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管理機構績效評估完善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構建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應堅持的原則
績效評估指標的設計要充分體現政府職能轉變的發展方向和要求,體現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和質量要求,為我國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和變革提供動力。在構建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時,應堅持幾個基本原則:
(一)分層分類原則
分層原則是指根據職權大小與活動范圍的大小,依現有地方政府層級進行劃分,進行評估,如可以根據需要劃分為市、縣、鄉等層級;分類原則是指在設置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過程中,根據政府行政行為不同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按照一定的類別來衡量所應遵守的基本要求。
(二)突出重點與全面系統相結合的原則
政府公共管理的多重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其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必須是一個既突出重點又全面開放的系統。要突出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性的工作,設計一些關鍵性的指標來綜合反映政府的績效水平。
(三)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原則
績效指標體系在指標的內涵、數量及體系的構成上均應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要對未來的發展有所預見而力求保持連續性,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一些為完成某些臨時任務而設置的考評指標則應盡量避免選入常設考評指標中,或者經由一定的改造處理后并入某項考評指標的內容中。
(四)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政府績效的評估本質上是一種定性認識,定量認識要以定性認識為前提和基礎,定性指標要盡量量化。但政府績效是一個多維的復合系統,不是所有因素都能量化,這就要設計一些定性指標來反映,有些定性指標所含信息量的寬度和廣度,要遠大于定量指標,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有機結合,可使績效評估結果更為科學和真實。
二、地方政府績效評估的方法設計
(一)經濟合理性評估方法
在績效一定的前提下,盡可能節省行政投入,就會使行政管理更加經濟,否則就會不經濟,即有可能造成浪費。在保質保量完成一定行政任務的情形下,行政投入越低,行政績效越高;反之,行政投入越高,行政績效越低。經濟合理性評估方法就是指通過對行政投入的測定來確定行政管理是否經濟合理的一種評估方法。
(二)成本—收益評估方法
在政府管理活動中,如同在經濟活動中一樣,任何收益的取得總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構成所謂的效率。在成本一定的情形下,收益越高,則效率越高;在收益一定的情形下,成本越高,則效率越低。成本——收益評估法是指分析人員通過將行政活動的貨幣成本和總的貨幣收益量來進行比較,以測定其效率的行政績效評估方法。
(三)成本—效益評估方法
成本——效益評估方法是評估人員通過量化各種政策或行政方案的總成本和總效果來對它們進行對比從而提出建議的方法。不同于成本-收益分析試圖用統一的價值單位來衡量所有因素,成本——效益分析使用兩個不同的價值單位。成本用貨幣來計量,而效益則用單位產品、服務或其他手段進行計量。由于缺乏統一的計量單位,這里就無法運用凈效率和凈收益這樣的概念來進行評估。
三、完善我國地方政府績效評估體系的對策
針對我國政府績效評估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以及建立科學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的具體要求,迫切需要人們加強政府職能轉變步伐,結合我國國情和政治環境,逐步探索、完善、發展我國的政府績效評估。改進我國政府績效評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政府績效評估主體的多元化
改變過去地方政改府單一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內部的評估方式,實現評估主體由內到外,由單一向多元化的轉變。為此,必須采取多元化主體的評估方式,將自我評估,上級評估,權力機關評估,公共服務對象評估,專業的評估機構評估和公眾輿論評估等結合起來,在多元化的評估主體體系下實現更真實、準確、有效的評估結果。我國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建立健全政府績效評估主體體系。包括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內部評估是指政府自身的評估,主要包括政府機關的自我評估和專門評估兩部分,外部評估指政府機關以外的評估主體的評估,包括政黨評估、國家權力機關和社會評估。
(二)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指標實現多元化
當前我國各級政府的績效指標設計要做到:(1)要因地制宜。設計的績效指標要體現具體國情,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指標體系。(2)要突出公眾滿意導向。評估指標除了等可量化的“硬指標”,也應有“軟指標”,如公眾滿意度和公共服務數量和質量等,借助“軟指標”來體現難以具體量化的社會、人文方面的指標。(3)要具備實際操作性。應建立評估模型,合理確定指標體系和指標的權重,不同性質的部門需設計不同的績效指標。在評估方法上要堅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并定期檢查和修改完善評估的方法。
(三)在思想意識上,樹立公眾滿意的績效評估價值導向
政府都應樹立公眾滿意導向,以“公眾滿意”導向開展政府績效評估是深化我國政治、行政改革,實現執政為民的現實要求。績效評估主要評政府履行法定職責的程度,公眾則是公共服務的“顧客”要以公眾為中心,對公眾負責,強調評估過程公眾的廣泛參與,以公眾滿意作為績效評估的最終價值選擇。
同時,為確保客觀、公正、全面地開展政府績效評估工作,樹立評估的權威性和嚴肅性,(1)應該建構專門的評估組織機構,統領各個政府部門的績效評估落實;(2)爭取立法部門支持通過有關政府績效評估方面的法案,從立法的角度去規范和引導政府績效評估;(3)規范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機制。一方面準確的收集信息,可以提高政府績效評估的準確性和針對性;另一方面可以準確地反映社會公眾對政府各類公共服務需要,可供績效指標的選取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