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法律與道德素養培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蔣海燕席曉蘭作者單位: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這個群體代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可持續發展的實力,在一定意義上講,他們的素質水平直接決定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也指出,“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是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作為當代大學生,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法律知識,才能形成較強的法律素養和法制觀念,進而加強對法律權威的信仰,使自己在處理相關問題時能夠沿著法律的軌道進行。然而,在上文也提到,目前我國大學生的法律素養還普遍不高,主要表現在法律知識不完備、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對法律權威的足夠信仰等方面。因此,大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學習和踐行法律的同時,高校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加強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刻不容緩
道德同法律一樣,也是調節社會的重要杠桿。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們的道德水平應該比一般群體更高。從一定程度上講,他們給其他社會群體起著示范作用,或者從人們對大學生的期待上講,大學生們應當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但是人們的美好期待往往與現實產生差距,當兩者出現重大碰撞時,就會使社會陷入困惑和震驚,這也就是為什么藥家鑫事件會引起社會震驚和關注的最重要原因。然而,社會是紛繁復雜的,充滿了各種誘惑和不良現象,而大學生又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和定型的時期。這時的大學生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的,以至于部分大學生經受不住誘惑及不良現象的影響,形成了與社會道德標準背離的思想觀念,例如拜金主義、個人極端主義、享樂主義等。因此,大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迫不及待。
培養和加強大學生法律素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
大學生處在成長的特殊階段,其社會經驗、思想觀念等還很不成熟,這就決定了法律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提高光靠大學生的自身努力是行不通的。這就需要在高校的教育和指導下,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不斷學習法律知識,提高道德修養,逐步完善自己。因此,加強法律和道德修養,關鍵在大學生自身,重點在高校教育,基礎在家庭教育。
(一)培養和強化大學生法律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關鍵在大學生自身
1.重視法律知識和思想道德教育課程。在高校開設法律與道德教育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和強化大學生的法律和道德修養,使其知法、守法、用法、護法,自覺維護法律權威,遵守道德規范[3]。但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少學生對法律和道德教育課程不夠重視,認為這些課程不是自己的專業課程,在課堂上學習時不夠認真和專注。有些學生甚至經常缺課,期末考試及格成為了他們學習這些課程的唯一目標。這樣的狀況是與這些課程的設置目標背道而馳的。知法是守法、用法和護法的前提,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首先不斷擴充自己的法律知識儲備,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識,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進而在解決相關問題時才能有效形成和運用法律思維方式。同時,大學生應當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經常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2.注重“知與行”的統一。通過分析大學生犯罪案例,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并不是“不知法”,而是“明知法而不踐行法”。由此可見,大學生在法律和道德方面“知”和“行”的分離是相當嚴重的。“知是行之師,行是知之果”。大學生在掌握和運用法律知識的同時,還應走到群眾中去宣傳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觀念,積極參加和組織法律實踐活動,這是當代大學生應有的責任。同時,在了解社會道德規范的前提下,更要踐行社會道德規范,只有經常參與社會道德活動才能真正領會到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才能更進一步理解自覺遵守和踐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重要意義。因此,大學生應當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還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和檢驗理論知識,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將學到的基本理論知識變成自身的行動指南,并將外在規范內化為自身的基本素養,進而對自身的言行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培養和強化大學生法律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重點在高校教育
