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行政法教學思政建設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課程思政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理念。本文以高職院校行政法學為例進行分析,通過闡述《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提出實施行政法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措施,為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高職教育
2019年03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深入挖掘其他課程、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見,加強建設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成果的實效性,實現思政課程建設和課程思政建設之間相互結合與完美統一,在一定程度上,讓思政課程建設與課程思政建設相互促進,最大限度提升思想政治的教學效果。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結構中,《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政治性和較強思想意識的課程,在對其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以此提高行政法課程教育教學實效性。高職院校在組織開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育教學活動時,通過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對教學大綱和教學教案進行不斷完善,加強改革《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教育教學,幫助學生培養實踐能力等方式,對該課程自身的特色給予充分認識,通過深入挖掘、分析其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將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其育人價值。通過改革創新行政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活動,探索行政法學“課程思政”教書育人教育功能,尋找行政法種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借助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式組織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全面貫徹落實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完善行政法課程的育人功能,努力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有擔當講奉獻,并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一、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1.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缺乏思想政治元素。在我國的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結構中,與其他高校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相比,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集中在德才兼備方面,通過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具有豐富專業理論知識和嫻熟的職業技能,法學知識結構合理,具備高質量法律服務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如依法執政、公正執法、科學執法等),熟悉并能熟練運用我國的法治體系,能夠在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法律服務機構中,開展與法律職業相關的工作,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創業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從行政法學課程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在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普遍欠缺這些因素。
2.教學大綱、課程教案、教材內容缺乏思政元素。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一些高職院校的法學人才培養方案普遍是2015年前后修訂的,在當時環境下,對教學大綱、課程教案進行了充分的調整和優化,無論是格式,還是要素高職院校都對教學大綱、課程教案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受某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教學大綱、課程教案等方面,行政法學課程任課教師普遍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自由度,沒有對課程思政提出明確的要求。對于行政法學課程任課教師來說,受行政法學教材缺乏統一性的影響,任課教師可以在教務處的行政法學課程教材征訂要求范圍內自由選擇課程教材,沒有考慮行政法學對課程思政的明確要求。對于行政法學課程來說,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教學大綱,還是課程教案,普遍存在思政元素缺乏的現象。
3.行政法學任課教師課程思政觀念薄弱。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組織開展行政法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觀念較為薄弱,難以激發學生對課程思政的積極性與熱情。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行政法任課教師對課程思政認識不到位,課程思政觀念比較薄弱,普遍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只要講好行政法專業課就行,課程思政與自己無關,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活動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和輔導員工作范圍之內的事。由于行政法課程思政意識薄弱,無法正確認識教授行政法知識與價值指引之間的關系,導致課程思政方面缺乏經驗積累,難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課程思政的熱情,認為行政法課程思政不屬于專業課,沒有必要在行政法課程思政方面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只要考試通過,不影響畢業就行,只有學好專業知識,找到對口工作才是關鍵。
4.行政法學教育教學課程沒有融入思政元素。高職院校在組織開展行政法教育教學活動時,由于存在缺乏對應的法學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思政元素,教學大綱、課程教案缺乏思政元素,任課教師課程思政觀念薄弱等問題。以及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沒有充分挖掘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創新不足,存在限制行政法課程思政實效的瓶頸等。另外,沒有行政行政法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無論是行政法教學內容,還是行政法教學方式等,沒有融入思政元素,影響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5.課程思政不具備培養行政法學實踐的能力。高職院校開展行政法學教育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培養實踐能力,主要措施是校內模擬法庭或者在公檢法等部門進行實習。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無論是校內模擬法庭,還是參加公檢法等部門的實習,一方面注重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知識,另一方面注重培養自身的參與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但是,從行政法課程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普遍缺少課程思政方面教學內容,在學生正確價值取向方面沒有給予相應引導,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幫助學生培養為人民服務的社會責任感。
6.缺乏完善的行政法學課程思政教育評價體系。在我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制約,從社會到高職院校,對于行政法學課程思政教育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并且缺乏完善的行政法學課程思政教育評價體系。目前,高職院校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處于起步階段,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地位、作用等并沒有給予過多關注。并且,在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大綱、課程教案、任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觀念等方面普遍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如組織管理機制、教學評估督導機制、教學激勵機制等。
二、實施《行政法與行政訴訟》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措施
1.在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當前,在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方面,高職院校側重培養德才兼備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嫻熟的職業技能,以及對法學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在實施行政法課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需要高職院校一方面注重幫助學生豐富法學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重塑政治素養和道德素養。從社會實踐的角度來說,高職學生不僅德才兼備,更重要的是德法雙修。基于此,高職院校需要在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對課程思政進行調整和優化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法學專業人才。
