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數字化教學平臺在裝備制造類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當前的高職教學改革進程中,物化層面的教學改革力度較大,而包含師資建設的人化層面的教學改革效果不甚明顯。文章以裝備制造類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從該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和課程方向可知,教學的實操性訓練和行業崗位知識累積是該校師資建設的重要環節。在發揮數字化教學平臺作用的基礎上,可從“圍繞專業群教學設置數字化教學平臺的模塊、形成教學實踐與在線研討相協同的學習模式、發揮骨干教師教學優勢主導知識共享型學習、打造校企教學平臺共促自組織學習系統建設”四個方面展開應用。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平臺;高職院校;師資建設
隨著以“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教育模式被廣泛應用,教師在教學中便需要站在學生未來崗位工作過程的高度去授業解惑。然而,在當前的高職教學改革進程中,對物化層面的教學改革力度較大,而對師資建設在內的人化層面的教學改革效果則不甚明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難以為教師提供自組織學習平臺,以及難以整合專業教師師資隊伍形成學習共同體,則成了制約教學改革效果顯現的重要影響因素。為此,現階段需要重視數字化教學平臺在教師師資建設中的作用。本文以裝備制造類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從該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和課程方向可知,針對教師教學的實操性訓練和行業崗位知識累積,成了師資建設的重要環節。不難發現,單純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派遣教師下企業鍛煉的這一形式,已難以適應教師師資建設的步伐。文章就數字化教學平臺的作用為邏輯起點,探討該平臺助推師資建設的途徑。
1裝備制造類教師師資建設的不足
1.1在師資建設中未能滿足教師個性化需要
考察目前師資建設現狀可知,在增進教師實操能力環節主要以委派教師前往企業鍛煉的方式而展開。此時,便存在著這樣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1)“委派”具有強制性,甚至與教師的績效考核相掛鉤,便導致了部分教師以完成績效考核任務的態度前往企業鍛煉。2)當前制造類企業普遍面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使得企業方難以考慮教師掛職鍛煉的實操能力培訓要求。3)參訓教師完成企業鍛煉任務回歸教學崗位時,并不一定有機會將鍛煉所學應用于教學。
1.2在師資建設中未能建立教改的問題導向
師資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工程。盡管裝備制造類高職院校已經以制度的形式為師資建設提供長效機制保障,然而在目前的師資建設中仍存在形式主義問題。其中,未能建立教改的問題導向則是引致形式主義產生的根源之一。以教學培訓、教學研討會議、校本教材編撰為主線的師資建設途徑,都未能聚焦本校裝備制造類專業的教學問題,以及怎樣通過師資建設去破解這些問題。結合筆者的工作體會可知,師資建設要么作為示范建設、優質校建設的子模塊而存在,要么以學院發展的戰略目標為驅動。前者勢必導致師資建設存有功利性的色彩,后者勢必導致師資建設的細節難以落地。
1.3在師資建設中未能形成互助共享的局面
調研我國裝備制造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時發現,學科知識交叉、專業知識整合成了行業生產性崗位工作的特征。這就要求,在高職教育層面應使學生具備學科知識交叉的基本能力,以及使學生能在深度學習中獲得知識整合的基本能力。作為傳道受業解惑的師者,則應首先具備學科知識交叉和專業知識整合的能力??疾飚斍皫熧Y建設的現狀可知,以教研室為單位,或者以專業為單位去開展師資建設,就抑制了教師之間形成知識互助、共享的可能。由于未能形成互助共享的局面,便使得在師資建設中難以達到“1+1>2”的效果[1-2]。
1.4在師資建設中未能構建自組織學習平臺
在師資建設中需要關注教師個體的學習需求和學習偏好,為此上文已經就該問題進行了探討。與此同時,這里還需指出的是:在目前的師資建設中未能構建起自組織學習平臺。人們會把課程資源庫建設作為自組織學習平臺而看待,實則不然,課程資源庫主要服務于學生群體,以及校企合作中的企業員工群體。作為教師的自組織學習平臺必然與行業前沿的信息化、智能化實操知識和理論知識相對接,而這在當前仍未能成形。
2數字化教學平臺的助推作用
2.1滿足教師個性化的學習需要
在師資建設中普遍存在著行政主導、項目導向的傾向,這就使參與師資建設的教師疲于應對。筆者認為,為了使師資建設常態化、有序化,首先應激發起教師的主觀意愿,并結合高職專業教師的教學特點,賦予他們更大的自主性。在數字化教學平臺的支撐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所需、教學所困自主完成知識重構和再造工作,數字化教學平臺在此所提供的助推作用源于“資源庫”功能。與傳統的課程資源庫不同,此處的“資源庫”定向為教師教學所開發,并由校企合作建設完成??梢姡瑵M足了教師個性化學習的需要,便能提供師資建設中的自我驅動力[3]。
2.2滿足問題驅動式的學習需要
傳統師資建設存在著低水平徘徊和重復性的弊端,其原因在上文中已經得到了分析。本文認為,在師資建設中必須引入問題導向,而這里的問題應來源于校本條件下的教學實踐問題,以及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職業能力問題。通過引入數字化學習平臺,便能在教師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主動對標高職教育理念和在專業理論和實訓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合作學習和獨立學習的形式去解決自身的教學能力短板。此時,除了需要得到資源庫系統的支持,還需要在信息共享基礎上獲得知識外溢的效果。由于滿足了問題驅動式的學習需要,就進一步凸顯了教師個性化學習的特點。
2.3滿足知識共享型的學習需要
