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道路交通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交通需求分析;城市交通;管理策略;株洲市
[論文摘要]本文對株洲市交通現狀需求進行分析,依據交通需求管理理論,提出了株洲市實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和建議。
株洲位于湖南省東部、湘江中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國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重工業基地,是東西部交匯的過渡帶和沿海省市向內陸發展的戰略聯接帶及開發大西南的戰略通道,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屬山地丘陵區。近年來由于經濟的不斷增長,道路交通活動曰趨頻繁,交通需求迅猛增加,對市際交通和市內交通帶來巨大壓力,致使道路交通出現了嚴重的供求失衡現象,在短時間內無法大規模地新建、改建道路的情況下,深入挖城市道路網潛力,開展科學的交通需求分析與管理工作,緩解城市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交通供需現狀分析
(一)、交通出行現狀分析。1、居民出行現狀分析:通過對居民出行情況的調查統計結果表明:在各種出行目的中,上班、上學出行所占比例接近70%,由此可知,解決居民上、下班(包括上學、放學)的供需矛盾是解決株洲市交通供需矛盾一個主要方面。
從出行方式來看,主要有步行、自行車(或電動車)、公交(TAXI、公共汽車)、私家車(含摩托車)四種方式,而其他方式與公交車出行量之比為6:4,由此可見,居民乘坐公交車輛出行的比例偏低。從出行時間分布來看:7:00—8:00的出行約占全部出行35%。說明高峰時間出行集中程度高,造成高峰時道路緊張,供應不足。2、機動車出行現狀分析:根據O—D調查統計分析.各車型的出車率基本接近,平均為59%,其中小客車出車率最大為67%。機動車平均出車次數2.5次/曰(不含公交),如果扣除未出行車輛,測得出行車平均出行次數分別為小客車4.6次/曰、非公交客車3.8次/曰、卡車3.5次/曰、摩托車2.9次/曰、其他車2.5次/曰。從機動車出行目的結構上看,客車出行以上班、公務、出租載客為主,貨車出行以裝貨與交貨為主。
(二)道路交通體系現狀分析。1、城市道路現狀分析:(1)道路等級偏低,城市基礎設施不足,道路容量嚴重不足。長期以來一直沿用混行交通的模式,除個別街道外.大多數道路仍屬一塊板型式,目前道路功能不夠明確.道路服務水平不高(2)主干道路網絡已基本成型,功能尚未充分發揮:在政府的積極努力下,主干道路網絡巳基本形成,但環城道路尚未完全開通,通過對交通流構成、交通流量及其空間分布特性、路段車速特性、出入口干道交通特性的分析和評價,發現城區道路交通存在如下一些問題:交通流分布不均勻;大量過境車輛對蘆凇區道路交通的壓力較大,存在著一些矛盾突出的“瓶頸”路段;各級道路的級配不盡合理,交叉口左轉車流比例過大,支路利用率不高,道路網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動態交通現狀分析。1、機動車基本現狀分析:(1)出租車基本現狀分析:據了解,株洲市現有出租車近2000臺,出租車公司28家,相關行業涉及到交通、修理、汽車制造、餐飲、駕駛管理等。隨著該市出租車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行業管理上出現了許多新矛盾,出租車搶道行駛、亂停亂放,既加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壓力,又嚴重影響了道路交通秩序。(2)公交車基本現狀分析:株洲市現有公共汽車不少,但公交線路覆蓋面存在空白點,有的公交線路車次間隔時間較長,尚不能提供方便、快捷、經濟的交通服務。(3)私家車基本現狀分析:目前,株洲市已涌現不少私家車,隨著經濟的增長和各式小轎車的大副降價,學駕駛的市民越來越多,據調查,80%的年輕人渴望成為“有車族”。2、非機動車基本現狀分析:由于受市區地理環境以及城市規模影響,加之電動車、自行車是一種方便、經濟的交通工具,市區內出行有相當一部分市民采用電動車、自行車作為出行工具。這些電動車、自行車為多數上班、上學的交通工具,在居民區與工廠間、學生與學校間流動,具有明顯的時間性和地域性。
二、實施TDM的策略