2.將思政元素融入行政法學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案中。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首先必須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建設中,只有這樣才能將課程思政元素貫穿整個行政法學課程教學過程。因此,高職院校在編制行政法學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案時,一方面嚴格遵守高職院校事先制定的格式和提出的要素要求,另一方面以章、節為單位,合理設計課程思政內容,確保課程思政元素體現在每次的課程教學中,真正實現課程思政元素的育人效果。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教材作為重要的依托,高職院校需要嚴格規定教材的選用和建設,嚴格遵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要求,踐行行政法學教材,組織青年骨干教師參加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師示范培訓活動。另外,將行政法學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案進行統籌,豐富行政法學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增加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3.強化行政法學任課教師課程思政觀念。與其他職業相比,教師是一個最為神圣的職業,因為作為教師首先需要自己明道和信道,才能實現真正的傳道和授道。所以,高職院校的教師要秉承育人者先育己的理念,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教師作為學生人生發展過程中的引路人,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關鍵所在,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自身的育人意識、育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基于此,行政法學任課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活動時,需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學生成長樹立良好典范。在育人能力方面,行政法學任課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課程思政育人能力,鞏固和強化課程思政內在親和力。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只要在專業知識、課程思政方面對任課教師充分認同,那么任課教師才能真正發揮傳遞正能量的作用,進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般的影響,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因此,高職院校在組織開展行政法學課程教育教學活動時,需要幫助任課教師強化行政法學課程思政觀念,提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另外,在教學實踐中,行政法學任課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充分的尊重,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接受課程思政教育的積極性。
4.挖掘行政法學課程思政元素。在行政法學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一方面需要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同時將思政元素融入行政法學課程教學大綱、教學教案中。另一方面需要強化行政法學科任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觀念,借助任課教師開展思政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激發課程思政的學習熱情。并將課程思政教育融入行政法學實踐能力培養計劃中,建立健全行政法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深入挖掘行政法學課程思政元素,在行政法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全面貫徹落實課程思政因素。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開展行政法學課程教育教學活動時,需要綜合分析行政法學課程內容與課程思政之間的結合點,將思想政治因素融入行政法學知識教學體系中。圍繞核心價值觀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活動,將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法學職業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等內容融入行政法學課程教學活動中,通過將法學專業知識和價值引領進行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把課程思政元素與行政法學教學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巧妙融合,確保行政法學課程教學活動與課程思政教學活動同步進行,實現1+1>2的效果以及高職院校法德兼修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新的歷史時期,高職院校需要全面貫徹落實以為主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思想,學習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行政法發展史等中華優秀文化教育融入行政法歷史發展進程中。將職業素養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結合職業道德、職業倫理等開展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培養依法行政意識,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結合行政救濟活動的實際情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在行政法學教學模式方面,通過對行政法學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借助當前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探索多媒體等數字化、網絡化等教學方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行政法學課程課堂教學內容中,采用線上(網絡教學)、線下(課堂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在教學設計中融入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并將其落實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與其他課程相比,行政法學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明確政治立場,強化政治意識,在講授教學內容時,融入一些時事熱點問題,分析、解讀現實生活問題,利用學生身邊隨處可見的社會事件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另外,行政法學也具有較強實踐性,借助行政法學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利用案例教學法開展行政法學教學活動,將思政元素(價值觀、政治信仰、職業道德等)融入案例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基本的思維模式,為后期正確價值導向的形成奠定基礎和提供保障。
5.強化課程思政教育。高職院校在幫助學生培養行政法學實踐能力時,要不斷強化課程思政教育,通過開設課程思政第二課堂的方式,幫助學生將行政法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課程思政進行銜接,做好全程、多環節育人工作。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通過強化課程思政教育,一方面通過模擬法庭角色和參與公檢法的崗位實習等形式,幫助學生培養、強化法律意識和法律價值觀。另一方面借助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雙創活動等,開展一系列的社會調查活動,通過深入基層實踐,對行政法進行大力宣傳,組織開展法律咨詢服務活動,幫助基層解決行政法律問題等,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借助這些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同時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積累經驗,幫助學生培養社會責任和敢于擔當的精神。高職院校嚴格遵守行政法學實踐課程思政要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借助社會實踐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增強愛國情懷,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6.建立健全課程思政教育評價體系。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為了提高行政法學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需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評價體系,高度重視課程思政考核評價體系的作用,提升課程思政考核評價體系地位,建立可量化、可執行的課程思政教育評價機制。通過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新修訂,人才培養目標重新明確,重新調整和優化行政法學教學大綱和課程教案,選擇科學規范的行政法學教材,強化行政法學任課教師課程思政觀念,將課程思政融入行政法學課程教學內容及實踐能力培養活動中。通過優化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完善評價機制,細化評估制度,激發教師教學熱情,全方位、多角度評價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形成科學規范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模式,促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縱深發展。
三、結論
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行政法任課教師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學科理論知識,另一方面積極關注時事政治,全面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理論水平,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教育說服力,提升行政法教學實效性,幫助學將知識與價值進行結合,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提升法學專業技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法治建設的實處。
【參考文獻】
[1]王瑋.立德樹人視角下建筑施工類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2021-03-22.
[2]闞媛,馬文彬.“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探討與實踐——以陸軍軍事交通學院為例[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21-03-25.
[3]夏如杰,劉愛萍,張麗娟.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以潔凈空調工程技術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01-22.
作者:李娜杰 單位: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