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論隧道掌子面滑塌的處理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工程地質及支護情況
D2K111+485~+509段地質及設計支護情況:該段設計為III級圍巖,巖性為安山玄武巖、弱風化帶,采用射流風機III級安裝段襯砌。
1.2塌方情況
2011年5月16日當開挖至D2K111+487時,掌子面出現一個大的凝灰巖軟弱夾層,呈灰黑色、黑色,粉末狀,夾雜孤石。掌子面由掉塊慢慢發展成掌子面失穩,形成滑塌,滑塌方量約40m3~50m3。穩定后,現場對滑塌堆積體進行了清運,清運剩余約20m3時,掌子面再次出現滑塌,穩定后,滑塌堆積體方量約60m3,暫停掌子面一切施工,研究確定方案。
2處理方案
距已有鋼架支護位置按照間距0.5~0.8m的間距立兩榀鋼架,鋼架盡量施工至掌子面,拱腳位置澆注混凝土的方式制造出拱腳支撐平臺,鋼架之間下方采用工字鋼斜向焊接后連接為一個整體,其它采用縱向連接筋相連,拱腳位置施做鎖腳錨桿。按環向間距40cm棚小導管至掌子面,并在小導管上方鋪設網格尺寸為5cm×5cm的φ6.5鋼筋網,防止小石塊掉落傷人。在靠近掌子面預埋一根混凝土泵送鋼管,鋼管與鋼架焊接在一起。噴射混凝土形成泵送混凝土外模,泵送混凝土回填空腔,形成混凝土拱。用挖機清理滑塌堆積體至軟硬滑層面后正常施工。施工過程中加大監控量測頻率,有異常情況立即暫停施工,確保施工安全。
3經驗總結
對于這種小的塌方,采用注漿管棚施工,當然可通過,但工程量大且施工周期長,而不予處理,又有施工安全風險,而直接回填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拱則是處理這種小塌方簡單、安全、有效且快速的施工方案。施工時當已支護段或未支護已開挖段收到塌方的連帶影響時,應先對該段采用鋼架等進行加固,確保后方安全時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而鋼架并不一定按照要求落到拱腳底,可根據塌方體情況施做臨時拱腳支撐。當已支護段未受到破壞時,在塌方穩定后可直接在塌方體上合適的位置進行立模泵送混凝土回填空腔形成混凝土拱,混凝土凝固之后即可開挖施工,需要注意的是模板一定要支撐牢固。利用該方法在處理大柱山隧道出口正洞D2K124+220掌子面塌方時僅用時6d即通過塌方體。
作者:奧海波單位:中鐵七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