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混凝土施工中的溫度與裂縫控制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篇 1溫度裂縫成因
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在硬化期間,因為水泥水化會放出大量的熱量,這樣就造成了水泥內部溫度的上升。而當澆筑完成之后,后期其又會隨著降溫的變化受到舊混凝土的約束或者基礎部分的約束,使混凝土內部出現一定的拉應力。除此以外,因為溫度的降低也會造成混凝土表面拉應力的增大,這些力量重疊在一起就往往會超出混凝土本身的抗裂能力,出現裂縫。另外還需要考慮的是,當混凝土的表面濕度發生劇烈變化時,混凝土表面的變形也會受到內部混凝土性質的約束,從而產生裂縫。因為原材料的不均勻以及在施工條件等方面的變化,混凝土本身的抗拉能力也較低,這樣就很容易在那些比較薄弱的地方出現裂縫。混凝土由于其本身在施工過程中會存在著從達到最高溫度,再過渡到穩定溫度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就會在無形之中在混凝土內部產生相應較大的應拉力。有時候這種應拉力甚至還會超過其本身的荷載。之所以會產生上述所說的裂縫,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混凝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當混凝土結構內部溫度發生變化或者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混凝土本身就很容易因此而發生變形,在結構上產生一定的應力。溫度裂縫因為其成因,因而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就是它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不斷的合攏與擴張。作為混凝土而言,能夠引起外部溫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冷空氣侵襲或者是夜間的降溫而帶來的太陽輻射減少或者是水化熱所造成的溫度裂縫。上述所提到的溫度的驟降以及太陽輻射原因都是外部環境變化結果,是不受主觀因素控制的。而水熱化則是混凝土在凝結初期,因為水泥會釋放出來大量的熱,而這些水化熱因為積聚沒有得到散發,就使內部的溫度在一段時間內不斷的處于上升局面。那些積聚在混凝土表面的熱量由于比較輕快,因而散發也較快,這樣就往往造成混凝土內外結構之間的溫度差,就會在其結構內部產生一定的應力。當混凝土降溫時,就會隨著外界的條件而并不能自由的發生收縮,因此,表面拉應力加大。當這樣的拉應力超出了混凝土本身所能夠承受的強度的時候,混凝土表面就會出現裂縫。這種裂縫大大影響了混凝土質量,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如何防止技術上的水熱化現象所帶來的溫度差問題,才是防止裂縫發生的最根本原因。
2防止混凝土裂縫產生的技術措施
第一,控制混凝土溫度。在混凝土進行配比過程中要盡量的選擇諸如粉煤灰水泥或者礦渣水泥在內的低熱或者中熱水泥。除此以外,在滿足混凝土設計強度需要情況下,應該盡量的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在選料上,應該根據季節選擇適合的骨料配級。比如在夏天,因為是高溫施工,所以,在攪拌混凝土之前應該先澆水,將碎石濕潤并至冷卻,這樣能夠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在澆注過程中的溫度。在對混凝土進行攪拌的過程中,可以攙和諸如減水劑在內的外加劑,這樣能夠有效的改善和易性,減少水泥用量,大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峰值。在對混凝土進行運輸、澆注乃至于裝卸的過程中都應該將其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夏天,因為天氣炎熱,應該盡量的減少其攪拌入模時間,除此以外,還可以采用一些技術措施,比如埋設水管的方式,通過人工的方式對其進行降溫。第二,改善工藝,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應該對施工的順序進行合理安排,這樣能夠避免因為側面長期暴漏和基礎過大而引起的裂縫。在對其進行設計時,要盡可能優化鋼筋的配比,避免應力集中,改善配筋,以達到增強混凝土抵抗溫度應力的能力。通過實際施工證明,當鋼筋的配比直徑細而密的時候,能夠大大的提高混凝土所具有的抗裂性效果。如果是在氣溫較高的時候澆注混凝土,則應該盡量的采用分層澆注法,因為這樣可以利用不同層面之間的交替達到散熱。對于那些大體積的混凝土應該減少混凝土的約束力,并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以有利于散熱。作為施工人員應該根據氣候的變化情況,根據季節氣候制定合理的拆模時間,對混凝土表面的覆蓋膜的保溫進行合理可續的處理。特別是在冬季,一定要注意不能因為溫度原因而發生表面的裂縫。
3結語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中存在裂縫是十分普遍的情況,盡管在施工過程中,作為施工方已經小心翼翼,采取各種措施,但是仍然會有開裂情況的發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可以發現是因為施工過程中并沒有注意到溫度與裂縫之間的關系。概而言之,混凝土發生溫度裂縫會影響到混凝土質量,會不同程度的對混凝土結構本身所具有的耐久性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這最終將影響到混凝土的安全使用。只有在技術上予以一定的控制,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證工程質量,并防范未然。
