度,利用無人機、遙控機器人、遠程固定監測裝置等代替人工進入高危環境開展廢氣監測,并對返回的設備做好洗消工作,從而確保整個監測工作安全有序開展。
3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的基本流程概述
目前針對現有的大氣污染情況,廢氣監測的程序通常包含了準備階段、采樣點選取設置、樣品采集收儲、樣品數據處理等環節,同時各環節中又細分為了若干需要重點關注的工作要點,總體流程如圖1所示。
3.1前期準備
首先要開展監測周邊環境的勘查調研工作,通過查閱基礎數據資料,實地觀測環境現狀、訪談交流等形式,了解環境現場的污染源的特征、大致的組成結構、環境的影響因素等,從而制定有效的監測方案。其次是要組裝好監測裝置的配備,對各類設備進行檢測調適,與檢測技術規程要求進行比對,確保設備符合相關質量標準。最后是在勘查之后,要對現場情況有全面的評估,做好設備的防護工作,比如加裝保護套、隔熱、安全帽等[1],個人也要帶好防護的器具。
3.2選取采樣區域
采樣區域也稱之為采樣點,主要是要能夠準確高效的收集樣品的位置,因為采樣點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在環境大氣污染監測的采樣點選取中制定了詳細的標準規則,在采樣點的確定中必須嚴格執行,要遵循以下要點:一是在典型樣品的采集中,要確保采樣點的數據參數可以清晰明確的表征;二是監測區域內的污染氣體分布較為均勻[2];三是要遵循便利可收集的原則。
3.3樣品采集
這是環境監測的最關鍵一環,決定著最后監測的精準性和效率性。要強化樣品采集的實效性,就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環節:一是要在深入判斷分析廢氣排放的形式和特點的基礎上來選取合適樣品;二是應當對排放的實際狀況有詳盡的掌握,并根據排放的動態變化來優化調整采集方案;三是樣品選定時應當確保化學特性參數正確,提升采集的數據有效性,減少數據誤差和偏離度,以更好的保證日后監測評估的精確性。
3.4采集數據的分析處理
在確保原始采集數據真實、合理、有效的前提下,就要著手開展數據的計算、分類、整理和分析等處理工作。在處理過程中,應當按照生態環境和行業部門制定的相關規則和制度要求來實施,做好技術標準的參考和指導,以確保最終數據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比如在工業生產中常用的鍋爐燃燒中產生的廢氣中的顆粒物占比的數據處理當中,分析人員要結合設備的性能參數,對其基準含氧量和實際測得的含氧量二者數據進行對比,按照一定的比例系數折算后,才能最終測算出顆粒物的基準含氧量濃度,這樣就會消除因為設備工況或者人為干擾帶來的誤差和影響,更加真實精確的反應廢氣排放的狀況。
4環境污染中提升廢氣監測實效的質量控制策略簡析
4.1加強監測手段的優化創新
在環境污染的廢氣監測當中,需要與具體的生產活動相聯系,確保手段的應用符合實際,防止因為監測方式與生產狀態出現不匹配導致監測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監測數據失真等問題。特別是在一些利用生物能進行熱能轉換進而形成機械能、電能的生產項目,一定要對其生產流程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在監測手段的選取上做到合情合理合規。比如在火電廠的廢氣中顆粒物的狀況監測來說,當前國內的大部分火力發電廠都會采取相應的氣體污染處理技術措施后,再進行無害化的排放。經過技術處理后的煙氣中,污染物的總量和比例都被嚴格的控制了,因為運用了相關的除塵降噪技術,排氣筒口處進行檢測時,其大氣的濕度就會變大。按照國內對顆粒測定的法律和相關規定的要求,收集的樣品應當在濾筒稱量前后間隔一小時以上的時間,進行靜置處理,同時這期間的溫度應當保持在5℃[3],這期間的溫度都大于水的沸點,如果該時段內的氣體顆粒物沒有被完全烘干,就會導致排放總量大大超出相關的污染排放標準,因此必須要格外的重視。目前國內部分監測儀器的廠家加大了新型采樣設備的技術研發,新設備在測試中,解決監測期間溫度偏高問題,在相關的監測標準和制度上,及時做出優化和調整,以適應新技術的出現,防止因為老的標準與新的技術不匹配,造成實際監測工作不能順利開展。
4.2確保濾筒的質量效果
濾筒是樣品采集中的一個關鍵性的設備,他的質量會影響到對樣品的科學衡量以及更科學的選定監測技術的指標體系,從而開展合理應用。所以濾筒質量要在監測的全過程中進行把關。在招標采購時期,就要嚴格選取廠家,對產品的質量合格手續進行查驗,同時做好產品的性能測試工作,在設備接收驗收后,還要進行二次的核驗,保證其和監測的實際需要匹配,重點要對管壁的質量進行把關,防止出現表面粗糙或者有空洞現象。
4.3對生產工況和排氣量做好有效的監測
生產各環節中的氣體排出都要開展相應的廢氣監測,以為不同生產工況下的廢氣排出量是動態變化的,單位時間內的排出速率不同,這就導致了廢氣中的污染物的種類和含量都是不確定的,工況的不同,期間的差異性巨大。所以監測過程中必須考慮到這一干擾因素,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具體來說,要結合歷史數據和實際的生產監測數據,對不同時間、不同工況下的廢氣排放量進行確定,針對不同情況來選取合理的監測手段,以確保對應的精確度。監測工作應當根據工況變化分階段進行測定[4],這樣就能做好各時間段的測量值變化調控,確保需要的監測參數值更加準確。
5結束語
現階段,環保科技水平日益提升,污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已經構建完善的環境污染廢氣監測系統,但是在實際監測過程中還會受到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因此需要讓監測人員要樹立科學監測、因地制宜、靈活調整的原則,充分強化新技術的應用,堅持制度標準,確保監測工作有效完成,防止檢測結果存在較大的偏差。
參考文獻
[1]代婷婷,張芹.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的質量控制[J].化工設計通訊,9,(7):-2.
[2]李萬杰.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的安全防護與質量控制分析[J].低碳世界,9,9(6):21-22.
[3]樂松成,毛森鵬.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的流程及質量控制[J].建材與裝飾,9(5):-.
[4]楊納銘,高波.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的流程及質量控制[J].能源環境保護,8,(6):63-64.
作者:李從建 單位: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生態環境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