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美國公共管理本科教育特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它是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與早期行政管理實踐相適應,人類對行政管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政治家馬基雅弗利的《君主論》等著作中,都蘊涵著豐富的行政管理思想。然而,這些思想因缺乏系統化和理論化而未形成一種專門學科。只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行政管理才首先在美國真正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然后迅速擴及西方各國。本世紀60年代以前,公共行政學(行政學、行政管理學)自在美國誕生近百年來,先后經歷了創立、成長和逐步科學化三個階段,我們可以把這個階段的公共行政學稱之為公共行政學。60年代以后新崛起的公共管理學與傳統公共行政學相比,內涵已大相徑庭。目前在“公共管理”學科的框架下,包含了3個主要研究領域:一是“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它是公共管理學科的核心和主干部分;二是“公共事務管理”(PublicAffairs);三是“公共政策”(publiepoliey)。“公共行政”、“公共事務管理”、“公共政策”成為構成公共管理學科的三大支柱。斷’公共行政,廣義是指各級政府和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所從事的以推行政務為核心的管理活動,它是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公共事務管理,是指社會中介組織、行業協會、民間團體,特別是履行某些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等非政府機構所從事的管理活動。所謂公共政策,即政府為實現或服務于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目標所采取的政治行為、規定或行為準則,是一系列策略、法令、措施、辦法和條例的總稱。通過對目前美國公共管理學的考察,目前全美二百多所大學的公共行政學院(系)按本科專業主要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類,錫拉丘茲大學麥克斯維爾(Max-well)學院等均屬于這一類。二是公共事務(pub-hcaffairs)類,印第安納大學公共事務與環境學院等是這一類的代表。三是公共政策(publicPoh-cy)類,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學福特學院、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等屬于這一類。
二、美國公共管理本科教育的特點
(一)培養目標通過分析美國各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教育培養目標可以看出,盡管不同高校的公共管理類本科教育在培養目標上各有側重(這是其很重要的一個特點),但它們之間亦有共同點:①都十分強調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既包括專業理論基礎,也包括通才性的基礎知識);②都十分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③強調本科層次的培養與社會的需要相結合,不少高校就直接以“所培養的學生滿足社會上各種公共組織不同層次的需要”或“能夠在爭取良好的職位時有足夠的競爭力”作為培養的目標提出來。④強調為學生在更廣泛的領域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作準備
(二)專業設置美國公共管理教育的規模比較大,很多學校都設有單獨的公共管理學院。如著名的錫拉丘茲大學麥克斯維爾(Maxwell)學院。美國公共管理院校的公共管理類專業設置差異比較大,各院校的公共管理教學都極力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例如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政策規劃與發展學院的本科專業側重于公共政策、管理和規劃,而印第安納大學公共事務與環境學院側重于環境政策的研究。美國公共管理專業的多樣性主要是由于公共管理專業教育是需求導向型的,各大學為了競爭生源不得不突出自己的特色。〔4〕
(三)課程體系多數國外大學都認同本科階段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專業基礎教育,因此,它們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都十分注重通才教育,這一點在美國的大學特別明顯。美國大學基于通才教育的理念,無論學生最后兩年主修什么課程,在頭兩年里,每個學生幾乎都必須以跨學科選課的方式選修語文、文學、寫作、人文、數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這7大學科。在后兩年,才選擇適合他個人興趣的主修、輔修科,即進人比較精專的領域。像印第安納大學等一流大學,即使是公共事務專業的本科生也必須與理工科的學生一起學習微積分、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等科學核心課程。而一些排名前列的著名大學對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類基礎課程的要求也非常高。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學要求的HA&SS學分分別占總學分的16%.
