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討土木工程的人才培育問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明確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
鹽城工學院是地方院校,土木工程專業90%以上的學生來自本省及周邊地區。因此,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始終以滿足江蘇及周邊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為辦學目的,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工程技術人才為辦學宗旨,培養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全面發展,適應土木工程的項目研究、設計、施工及管理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逐步形成了“力學材料并重,專業知識集成,建造能力出眾”的專業辦學特色,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線,以工程師基本訓練為根本目的,素質教育與知識傳授相結合,加強基礎,強調應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工程應用能力,建立了項目課題制、創新競賽制、導師制、師生團隊制的創新教育機制。
1.2建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總結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由教學部門、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代表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機制,彰顯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工作務實創新的特點,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突出應用與創新。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方向模塊,根據相應的專業方向模塊和課程教學改革要求,制定符合專業特色發展要求和社會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土木工程材料》和《結構力學》等精品課程建設水平,強化材料類課程、力學類課程和結構、施工課程之間的聯系與融合,增加創新教育指導課程,設置相應學分,使創新教育得到推廣。探索實踐理論和應用相結合、傳統經驗和科學技術相結合、計算機分析與動手實驗相結合等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卓越工程師
構建針對實際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各個工程階段的建造能力培養體系,既滿足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又有本校的優勢和特色。加強產學研合作,在施工一線創建人才培養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提高建造能力。豐富評價模式,改革考核手段,鼓勵團隊合作,建立一套企業工程師和學校教師共同參與的學生建造能力評價體系。加強校企聯合,在建造能力培養過程中改革培養模式,建立提高工程項目建造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為目標,校企聯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方向模塊,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始終以滿足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為辦學目的,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辦學宗旨。適應江蘇沿海大開發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準確把握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素質、能力和知識結構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和用人單位的聯系,深入到用人單位廣泛開展調查研究,聯合用人單位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深入分析和研究本行業人才需求的信息,結合土木工程專業的辦學特點,調整和增加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方向模塊,設置二階段(公共基礎階段和專業階段)、三方向(建筑工程、道路橋梁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的教學方案,學生進校一年后分方向,兩年后找工作,三年后分模塊,學生可自主選擇方向和模塊。根據學生就業意向和用人單位崗位設置要求,有針對性的設計第四學年實訓模塊的內容。
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建設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近年來,通過遴選重點實習基地,構建實習基地網絡,建成了一批質量穩定的、滿足實踐教學需求的校外實習基地。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學生預就業提供崗位。探索并完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考核、職稱評聘管理模式,著力打造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專兼職結合的實踐教學用人機制。聘任了多名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外聘教師,直接參與到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各個環節。加大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經費投入,建設滿足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各類實驗室,突出實驗實訓項目的設計性、綜合性、開放性。
4建設優秀教學團隊,打造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探索并完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考核、職稱評聘管理模式,著力打造具有工程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專兼職結合的實踐教學用人機制,已先后從設計院、建筑和監理公司和國內外高校引進多名教師。鼓勵專業教師主動與社會接軌,主動為社會提供服務。目前已有多位教師考取了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等執業資格證書,部分教師被聘為江蘇省工程建設綜合評標專家,逐步形成一支能適應社會需求同時教學理論豐富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
5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校每年投入550萬元以上用于“土木工程材料與結構實驗室”“施工實訓室”“巖土工程實驗室”等實驗室建設,每年投入50萬元以上用于產學研合作單位的校外實訓課堂建設,進一步改善校內外實驗實訓條件和環境,提高實驗室整體建設水平,建設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江蘇沿海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實驗室”。努力拓展實踐教學渠道,積極與行業企業共建實習基地,不斷增加實習基地數量,形成實習基地網絡,制定重點實習基地評選條件和資助辦法,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增加重點實習基地數量。進一步改革實驗實踐教學,創新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方法,完善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研究性實驗等多種實驗構成的實驗教學體系。以課題研究帶動教學,將研究思維方法和研究性成果內容注入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創新精神,幫助學生擴展專業視野,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精心組織教學計劃內實踐教學活動,完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科研訓練、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探索“建造能力”培養的新途徑。總結學生參與學校“江蘇省生態環境材料省級重點實驗室”科研工作的經驗,形成“學生參與科研工作管理辦法”,并向其他相關實驗室推廣。
6結語
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并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計劃的調整,同時要重視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加強學生創新團隊建設。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學院在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不斷思考,同時進行改革與實踐,逐漸形成以課外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為主要組織形式,以參加“挑戰杯”等各種科技競賽為主要手段,逐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逐漸形成了應用及創新人才培養特色,取得了較大成果。今后,圍繞著土木工程專業的應用與創新,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鞏固教學改革與研究成果,為培養更多適應社會所需的土木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做出貢獻。
作者:潘永燦荀勇單位: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