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析電子生產業職業健康與安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電子制造業代表一類高新技術企業,作業環境清潔度比較高,但是對于化學物質的使用相對比較集中,對于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研究不足,文章主要根據我國電子制造業職業健康與安全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給出對策,從而對電子制造業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發展產生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電子制造業;職業健康;安全
隨著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迅速發展,從業人員罹患職業病的事件時有發生,據衛生部2010年的統計,在全國范圍內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人數超過了兩億,其中有不少是來自電子制造業,最近,蘋果公司的供應商蘇州聯建公司137名員工發生正己烷中毒所引發的“蘋果毒”事件成為媒體的焦點。以深圳市為例,2003年~2008年間,深圳市職業病發病393例,其中有機溶劑中毒180例,超過總數的一半。而去年就發現有機溶劑中毒的數量則占到統計數據的70%以上。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健教科科長石新山在活動現場介紹,近10年來,該院接診有機溶劑中毒300例,其中有6成患者是從事手機制造行業,面對這種情況如何提高職業健康與安全措施,如何保證電子制造業從業人員的身心健康,已經成為刻不容緩額問題。
1電子制造業職業健康與安全存在的問題
1.1用人單位健康檢查不到位
不少電子制造企業的負責人對于現場的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比較重視,而對于職業衛生則選擇漠然的態度,很多時候沒有按照監護周期檢查或者僅僅做一些常規的普通健康檢查,忽視了崗前、崗后的職業健康檢查。此外,電子制造企業員工的流動性比較大,如果加大上崗前的體檢率,不但增加了經濟負擔,也不利于管理。為了企業自身的利益,即使有的時候檢查出了職業病,也采取隱瞞的做法。
1.2從業人員意識不夠
大多數電子制造業一線員工,在職業病檢查時經常抱著應付的態度,他們在此時最關注的不是自己是否患病,而是患病了就要下崗之類的,缺乏相應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有時候,體檢者覺得體檢項目過多,甚至產生了自行刪掉部分體檢項目的情況。
1.3職業機構不夠專業
現在的職業機構很多基本上是僅僅進行簡單的健康檢查,缺乏針對性的職業病危害體檢,缺乏相應的技術能力。在很多時候職業健康體檢僅僅是走過場。部分開設職業病健康體檢的機構在進行所謂的體檢時,并不去現場進行調查,而僅僅詢問一下工人,了解一下工人的工作環境,在此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判別,對將來的職業病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
此外,部分機構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較低,缺乏高層次的專業人員,對于接觸職業病危害的電子制造業從業者的危害程度缺乏評價,很難為用人單位管理層提供職業病危害防治的有力依據,更加難以適應目前日益發展的現代職業健康事業。
1.4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標準體系不健全
從當前情況看,《安全生產法》沒有對職業健康工作做出規定,《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勞動保護條例》的執法主體是衛生部門,安全監管系統開展職業安全健康執法從法律體系上還須進一步理順;部分現行職業衛生標準或陳舊過時、或不切實際,實踐中難以操作,一些急需的職業安全健康標準還沒有制定出來。
2電子制造業職業健康與安全對策分析
2.1加強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安全工作
加強電子制造企業的職業健康安全意識,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因為電子制造業中很多的職業病是可以防,但是難以治愈的,只有企業特別是領導人有了職業病防治的意識,企業在防治職業病危害的各項工作才能夠得到有效的開展。電子制造業的管理人員都需要有明確的職業病防治責任,切實抓好職業衛生工作,在工廠配備專職的職業健康安全人員,對于職業健康檢查一定要好好落實。對于一些部門為了短期的利益而犧牲員工健康的行為一定要堅決的抵制。此外,要使領導和員工都意識到職業危害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一定要克服之前的那種重“工傷”而輕“軟傷害”(職業病)的舊的思想觀念。一定要把員工的健康生命作為第一要務。
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宣傳與職業衛生培訓是增強用人單位領導和各級管理者的法制觀念和職業病防治意識,使領導明確勞動者的權利和用人單位的責任與義務,用人單位積極主動提供相應職業病防護措施和設施,改善職工的作業環境,保障勞動者健康。
2.2完善制度建設,加強培訓
督促用人企業建立職業危害檢測報告的定期上報制度,對電子制造業作業場所中存在的化學因素、粉塵污染和其他的可能會給從業人員造成危害的,企業要至少進行4次的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督促用人單位采取相關措施確保作業場所中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強度)符合職業衛生接觸限值。督促用人單位應按照衛生部頒發的《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的要求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
政府職能部門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進行有效的宣傳貫徹,在廣大的電子制造業員工中大力宣傳、普及職業衛生安全知識,加大對勞動者職業衛生培訓工作的力度,提高勞動者的自我防護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使之懂得進行定期職業健康監護體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在上崗前,對勞動者進行必要的職業安全健康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培訓,普及職業安全健康知識,使其掌握操作規程,并正確使用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提高該人群的預防職業病危害的知識水平。并且定期對該類企業的員工進行了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并對用人單位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加大對違法企業的處罰力度。
2.3提高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的專業水準
通過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建立一套全新的現代化管理手段,從而實現職業健康監護安全工作的信息化,加強職業體檢機構內涵建設,提高體檢質量和水平,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為更好的進行結果分析、質量調控、科研等工作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從而為企業和政府職能部門及時掌握情況,制定防治對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其次,還有盡快的建立起一套覆蓋面比較廣的職業健康監護信息網絡系統,并進行網絡直報,規范、合法地開展職業健康檢查,加強監督指導,保證職業健康檢查的質量,確保職業健康監護目的的實現。
對所有體檢醫師進行定期培訓,提高整體水平;明確職業健康檢查操作規程,制定和逐步完善職業健康檢查管理制度、質量保證管理體系,加強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做到一人一檔;主動與有關部門聯系,對轄區內職業病危害的基本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有利于為企業員工提供一個規范、高水平、人性化的職業健康安全檢查服務,實現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的目的,并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總之,職業健康安全工作是一項不僅需要在人力、財力、物力及軟件上加以保證的系統工程,而且也需要企業、員工及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等多方面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的安全生產、職工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