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說軋路瀝青混凝土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工程地質條件
壩址河谷開闊,呈“U”型,谷底寬43.0m~57.0m。河床左、右側分布堆積階地,寬15.0m~45.0m,高出河床1.8m~2.2m。兩岸谷坡較對稱,沖溝發育,切割較深,將岸坡分割成單薄山脊或山嘴。河床覆蓋層厚15.4m~17.1m,上部為厚2.0m的粉質粘土,下部由厚13.4m~15.1m的卵礫石夾砂及分布不連續的粉質粘土薄層透鏡體構成。卵礫石夾砂層以卵石、礫石為主,結構密實,屬中等壓縮性土,滲透系數5.86m/d~9.05m/d,屬弱-中等透水層。壩基巖體以頁巖為主,夾?。泻駥邮⑸皫r。石英砂巖質地堅硬,抗風化能力強,屬堅硬巖石,但裂隙發育,完整性差。頁巖呈薄層狀結構,巖質軟弱、抗風化能力差,屬軟巖石。壩基上部巖體透水率為5Lu~94Lu,屬中等-強透水層,23.0m~25.0m以下巖體透水率小于5Lu,屬弱透水層。兩岸地形較陡,岸坡較高,風化、卸荷強烈,強卸荷帶和左岸的卸荷蠕變體厚35.0m~40.0m,巖層平緩,但強風化帶和卸荷帶巖體穩定性差、透水性強,透水率為5Lu~556Lu,屬中等-強透水層。
2天然建筑材料
壩址附近壩殼石渣料料源豐富,有磕頭堡和馬家梁子料場,距壩址0.5km,除表層1.0m~2.0m厚坡殘積物外,有用層儲量193.9×104m3。巖體以頁巖為主,夾薄層石英砂巖,該石渣料具有抗剪強度高、壓縮變形低、滲透性強〔滲透系數約(0.24~1.90)×102m/d〕的特點,滿足壩殼料的質量要求。施工時對石渣料場進行了優化,將右壩肩667.00m高程以上作為壩殼石渣料主料場。防滲土料分布于壩址上游兩岸,共有12個產地,距壩址0.5km~2.0km,土料為黃褐色粘土夾礫石或粘土,粘粒含量41.75%~44.5%,滲透系數(1.49~5.79)×10-2m/d,滿足壩體防滲的質量要求,但儲量較小,僅1.4×104m3,不能滿足壩體防滲料的用量。壩址附近河流沖積層為卵礫石夾砂,以頁巖為主,巖質軟弱,不能作為過渡料。而砂巖夾在頁巖中,施工開采困難,不能作為堆石料。經比較,過渡料及堆石料主料場選在距壩址約10.5km的燕子釬,該料場為三疊系灰巖,基巖裸露,巖石堅硬致密,滿足堆石料及反濾過渡料的質量要求。
3壩型比較與選擇可行性
初步設計根據壩址附近頁巖石渣料豐富、天然防滲料(粘土)缺乏、堆石料運距遠的特點,結合筑壩材料和瀝青材料試驗研究,在壩型比較中對壩殼料不再進行研究,而重點研究當地材料壩的防滲材料和防滲位置,因此壩型的比較,實際上就是防滲材料和防滲部位的比較。壩址處可布置瀝青混凝土心墻、土工膜心墻土石壩和瀝青混凝土面板、土工膜面板、混凝土面板土石壩等五種當地材料壩。五種壩型都采用軟基建壩,覆蓋層防滲采用混凝土防滲墻,基巖防滲采用帷幕灌漿,壩殼料采用就近開采的頁巖石渣料;壩體斷面設計也大致相同,只是面板壩的石渣料處于干區,上游壩坡比心墻壩略陡些。面板石渣壩建在覆蓋層上基礎沉陷和壩體變形對面板的影響難以定性確定,而防滲系統能否正常工作,直接決定著面板壩的成敗,在深厚覆蓋層上選擇面板石渣壩目前尚無把握,不宜作為推薦壩型。土工膜作為大壩防滲材料,在我國起步較晚,在理論研究、計算方法、參數選擇、材料生產、試驗手段、施工方法等方面還不成熟,其防滲可靠性和安全性尚無絕對把握,目前也不宜推薦。瀝青混凝土具有防滲性能高、變形性能好、抗震能力強等優點,瀝青混凝土心墻土石壩能很好地解決軟基建壩、壩體防滲和筑壩材料問題,這種壩型在國內外已有不少成功的的經驗,因此采用瀝青混凝土心墻土石壩。
作者:陳少宏單位: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