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匠精神對高職裝備制造培養人才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先進的裝備制造業需要高素質的職業人才,特別是建設國家工程更需要大量人才。針對在人才培養計劃、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組織環節、學生評價體系等方面對工匠精神存在的認識誤區和不足,將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合起來,增加工匠精神課程教學課程,加強實訓環節教學,強化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強化工匠精神宣傳教育,營造具有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園氛圍,用更好的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有力支撐和服務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工匠精神;裝備制造;人才培養;
1研究背景與工匠精神關系
工匠精神支撐著裝備制造業,是立國興邦之本。人才是支撐產業轉型發展、技術創新、推進發展裝備制造業的保障,一定要堅持“人才為基礎”的原則,走人才引領發展的道路,通過高職院校培養優秀的卓越工匠人才實現和保持其“先進性”[1]。匠人們要具備硬技術(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目前,高校對工匠精神的理解,除了內涵、價值、意義闡述外,主要分兩個研究方向:一是關于工匠精神缺乏的最主要原因,二是關于如何培養工匠精神對策研究。針對面向高職院校培養的裝備制造人才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和策略進行探討。
2針對裝備制造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不足
2.1人才培養過程缺乏“工匠精神”文化氛圍。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更多的體現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的培養,很少強調工匠精神的培養。在高職院校對于工匠精神融入教學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校領導層更加側重鞏固辦學規模,對于內涵式發展關注不足;二是高職教師缺乏工匠意識,教師是工匠精神的傳播者,教師自身素質和專業性教學內容直接影響工匠精神傳播效果;三是校園文化宣傳“工匠精神”只停留在表面,零散的條幅、主題活動,在實訓場地中,工匠精神很難看到。以上情況,導致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缺少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
2.2課程設置缺少關于“工匠精神”相關內容。人才培養目標需要相應的教學內容支撐,教學內容則主要通過課程體系來表達[2]。傳統課程體系有較強的邏輯關系,按照專業課程難易程度逐漸遞增,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在高職院校中部分學校還沒有關于工匠精神的課程,工匠精神只能在專業課程中體現,并且效果也不是特別明顯,專業課程內容陳舊,與行業、企業發展脫節情況比較嚴重,使得職業教育課程很少涉及關于工匠精神方面的教學內容。
2.3多元化評價體系不適合“工匠精神”培養。目前,高職院校對學生考核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平時成績、實踐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三部分。現階段學生評價體系存在問題包括:一是平時成績的評定更多依賴教師的主觀意愿,部分教師沒有全面的衡量標準;二是實踐成績的形成更多的是部分實踐項目,典型的實踐項目不能代表學生的綜合水平;三是學校過于看重考核理論知識,輕視實訓學習和企業的頂崗實習,這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培養綜合應用知識解決企業所面臨“匠人”能力和合格技術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3高職院校面對裝備制造人才培養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分析
3.1將工匠精神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指導教學全過程,育人應面向市場、面向企業深入調研,明確工匠精神以何種方式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與企業專家一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并在教學組織實施過程中有效開展教學,在專業課程體系上,以職業技能水平和職業素質能力培養形成“雙方向”課程體系開發,形成齊頭并進相互依托的“任務驅動,情景模式教學”,突出崗位職能基本技能和崗位綜合能力,完善職業素養的養成,盡最大努力實現職業教學任務與工匠精神有機融合。在教學方法上,鼓勵教師利用現代化手段、微課、直播、視頻、動畫、案例、遠程實訓等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使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訓經驗真正樹立起對從事專業精益求精的態度,追求完美的精神品質。
3.2將工匠精神深入融入技能訓練。高職院校在工匠精神培養過程中,應首先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讓一線教師對工匠精神的培養一刻也不能放松,嚴格要求教學質量培養出操作規范、技能優先、素質卓越的職業技能型匠人,這些目的的前提是教師要具備工匠精神,如果第一步都沒有走好,怎么嚴格要求學生具備工匠精神?所以要給一線教師一個工作環境、培訓機制、鼓勵措施,讓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技能訓練中以身作則并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3.3塑造校園崇尚技能的工匠精神良好氛圍。文化的積淀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建立起來的,要經過至少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創造出獨特的價值體系,也就是一所高校的價值觀、辦學思想、行為規范、社會贊譽等,這些也是一所高校校園文化精神與環境氛圍的體現,職業學校教師更要以身作則,堅持和秉承工匠精神,尤其是專業課教師更應該深度參與工匠精神文化建設。學校要加強文化自信,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挖掘專業本身工匠精神,利用互聯網、微信、校園網等多媒體平臺,主動傳播工匠精神,鼓勵開展第二課堂推廣工匠精神,利用開學典禮、入學教育、學術會議等活動機會,積極開展關于工匠精神的宣傳和教育。
參考文獻:
[1]蔣華林,鄧緒琳.工匠精神:高等工程教育面向先進制造培養人才的關鍵[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189~198.
[2]周緒紅.中國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現狀與展望———在2015國際工程教育論壇上的專題報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
作者:李猛 單位: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