(四)課程內容
1.課程內容密切聯系實際和時代的發展。從美國公共管理類課程規定的教學內容中可以發現,美國公共管理類課程緊跟時代潮流,培養具有實踐能力、面向21世紀的新一代公共領域管理與領導人才。這充分反映在其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如印第安納大學環境管理學院的“自然資源與環境政策”課程要求學生緊密結合發展中國家的礦產開發、森林采伐、過度捕魚和環境退化等問題,以及溫室效應和臭氧層損耗等全球環境問題,研究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的最佳利用和保護,經濟增長與資源損耗、發展戰略與資源保護等政策問題。又如,美國高等院校所開設的公共管理學專業課程都比較新穎,一般每年都要淘汰掉5%左右的舊課程,增加約9%左右的新課程。即便是保留下來的課程,任課教師每年都會根據各方面的情況作出調整。可以看出,美國公共管理院校專業課的內容是面向世界、面向不斷變化的行業發展需要的。
2.呈多學科融合的趨勢。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外公共管理已是一個多學科滲透的研究領域。由于政府公共管理所面臨的問題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非常廣泛的領域,因此,公共管理學呈多學科交叉的領域。這充分表現在其課程設置上。美國公共管理類專業的課程中有相當多的經濟學、公共財政學或公共經濟學方面的課程。如南加州大學公共行政學的本科課程中這方面的課程有:公共經濟學、公共部門財務、公共財政與預算、公共預算的理論與實踐等等。美國公共管理類專業的課程中包括相當多的公共政策課程以及相關的高等數學和數量分析的課程。如南加州大學公共行政學的本科課程中這方面的課程有: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的執行、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與非贏利部門、組織與公共政策等。
(五)教學方法
美國公共管理院校的教學不僅進行系統性理論知識的講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提供準備,而且更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培養學生管理與領導能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公共領域的管理人才。比較典型的教學方法有: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實踐教學、計算機教學(CAT)。美國院校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嚴格依據課程大綱,充分發揮了教材的作用,在課堂上圍繞教材的內容進行討論。為了能在課堂上跟上老師的進度,學生要用大量的課余時間閱讀并準備課堂討論。另外,課堂教學重視營造自由、寬松、活躍的教學氣氛,重視學生個性和主動性的培養,鼓勵學生進行質疑和爭辯,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
(六)師資力量
考察國外公共管理本科教育,另外一個很深的體會是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為保證。美國公共管理類學科的教師,由在研究、教學和行政工作中做出出色成績的人擔任。教師隊伍中除學術出身的教授外,其骨干教師大部分都有過在政府或公共領域工作過的經歷。據有關資料介紹,在美國著名大學中,教師中有的當過白宮顧問,有的曾任過政府部門長官或州政府行政長官,有的至今還是聯邦政府某個改革委員會的委員等等。他們既對各種公共管理理論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時對公共管理實踐也有著深刻的理解。正是通過教師與社會及學生之間的直接交流,各種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才得以付諸實施,這一點同樣也是高質量的公共管理本科教育必不可少的保證。
三、借鑒與啟示
以上對美國公共管理本科教育的分析,對我國公共管理本科教育的發展有以下幾方面啟示。
(一)轉變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
我國公共管理學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方面要有所突破。具體而言,就是在教育觀念上要實現以傳授知識為主到以能力培養為主的轉變,要實現以培養“專門人才”為目標到以培養綜合素質以及能夠適應社會各種需要的公共管理通才為目標的轉變。中國現有行政管理教育模式的最大問題就是模式單一,其最突出的政治學取向性。政治學取向有一定的優勢,但單一的取向不利于我國行政管理專業的發展。因此,我國應盡快實現現行行政管理教育的多模式發展。除了繼續辦好已有的政治學取向模式外,還應該發展管理學、經濟學,以及公共管理學科取向模式等等。
(二)確立科學培養目標
公共管理本科教育階段的教育應該是專業基礎教育,應強調專業通才教育,強化專業理論基礎和其它通才性知識的學習,過分專業化的教學內容應該放在研究生階段進行。與其它專業一樣,本科階段的教育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在社會化生產和活動中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獨立地學習與更新知識的方法與能力等等,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各種需求。公共管理學科總的培養目標應該有其一致性,那就是培養既有較深厚的公共管理理論知識,又能單獨處理一定具體公共管理事務的、從事于公共部門(包括政府部門)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但各個學校的具體培養目標又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培養基層公共管理人才,也可以是培養研究型公共管理人才、高級公共管理人才;可以是培養公共部門的管理人才,也可以是培養專業行政管理人才。[“〕各個學校應該根據本地區和本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目標。
(三)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
建立結構化的課程體系,可以將所有課程分成三個模塊:通才教育、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將國家教委規定的核心課程作為指定必修課程貫穿于其中。這其中突出通才教育、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壓縮精簡專業課程。通才教育主要包括政治、人文、社會、自然、語言、藝術和體育等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也應根據寬口徑的原則進行設計,使學生不但得到完整的專業訓練,而且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全面要求。應重視選修課的設計,應加大選修課內容的寬度和深度,增加其靈活性,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優化。一方面要借鑒國外現成的經驗,直接引進原版外文材料,加快與國際接軌步伐;另一方面,還要對我國公共領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以提煉和總結,使學生能及時了解世界公共管理專業最新發展變化。應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應使畢業生能真正勝任公共管理工作。把科研引人教學之中,通過專題研究、課程論文等形式,要求學生獨立研究公共管理領域的問題,培養其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公共領域活動深層次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歸納、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與教師觀點不同的新見解,培養其創造意識。
(四)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并開設適當的講座和科研指導。就課堂教學而言,應該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氣氛,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和交流,可以采取如下比較有特色的教學方法: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等。
(五)合理構建師資
師資建設是公共管理教育發展的關鍵。公共管理專業的師資建設要具有開放的心態。一方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本地本校的資源。高校公共管理專業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選擇社會學、管理學和法學中優秀的教師來從事公共管理相關課程的教學。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聘請政府官員、公共部門的負責人做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