數字化學習平臺依托互聯網技術所搭建,所以在應用中也融入了互聯網思維模式。互聯網思維由平等、互助、共享等三個核心要素組成。與“滿足問題驅動式的學習需要”相聯系,教師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共同研討裝備制造類理論和實操問題,或者以互助的形式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進行問題討論,這些都將促進教師在信息共享基礎上獲得知識外溢效果。上文已經指出,在專業課教學中需要形成科學交叉、專業知識整合的教學模式,而在滿足了知識共享型的學習需要下,便能提高教師的上述教學能力。最終,幫助學生獲得深度學習的能力。
2.4滿足過程柔性化的學習需要
回到本部分所提出的形成“師資建設的自我驅動力”的環節,高職院校還需要為教師提供隨時學習、終身學習的條件。通過引入數字化學習平臺,其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可以嵌入于PC端,也可以嵌入于移動端,這就為教師的隨時學習、終身學習提供了技術條件。再者,數字化教學平臺所容納的知識體系始終處于不斷的優化之中,而且數字化教學平臺還可以承擔自媒體的信息與接收功能,所有這些又為教師的隨時和終身學習提供了學習條件。
3數字化教學平臺助推作用的實現途徑
3.1圍繞專業群教學設置數字化教學平臺的模塊
在應用數字化教學平臺時需要界定該平臺的應用價值,筆者建議,在保持現有師資建設模式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以數字化教學平臺作為彌補當前所存不足之用。為了賦予教師個性化學習的需要,需要圍繞專業群教學去設置數字化教學平臺的模塊。在專業群中各專業呈現雁型分布,可將模塊設置為:自媒體模塊、教學資源庫模塊、校企合作模塊。自媒體模塊為教師學習提供信息交互功能,教學資源庫建設應以專業群教學為視角形成雁型分布式的課程知識結構,校企合作模塊則為企業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也為拓展教師的行業視野提供條件。聚焦裝備制造類課程教學的需要,在教學資源庫中應引入仿真模擬之模塊,這樣能為教師提供學習和教學所需的實操素材[4]。
3.2形成教學實踐與在線研討相協同的學習模式
在師資建設中需要以問題為導向,這里的問題可分為兩大類:1)教師在教學中所遇到的教學方法問題;2)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知識短板問題。為此,在應用數字化教學平臺時,需形成教學實踐與在線研討相協同的學習模式。此時,便需要重點發揮自媒體模塊的功能。本文建議,為了使在線研討有序展開,可由專業帶頭人作為在線研討的發起者和主持者。為了節約在線資源,在線研討的問題應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這樣才能引起專業群任課教學群體的共鳴。對那些具有個別和零散的教學實踐問題,則可以借助自媒體模塊由教師本人單獨咨詢或探究。與此同時,在師資建設中需要對教師群體進行思想動員,使他們有意識、有目的地發現自己面臨的教學實踐問題。
3.3發揮骨干教師教學優勢主導知識共享型學習
在數字化教學平臺中,需要借助該信息化平臺推動知識共享型學習模式的展開。在初期,則可以發展骨干教師的教學優勢去主導這種學習模式。在傳統的師資建設過程中,骨干教師更有機會參與校企合作項目、教學改革項目、教學科研項目,這就使他們能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更大的問題域。結合他們的教學探索成果,在數字化教學平臺中進行共享,便能在引起其他教師共鳴的同時,對師資建設形成更為精準的自我驅動力。從筆者所在高職的經驗可見,骨干教師不僅對教師所提出的教學實踐問題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解釋力,也能推動教學研討活動向縱深發展。這樣一來,不僅提升了師資隊伍的教學意識格局,也培育了良好的教學組織文化。
3.4打造校企教學平臺共促自組織學習系統建設
應重視校企合作模塊在數字化學習平臺中的功能,在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教學模式,企業方能為教學提供豐富的工作案例和工作情景,也能為師資建設提供行業知識和工作實踐議題。筆者建議,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邀請合作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建設數字化教學平臺。為了使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便利參與建設,可以為他們的建設職能進行界定:1)根據資源庫模塊的建設需要,遠程提供行業工作信息;2)根據教師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在線解答和研討相關教學實踐問題。與此同時,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也可以在平臺中提出研發和制造問題,在平等、互助、共享的基礎上邀請教師參與討論。最終,促進教師在師資建設中形成自組織學習系統。
4結束語
文章以裝備制造類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從該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和課程方向中可知,針對教師教學的實操性訓練和行業崗位知識累積,成了師資建設的重要環節。數字化教學平臺作用可從四個方面去認識:滿足教師個性化的學習需要、滿足問題驅動式的學習需要、滿足知識共享型的學習需要、滿足過程柔性化的學習需要。通過主題討論,可從圍繞專業群教學設置數字化教學平臺的模塊、形成教學實踐與在線研討相協同的學習模式、發揮骨干教師教學優勢主導知識共享型學習、打造校企教學平臺共促自組織學習系統建設等四個方面展開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育峰.高職“雙師型”師資建設的借鑒與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3(15):71-73.
[2]余偉瓊.澳洲TAFE師資改革發展對我國高職師資建設的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14(2):173-175.
[3]邵海燕,張海燕.社會資源在高職師資建設中的運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2):16-17.
[4]朱鴻翔.社會資源參與高職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7(9):13-15+18.
作者:王歡 趙之眸 單位: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