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總裝質量控制汽車制造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汽車總裝裝配現場不良的分類
1.1外來不良進入總裝現場的不良品,統稱為外來不良。常見的不良表現:①零件混放,如X1.5與1.3文件盒飾蓋混放、不同車型間零件混放;②零件規格錯誤,如Y車底油管,零件上標識為MT,但實際為AT件;③零件破損,如飾件刮花,插頭破損、膠條破裂、油管變形,油管穿孔;④鈑金變形、保險杠支承膠釘孔位小或大;⑤螺孔內有焊渣、支架變形、車頂飾條釘位焊渣、行李箱開口部變形、錯位、焊渣、開口過大等;⑥門框刮花、鈑金、螺孔內或周圍有密封膠、堵孔、隔音膠變形、錯位、行李箱開口部搭接處密封膠不平、密封膠穿孔;⑦保險杠花、儀表殼花等。
1.2總裝現場作業不良在裝配現場作業人員的操作不良,常見的表現:①裝配作業不良:用夾子嵌入、敲入、壓入以及靠部件自身的形狀嵌入孔內或軌道內時產生的緊固不良;②擰緊作業不良:用螺栓、螺母等緊固件連接部件與車身、部件與部件、固定的作業所產生的不良;③接線作業不良:線束、聯結器、繼電器等的電線端子與端子的結合所產生的不良;④接合作業不良:將硬管、軟管嵌合為一體的作業所產生的不良;⑤粘貼作業不良:將部件粘貼在車身上的作業(具有法規、埋孔、隔音、輔助材料等功能)產生的不良;⑥脫脂或添加輔材作業不良:使用輔材去掉部件或車身上粘貼面的油脂或灰塵的作業,以及添加輔材作業所產生的不良;⑦調整作業不良:在部件規格有調整功能時,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將部件功能調到最佳狀態的作業所產生的不良;⑧外傷、鈑金、污跡不良:因為工裝夾具、工具擺放、按壓、飾物等造成車體外傷、鈑金、污跡的不良;⑨返修不良。
1.3其他不良在裝配作業中,還存在其他的不良,如設備點檢、作業標準書、作業手法等。
2“三不原則”之不接受不良品
不接受,即不接受流入本班組、本崗位的不良。包括錯誤的零件、破損的零件、規格不對的零件、變形的鈑金、有焊渣的孔、密封膠溢出、水管位置不正確等,在總裝線上都是不能接受的。而不接受的目的,就在于從源頭杜絕不良品進入工作流程中。因此,針對以上工序不良,相關工作人員可采取以下措施。①相對技術人員而言。在新車型階段,著重于各階段不良的匯總,控制不良的進入,避免不良流入量產階段;在量產階段,著重于量產零件不良流入后的反饋,對于異常零件,及時反饋本工位發現的上工序不良品,并對其進行糾正與預防跟蹤。負責明確不良基準,對現場作業人員進行正確的指導,方便現場作業人員學習與掌握。②相對班長和作業人員而言。班長應明確不良的基準,并對工作中的不良信息進行記錄,包括班組過往零件來件不良詳情記錄、班組常發現的上工序制造不良記錄以及設備及工裝夾具的設置標準與點檢方法不良記錄。此外,班長應按照工廠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掌握上工序不良處理流程,并作出相應工作,包括反饋、維持現場的穩定化生產以及對策與效果的跟蹤與確認等。③對于員工,主要采取教育、監督、激勵的辦法,包括:對員工進行具體不良的教育,增強作業人員的不良意識,樹立“不接受不良”的思想,并以此作為作業人員的行為準則;加強員工的培訓,特別是新入職員工的培訓;提倡并監督員工作業中,進行“三個確認(即作業前、作業中、作業后的確認)”及首件確認;鼓勵員工發現不良,完善員工發現外來不良后的激勵制度。
3“三不原則”之不制造不良品
