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培養實踐教學環境工程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探索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1.面向工程,強化特色《環境工程原理》作為環境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環境問題的日益惡化促使污染控制技術的研究迅速發展,而現有的環境工程原理體系仍然由經典的動量、熱量和質量傳遞理論,沉降、吸附、吸收等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構成?,F有的教學體系已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尤其是工科專業距離社會的要求相去甚遠。但環境工程原理又是環境學科十分重要的理論基礎,須及時吸納相關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的一些基礎原理和最新研究動態,才能更好地解決日益復雜的環境污染問題。為此,教師在課堂上引入一些工程實例,強化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工程意識,重視實踐教學,重視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訓練,為社會培養更合格的專業應用型人才。我校立足“綠色工業”,體現輕工特色,考慮增加一些輕工行業相關實例,同時,工程案例和項目要不斷更新,緊扣學科熱點和難點,解決企業發展急需解決的棘手問題,與企業完美對接,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做到學以致用。我國許多大學沒有建立完善的與之發展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現象普遍存在。因此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培養新型的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2.結合專業,執業考試注重授課內容與注冊環保工程師和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等環境專業的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相適應。尤其是注冊環保工程師,首次實施注冊環保工程師資格考試,中國在環保行業逐步實行執業注冊制度。環境工程原理是注冊環保工程師資格考試主要內容之一。在講課過程中,考慮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以及注冊環境工程師的考試要求,將相關內容整合,滲透到教學實踐中,保持教學內容與工程實際應用的同步,與國家環保政策導向同步,使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習動力和熱情,與工程設計與管理實踐相接軌,構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以及注冊環?;颦h評工程師的培養三位一體的課程內容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
二、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1.多媒體與傳統板書相結合《環境工程原理》課程涉及的理論內容多,難度大,對“教”與“學”都有很高的要求。針對這一特點,教學中選擇了傳統板書和多媒體并駕齊驅的教學方式,注意教學內容篩選與合理搭配,合理組織板書教案和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像、動畫、聲音于一體,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很強的實物感,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優勢,使課堂內容生動、豐富,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相關設備構造的認識,提高了學習效果。而對一些公式的推導,使用黑板可邊提示學生思考邊推導,避免全過程多媒體教學造成推導過程的平淡無味、無懸念、多媒體教學速度較快,重要知識點的公式推導,采用多媒體的話,學生印象不深,公式快速閃過,不易記住。例如在講解邊界層分離時,板書講解推導公式,視頻動畫形式引入邊界層形成過程時,使學生不僅了解邊界層的形成過程,而且深入了解邊界層的形成條件和關鍵,采用多媒體講解一些邊界層分離的實例,這有利于增加學生對理論性較強的邊界層的感性認識,加深印象,從而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板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互為補充,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討論、引入式教學由于《環境工程原理》牽涉的基礎理論面廣、公式多、知識點多,所以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上課時采用提問等方式了解預習情況,同時避免“填鴨式”教學,采用討論式,引入式教學,講授過程中多使用反問的方式,提示的方式,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積極調動學生對教師授課內容的關注和興趣;課后給學生留有一定量的自學內容,將每個班學生分成4~6個學習小組,每組分配一個問題或一個專題,并推薦參考書目,讓學生多涉獵不同學科知識,擴寬其知識面,也符合了環境工程是多門學科交叉形成的邊緣學科的學科特點。經查閱資料、討論和總結后,在下次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討論,各小組輪流派代表匯報,教師參與點評,并給予優秀學習小組肯定和獎勵。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激勵每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有效避免上課思想“開小差”的情況發生,通過討論可使重要知識點清晰明朗化,加深學生印象,促進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優化實驗內容,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在授課過程中,穿插驗證性實驗,以加深學生對該課程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以及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如雷諾演示實驗,連續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演示實驗。課程完成后,再安排設計性或綜合性實驗,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綜合運用,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索創新性,培養其綜合能力,如傳熱綜合實驗。同時,也可設立開放型實驗,讓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或參與企業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所設立橫向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查閱文獻、參與擬定實驗方案、準備材料,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裝置的運行及檢修、實驗數據的處理與分析等過程,完成實驗。這樣的實驗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全方位、系統的實驗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創新潛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效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2.課程設計、并結合實際課程設計主要是針對完成《環境工程原理》課程學習后進行的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也是一個總結性的教學環節。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所掌握的環境工程原理課程知識針對性地進行模擬設計及應用,在設計過程中,要學會查閱資料、使用技術手冊、學會選用數據和公式、合理確定工藝流程、學會正確設計計算、用技術經濟的觀點評價設計結果,用AUTOCAD畫出合理的平面圖。設計選題要求多變,并結合實際,使得設計內容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避免設計方案千篇一律。
3.實習形式多渠道傳統的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在此基礎上,拓展實習渠道,如學術講座、校企合作等。尤其國家目前大力推行卓越工程師計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啟發和引導學生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會他們“點金之術”而不是“給予金子”。針對我們湖北工業大學,我們有膜技術研究所的研發和工程實踐,讓學生在大二開始,就參與多項課題的立項、研究、項目實施和項目運行,把各種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了實處,學生多次獲得大學生創業大賽獎項;并長期與一些污水處理廠、環保公司建立長期實習合作關系,學生在大三時,選派學生到公司進行長期實習,實行分班輪崗制,學生在各個崗位上都得到了鍛煉,能夠參與公司如污水處理廠的設計、營運的整個過程。
四、結語
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國家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實現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人才強國等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教育舉措?!董h境工程原理》是環境工程專業重要的一門專業核心課,起著承前啟后的過渡作用,因而課程的建設應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采用適宜高效的教學方法,多彩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切合實際的實踐環節,多層次、多渠道地提高教學質量,把學生培養成真正高素質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對于“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有重大意義。
作者:張會琴皮科武李祝黃磊高林霞單位:湖北工業大學輕工學部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