作者:康德苓單位:遼源市城建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
第二篇 1控制措施
根據城區段干渠混凝土施工的特殊性,為了控制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產生溫度裂縫,施工單位應從以下兩方面加強管理。
1.1施工過程控制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混凝土配料的比例,選用符合規范標準的混凝土配料。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避免陽光直射及雨天運輸,嚴格控制運輸距離,避免離析現象產生。在冬季施工過程中更應當注意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控制。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在不同季節應添加不同的混凝土添加劑。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振搗工序一定要選擇熟練、有經驗的施工人員,確保振搗密實,避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1.2控制溫度
首先,充分考慮施工工地的溫度情況,因地制宜,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用水將砂石冷卻,進而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澆筑時,減少混凝土的厚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表面進行散熱;施工人員還可以通過在混凝土內部設置循環水管的辦法對混凝土進行降溫。其次,冬季施工要加強保溫措施,為了防止由于溫度應力大于同期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而產生裂縫,采取保溫保濕的養護辦法,通過在混凝土表面和底層薄膜澆水進行養護,然后盡快覆蓋,混凝土養護14d,施工單位可根據當地天氣情況適當的延長養護時間。第三,在混凝土制作過程中,操作人員在新澆筑的混凝土完成后及時拆除模板,如果混凝土的溫度超過周圍環境的氣溫,應適當考慮延長拆模時間,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現早期裂縫。在混凝土澆筑初期,水泥水化熱會在混凝土表面引起較大的拉應力,此時拆除模板,混凝土的表面溫度驟降,產生溫度梯度,在混凝土的表面附加一拉應力,當表面拉應力達到最大數值時,就會產生混凝土溫度裂縫。為此,施工人員要在拆除模板后及時覆蓋保溫材料,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過大拉應力。
1.3加強養護
目前,很多混凝土裂縫屬于不會損壞建筑物結構安全的表面裂縫,大都受溫度梯度影響。研究表明,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本身含有的水分足以完成水泥水化的需要,為此,混凝土澆筑后的一段時間是混凝土早期養護的關鍵,也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關鍵,施工人員一定要加強對混凝土早期的保溫養護工作。混凝土養護的主要目的是使混凝土可以有適宜的溫濕條件,為此,養護工作要盡量避免混凝土的內外溫差以及表面的溫度梯度差距過大,施工人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混凝土施工時的溫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時的穩定溫度,根據太原市夏季中午光照強、溫度高的特點,應盡量避免在中午進行混凝土澆筑,最好在晚上進行澆筑。而冬季混凝土施工則與夏季相反,盡量在中午澆筑。同時要防止舊混凝土過冷,減小新舊混凝土之間的溫度差,也可避免溫度裂縫的產生。混凝土施工澆筑完成后,一方面,通過混凝土的早期養護,使其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防止因溫濕條件而發生干縮變形,避免混凝土裂縫產生;另一方面,可以確保水泥水化熱的正常進行,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
2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我單位多年來在東西干渠的覆蓋施工中,總結大量使用混凝土的經驗,混凝土裂縫的產生與混凝土施工過程、溫度控制及后期養護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因此,施工單位在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嚴格依據混凝土制作規范、工藝進行,加強混凝土的后期養護工作,以保證混凝土性能,提高工程質量。
作者:李翠清單位:山西省河渠建設開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