不制造不良品,指現場裝配時,要求裝配出符合圖紙和技術規范要求的產品,即不生產、制造不合格、不規范的產品。“三不原則”中,不制造不良是最重要的一環,因制造過程涉及面廣,作業人員眾多,制造過程復雜,突發狀況多等因素的影響,現場管理難度相當大。①提高現場作業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質量意識。要求作業人員在現場裝配時,嚴格恪守三大原則,包括:首件確認原則,車型、零件切換首件確認;嚴格遵守“三不原則”;先入先出原則,先入裝配線的零件先裝配上車。對于現場管理人員,嚴格執行五確認,包括:員工狀態確認;車型產量確認;工裝夾具確認;裝配品質狀態確認;執行力確認。及時掌握現場裝配的動態情況,出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以防止本工序制造不良品。②完善監督機制,確保不制造不良品。制度要落實到每個員工,切實做好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的準確執行。具體內容包括:嚴格執行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如《工程管理表》(組立圖、組立QC表)以及零件的制造與裝配過程中品質保證的確認方法,并以此作為作業人員裝配時的作業標準;工藝技術部門結合班組實際情況,制定《標準作業表》,規定有關作業條件、作業方法、管理方法、輔助材料、使用的工裝設備及其他的注意事項等的標準;制定《零件規格管理表》,此為防止錯裝而制定的零件識別指導書,以提高員工的識錯防錯能力,為保證不生產不良品提供技術保障。③提升作業人員的現場操作水平。提升現場作業人員的裝配水平,以及提升現場作業人員出現異常時的應對能力,對于提高產品質量起著很大的作用。提升裝配水平,包括:螺絲擰緊的技能,做到緊貼、不滑牙、不斷螺柱;插頭連接的技能,做到不虛插、插芯不歪、插頭不破損;零件配合的技能,做到零件與零件配合無干涉、無形變、無分離。異常處理能力,包括:對于一次不良的處理,及時發現,及時進行現場返修;防止二次不良,在返修不良時,要注意其他相關工程的完成性,切忌顧此失彼。
4“三不原則”之不流出不良品
不流出,就是通過一些檢查方法,防止不良產品的流出。主要目的是不讓帶有不良的產品流入市場,而流向顧客,因為0.1%的不良,對于客戶來說就是100%的不良。
①按作業性質,可分為定常作業和異常作業,均須做到不流出不良品。定常作業:根據工程表、作業標準書,在規定的作業步驟和時間,重復制造產品的作業。異常作業:固定作業時,阻礙工程保證能力的不規則項目,包括變化要素、生產短停、多崗位培訓、流崗、頂崗、前工序不良、零件不良、設備調整、工程變動、生產脫批等。
②按規定做好檢驗工作。合格品與不良品的處理,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標識,分區擺放,做好定置管理。針對出現的不合格品,嚴格按不合格品處理程序進行處理。作業標準及設備工裝夾具的檢查,按要求進行。對于異常作業流出時,按不合格品處理程序,及時進行反饋、跟蹤處理,相關工作人員的要求包括:作業人員,發現異常要及時作出判斷,及時作出正確處理,對于不能處理的異常,應及時向上級報告;返修人員,針對檢出的返修件,應保證一次不良修理后符合品質要求,如發現有二次不良,應及時做好不良的確認;替補培訓人員,受訓者通常經驗、技巧不足,熟練程度達不到生產的要求,容易出現流崗,引發不良,因此,必須參加必要的培訓,以適應崗位的要求,教練員必須對受訓者的作業內容進行全檢確認;質檢人員,確認必檢項目和每日機動檢查項目,發現不良時,要及時反饋,進行源頭確認,并及時通知上級,進行處理,最后,在質檢卡上進行記錄。
5結語
通過以上措施,對總裝現場的產品裝配質量進行質量控制,嚴格認真執行“三不原則”,嚴格按作業標準操作、實施自檢與互檢,確保所裝配的汽車部件和整機裝配產品符合顧客的需求,提升顧客滿意度,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作者:陳秀華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