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賴利益保護行政法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行政法上信賴利益保護的語義。
信賴利益:行政相對人基于行政主體所實施的行為和頒布的政策、法律、法規等的行政行為的穩定性產生合理的擁有某種特定的權益的信賴。信賴利益保護:當行政主體變動其原本的行政行為或行政規定時,應當保護行政相對人給予行政主體的行為的合理信賴,無論行政主體基于何種合理利益而變動,都應該給予無過錯的行政相對人相應的補償。
(二)行政法上的信賴利益保護的涵義。
信賴利益保護原則,通俗講就是公民對國家權力的信任。當政府做出承諾后不能履行,法律就給予公民的這種信任保護。在我國,法學界認為行政法信賴保護原則指政府對自己作出的行為或承諾應守信用,不得隨意變更。這要求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行為一經作出,未有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廢止或改變,如事后發現由嚴重違法情形或可能給國家、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必須撤銷或改變這種行為時,行政機關對撤銷或改變此種行為給無過錯的相對人造成的損失應給予補償。
二、信賴利益保護的構成要件
(一)基于信賴基礎。
即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已經生效。無效的行政行為不屬于行政行為,則不可能對其產生合理信賴。信賴基礎必須能體現國家的意思表示,即必須是有效成立的行政行為。若某個行政行為尚處于作出過程中,國家的意思表示尚未體現,即不明確和不完整時,就不存在所謂的信賴基礎。另外,行政機關也并非全能,所以,我們不應將此原則運用于行政權運行的每一階段,應當給予行政機關適當的改正機會。
(二)信賴表現。
指行政相對人對于行政行為的信賴而作出的處分行為。不僅要求相對人對行政行為有信賴的意思表示,還要求其必須因此行政行為作出相應具體的信賴行為。因此只要相對人能夠證明其對某行政行為有信賴的意思,并且因此行政行為作出了相應的處分行為,就有利用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可能。
(三)信賴值得保護。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確定信賴值得保護的標準,即行政相對人對于行政行為的作出不存在過錯。相對人的信賴應是基于一般的社會經驗法則而作出的,如果行政相對人存在主觀惡意,那么該信賴利益就不值得保護。
三、信賴利益保護的保護機制
存續保護即所謂的維持原狀也叫做完全的信賴保護,是指行政主體為了保護合理信賴,不變更、撤銷已生效行政行為。我國《行政許可法》第8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或撤銷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此款規定體現了存續保護的機制,有利于信賴法律狀態的穩定。財產保護又叫做補償的信賴保護,是指行政主體依法變更原有的行政行為,同時對行政相對人因此所遭受的信賴利益損失給予財產上的補償保護。財產保護有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如《行政許可法》第8條規定“......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和第76條規定‘行政機關為法實施行政許可,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給予賠償。’”
四、我國的行政信賴利益保護
(一)我國對信賴利益保護的現狀。
我國并沒有明確確立行政信賴利益保護原則,但是其基本精神已經體現在相關的規定中。如《行政許可法》第八條規定、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解釋的規定第59條規定、國務院頒布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規定等,以上法律都融入了行政信賴利益保護的精神,體現了政府對公民權利保護的意愿。
(二)我國行政信賴利益保護規定的不足之處。
1.《行政許可法》并沒有明確指出此規定對于哪個等級的行政行為。若此規定包括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則不利于行政行為的穩定性。
2.未規定明確的行政機關的補償標準。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擴大,也可能會出現補償落實不到位,以至于會出現貪污等違法行為的發生。
3.對行政行為撤銷的時效未作出明確規定。我國的信賴利益不保護違法的行政行為,所以就違法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可以隨時撤銷。對行政行為的撤銷必然或多或少的不利于行政相對人,并且會降低行政主體的信任度和威懾力,不利于行政行為的有效落實。
4.在抽象的行政行為中的缺失?!缎姓V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直接對“行政機關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提起的訴訟,那么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司法救濟途徑缺失。那么行政規范性法律文件在司法審查的范圍之外,行政相對人無法參與對行政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司法救濟。這顯然不能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利益。
(三)中國信賴利益保護的完善之處。
1.信賴保護原則應當作為行政法之基本原則,擴大適用范圍,全面約束行政行為。信賴保護不應僅僅約束行政許可行為,應當同樣約束行政指導、行政獎勵、行政計劃、行政政策等多種行政行為。信賴保護原則要求行政主體不僅要依法行政,而且要將行政相對人的合理信賴考慮到行政行為的做出中。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應將信賴利益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原則,約束行政主體行政行為的做出。
2.完善“補償”制度,全面的保護信賴利益。我國對補償的數額和方式規定不明確不利于補償的落實,同時給了行政主體推卸責任的機會。依據一般社會觀念,補償的標準應以實際損失為基準,同時對于期待利益也應基于相應補償,對于此種自由裁量權,有必要加以明文規定,并且更好地反映了有法可依,使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有所依據,不至產生分歧。
3.可以明確行政行為撤銷權行使的期間。我國《行政許可法》并沒有對撤銷權行使的時間進行規定,若撤銷權行使時間短,容易使法律狀態處于不穩定。在未來應確立撤銷權的的行使期限,限制行政機關隨意設權撤權,以確保信賴利益得到法律保護和救濟。
作者:韓倩藝 單位: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