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說直井的砼施工辦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工程簡介
猇亭二水廠引水壓力隧洞長2532m,設計隧洞內徑4>1700mm,外徑$2400mm,縱向坡度0.1%,采用300mm厚C20鋼筋砼結構,開挖斷面直徑2400mm。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施工工期,在DK0+841.909位置設內直徑3.5m、深32.5m的豎井作為支洞,豎井護壁采用C30鋼筋混凝土結構。豎井位于兩座山包間的山谷處,地表為稍密~中密狀含粘性土礫卵石及硬塑狀粘性土,厚度分布在地表以下24m范圍內。地表下24m~32.5m為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巖石強度較低。其中地表以下9.5m~24m,地下水含量豐富。
2豎井施工工藝
護壁呈內齒狀,上下兩圈混凝土結合處留80mm的錯臺以便施工。護壁混凝土中設單層鋼筋3施工難點及處理措施地表以下9.5m~24m圍巖情況為含粘性土礫卵石,在地下水作用下產生流動性,施工時易坍塌,支護困難。針對這一問題,采取了以下處理措施。注漿加固。圍巖注漿法是將某些能固化的漿液注人巖土地基的裂縫或孔隙中,以改善其物理力學性質的方法。注漿的目的是防滲、堵漏、加固和糾正建筑物偏斜。注漿機理有:填充注漿、滲透注漿、壓密注漿和劈裂注漿。注漿材料有粒狀漿材和化學漿材,粒狀漿材主要是水泥漿,化學槳材包括硅酸鹽(水玻璃)和高分子漿材。為有效加固豎井周圍土體并起到堵漏、防滲的效果,針對土體特點,本文工程采用了滲透注漿的方法,漿液采用水泥-水玻璃漿液。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在井底用鐵桶制作一直徑60cm、深60cm的集水坑及時排除井內積水。然后在井底澆注厚度為20cm的C20砼,對井底進行封堵,在封堵前將井底積水通過集水坑排除。注漿管的制作與布置要求,注漿管的制作要求:注漿管長度為3m,在前端20cm段制作成圓錐形,在距前端0.3~1.2m范圍內開設<D10mra的出漿孔,出漿孔呈梅花狀均勻布置,環向間距為45mm,縱向間距為100mm。在井壁與井底交接處,沿井壁四周均勻布置18根長3m、直徑為0>48nnn的注漿管,注漿管留出打人面30cm,以便連接注漿管,注漿管外插角度為沿垂直方向向外偏30°。在井底中間距井壁lm處均勻布置6個048mm注漿管,長度同外側相同。在距井底1.5m處,均勻開設6個<t>48mm灌漿孔,并插人鋼管,以便封堵以及后期進行補漿,注漿孔選擇在井壁外土壤較松軟點。注漿的漿液采用水泥與水玻璃進行灌注,注漿比例為:水泥漿:水玻璃=1:0.5(體積比),水泥漿的水灰比為1.4:1(重量比),水玻璃的濃度為25Be至40Be。注漿應分2至3次完成,初次注漿時,應隨時觀察漿液的冒漿情況,當有漿液溢出時,應停止注漿,改換其他的注漿孔進行注漿。初次注漿可進行壓力控制,完成注漿待漿液凝固4h后,再進行二次或三次注漿,注漿壓力控制在0.5~lMPa之間。注漿順序為:先注內圈孔,后注外圈孔;先注無水孔,后注有水孔;下一次循環注漿的要求同第一次。注漿搭接厚度與止水墻相同,即1.0m左右。注漿到開挖的時間間隔為6h。6h后可進行開挖,在開挖前先開觀察孔檢查注漿效果,若注漿效果好則進行開挖,若未達到預期效果,則進行補漿加固。
3加強護壁施工質量控制
加強護壁質量控制主要是為了加強相鄰兩環護壁結構體之間的拉結力,如果上下兩環間鋼筋連接不好就可能造成相鄰兩環結構體脫節。另外,注漿加固后的土體在混凝土澆筑準備及實施過程中仍然有可能坍塌,增加一層防護網可以有效防止土體塌人模內,確保了護壁質SPECIALSTRUCTURESNo.42013量。為此采取了如下三點措施:豎井遇水段護壁與圍巖間摩擦力減少,相臨兩圈護壁混凝土之間拉力增大,為防止護壁產生水平裂縫,上一圈護壁混凝土立筋與下一圈混凝土立筋之間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拉結;在護壁外側與圍巖膠結處設網孔為5mmx5mm的20#碳結鋼絲網,防止護壁混凝土施工時周圍松散圍巖遇水后容易涌入護壁混凝土范圍,從而影響護壁混凝土質量;開挖后及時進行護壁施工,減少圍巖暴露時間。
作者:岳立章單位:中鐵上海工程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