1、根據城市路網交通供給,建立科學的交通需求管理體系。〔1〕運用交通流均分原理,平衡道路交通供給,提高道路使用率。城市道路交通具有明顯的時間性、方向性、區域性,為了充分、合理使用現有道路,就必須設法使交通流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均分。為此,應進一步明確城市道路功能,優化各級道路級配,加大次干道及支路的密度。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系統的科技含量為主體,建立嚴密的交通安全體系,中心城區實現面控。(2)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將成為短期內緩解我市供需矛盾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為此應制定面向未來的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戰略與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建立主線、干線和支線以及特別快車、直快和慢車相結合的公共電汽車系統;設立公共汽車專用道、公共汽車優先信號和優先標志;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搞好乘車換車和停車換乘工作,為出行者提供良好便利的出行環境,從而吸引更多的交通參與者選擇公交作為出行的工具。(3)制訂相關政策。對客、貨運輸進行分離,實施夜間貨運政策。制定科學、完善的城區停車管理政策,加速公共及專用停車場的建設,強化停車管理。進一步完善交通政策,初步形成合理的公共交通體系,實現非機動車的零增長。
2、實行交通總量控制原則,優化城市交通結構。(1)減少路上交通體的數量:適度控制城區內機動車,特別是出租車的發展;強化交通組織措施,最大限度地減低過境交通對城區交通的干擾,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速市內停車場建設,建立完善的停車系統。(2)實施路徑誘導,提高現有道路的利用效率:采用先進的信息通訊技術,通過路邊顯示屏、GPS管理系統或交通信息臺向出行者或司機提供實時交通信息,引導車流避開擁擠路段,引導出行者選擇合理出行時間,避開高峰時段。隨著ITS技術的發展,實時動態的路徑誘導將成為可能。實時路徑誘導將更有效地引導交通需求時空分布均衡化,實現交通流整體優化。目前株洲市利用交通臺和無線電廣播電臺定時播報由出租車司機發送到車輛調度中心的路況信息,為收聽到廣播的出行者選擇出行路線和出行時間提供幫助,為緩解路網的交通擁擠起到一定的作用。實施路徑誘導,其主要工作是對路網各主要交通點交通流的信息采集,并將采集信息傳輸到車輛調度中心,由調度中心匯總數據并進行處理后,向路網上各主要路段、交叉口、車輛、電臺和Internet網提供路邊及車輛顯示信息、播報信息和上網查詢信息。信息采集有多種方法,可以根據經濟實力選擇不同價格的采集設備,一次投資但所獲得的信息除進行路徑誘導外,對交通管理還有重要作用,應該在這方面進行必要的投資,以便更好的進行交通有效管理。(3)采取適當的經濟手段調整交通需求分布和抑制交通需求量:通過經濟杠桿調整交通需求分布和抑制交通需求量是TDM中有效的重要手段。實施適當的政策削減部分交通量,多用汽車多交費,少用少交費,符合公平原則和市場經濟規律,也達到了城市小汽車限制使用不限制擁有的目的。對市中心公共停車場地實施高收費政策,停時越短收費越高,隨著停時延長收費逐漸降低。尤其對路邊停車實施計時高收費政策。嘗試對交通擁擠路段、擁擠時段實施分時段收費制,引導車輛避開擁擠路段和高峰時段。收取交通工具附加費,限制交通工具數量,廢除市區內所有跨湘江大橋上的收費站,對進入市區的市外車輛在城市外圍委托高速公路收費站代收,市區車輛實行年票制。利用經濟杠桿調節交通量在國外已做了許多有效的嘗試,如歐洲采用的“擁擠收費”模式等。(4)對負荷水平接近飽和和超飽和的線路,采取禁止某些車輛通行的措施:對負荷水平接近飽和和超飽和的線路實施單行道通行的辦法,或在高峰期禁止某些交通工具通行,或在飽和區域實行車輛單雙號出入制,有充分理由時可采取錯時出勤等。
參考文獻:
[1]陸化普:城市交通現代化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湯姆遜:城市布局與交通規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2.
[3]詹運洲:城市客運交通政策研究及交通結構優化[MI].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沈志云:交通運輸工程學[MI],北京:人民交通[M].1999.
[5]張國伍:交通運輸系統分析[MI],成都西南交通大學[M].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