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鹿茸研究論文:藥材質控系統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宋紀偉宗穎時坤李健明杜銳作者單位:吉林農業大學中藥材學院
熒光分析
陳代賢等〔7〕對13種鹿茸片分別進行抽提,然后進行熒光光譜的吸收掃描,由此獲得了13種鹿茸的熒光光譜,通過比較熒光的顏色,可鑒別出不同的鹿茸種類,為鹿茸的品種鑒別及使用提供了依據。
色譜法
薄層色譜法(TLC):郭秋月等〔8〕利用硅膠G薄層板,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1)為展開劑對不同種鹿茸片及鹿茸粉、鹿角粉的抽提物進行分離,經過茚三酮顯色法定位了甘氨酸的分布及Rf值,為鹿茸氨基酸的分析提供了有價值的數據與鑒別標準。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武文等〔9〕測定10批鹿茸藥材,其色譜指紋圖譜可反映鹿茸所含的17種氨基酸成分,當中所含的10種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與市售價格有較好的一致性,該方法精密度、穩定性、重復性好,為鹿茸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思路和導向。
氣相色譜(GC):高其品等〔10〕采用氣相色譜法檢測鹿茸膠中磷脂酞肌醇、磷脂酞乙醇胺、磷脂酞膽堿、溶血磷脂酞膽堿、神經鞘磷脂的含量。將上述磷脂的含量作為評價的指標成分,為鹿茸的質量評價提供了可靠地依據。
電泳技術:王宗仁等〔11〕對黑鹿、東北梅花鹿、日本梅花鹿、麋鹿等的2個亞科、4個屬、7個種進行了血清蛋白質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結果出現53條鹿血清蛋白的條帶,而不同樣品顯示相同條帶數目也是不可避免的。表明血清蛋白質在各分類階元上存在異同,進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闡述了進化關系,為鹿科動物分類、遺傳和進化提供又一實驗證據。
光譜法
紫外光譜法(UV):趙義等〔15〕對馬鹿茸、花鹿茸、鹿茸粉、市售鹿茸片按照一定的提取方法進行抽提,利用紫外光譜檢測,發現其主要吸收光譜區域為200~350nm。周仰青等〔16〕利用紫外分光光譜法對鹿茸提取物進行檢測,由此在光譜學的領域增添了鹿茸特征性的紫外吸收光譜。
指紋圖譜法:閻正等〔17〕建立的鹿茸HPCE指紋圖譜預處理方法,可為區別原產地與非原產地高端保健品鹿茸提供參考依據,此方法有助于更為全面的鹿茸質量評價方法的研究。張麗等〔18〕應用粉末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鑒定法對1個花鹿茸和3個馬鹿茸進行分析鑒定,獲得了馬鹿茸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及其特征標記峰值。指紋圖譜技術應用于中藥質量標準研究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19,20〕,如在現有分析技術條件下,某些中藥的內在質量還無法用指紋圖譜表達,中藥成分的某些不確定性可能會給指紋圖譜的穩定帶來難以解決的困難。綜上所述,光譜技術廣泛應用于鹿茸成分的分析。由于鹿茸含有比較復雜的成分,特別對于近緣種極易混淆,僅以依賴光譜分析的結果作為標準,難以達到精準的判斷。同時光譜分析結果的重復性也不十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