在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方面,高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一方面高校應當逐步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法制教育是擴充大學生法律知識,增強其法律素養和法制觀念,進而建立其法律信仰的有效途徑。然而,目前我國高校的法制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普遍存在著教育理念落后、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式僵化等問題,這與我國的法制建設任務是不匹配的。在思想道德修養方面,學校教育對大學生道德的形成影響極大,學生在學校接受什么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自身思想道德修養的水平。然而,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和偏差在高校成了一個普遍問題。因此,作為高校,在培養和強化大學生法律和道德修養方面,應當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積極研究和引入良好的法律和道德教育理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以大學生為本”,從大學生的發展特點出發,積極開展法律和道德教育課程。堅持“全面發展”就絕不能忽視對大學生法律和道德修養的培養與強化,反之,高校應當在這方面的教育上狠下功夫。堅持“素質教育”就是要求高校應當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破除“應試教育”的局限性,其中應以提高大學生法律和道德素質為重點。
2.加強對教學方式和內容的改進與創新。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明確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應作為高校的一門必修課程開設[4]。從目前的高校課程開設來看,相關課程主要包括了“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三門獨立的課程,這些課程對提高大學生法律和道德方面的基本素養發揮了重要作用[5]。然而,從課程開設的形式上看,大學生對法律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知識學習是相互分離的,這對大學生形成優秀的法律和道德修養是不充分的。因此,應當將“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兩門課程的內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這符合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和道德素質不可分割的要求。從教學內容上看,高校法律和道德教育課程的內容應當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三方面的內容。其中,政治教育內容應當涵蓋政治理論、政治方針、政治原則等方面的內容,對高校學生加強政治教育有助于其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也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法制教育應當包括法學基本理論知識、法律規范、法律實踐等方面的內容,是對其他兩項教育的制度性保障。思想道德教育應當包括基本道德規范、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等方面的內容,是其他教育的基礎,能對大學生們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產生良好的干預和引導,幫助大學生明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遇到突發事件、應急事件,能夠保持原則和底線,冷靜、穩妥地處理事情。高等學校作為大學生法律、道德教育的重要地點,應當認真研究和改善教學方法,豐富教育內容,比如可以開展案例分析討論式的教育,從案件的法律層面與道德層面不同的角度開展討論。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可以讓大學生在討論中獲得法律與道德的教育,還可以提高對事物的思辨能力。再如,把法律專家請進校園,開展法律知識專題講座;利用板報、櫥窗等宣傳陣地,普及法律知識。多渠道的法制教育能幫助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促進我國的法制建設。
3.高校領導和教師應努力發揮榜樣示范作用。高校教育對大學生法律和道德修養的培養和強化是至關重要的。但這絕不只是高校輔導員、思政教師、主管學生工作組織的職責,而應融合滲透到學校的各個部門、各個教師,每個人都應當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努力起到榜樣示范作用,正所謂言傳身教,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作為高校的領導和老師,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積極踐行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只有從上到下,從領導到普通教師都關心、重視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在教育的各個環節中都明確德育目標,強調“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面德育觀,構建全方位德育格局,才能使高校的德育工作順利開展[6]。
(三)培養和強化大學生法律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基礎在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影響對大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是極其重要的。家庭是社會的單元細胞,在家庭生活領域,往往腐敗的滋生和各種丑惡現象的發生都伴隨著道德的滑坡與淪喪。許多家庭就是因為家庭長輩的道德修養問題,而影響了下一代人的道德觀[7]。第三者的出現不僅影響夫妻感情和家庭氣氛,甚者導致了家庭、婚姻的破裂,同時也帶來責任感的缺失等諸多社會問題;制假、販假使一些家庭暴富,更讓利欲熏心的人鋌而走險,但社會的誠信度卻大打折扣;有的家長以權謀私,毫不避諱地收受賄賂或餐桌上大談灰色收入,讓孩子對錢權交易產生深刻的影響,滋生對錢權的膜拜,導致價值觀的扭曲;一些家長對長輩的不敬行為又讓下一代缺乏禮、孝、仁、義觀念,使傳統的道德倫理觀念在現實中萎縮。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內容是道德的培養,因此,作為父母親應當在家庭生活方面做好榜樣,讓道德的約束力量在家庭領域起到積極的、統領的作用,引導他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都能負起責任的人。
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加強,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其自身努力的同時也需要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幫助。作為全社會的焦點,他們不能僅僅被談論,更加應該被幫助、被引導。當問題被社會化后,解決的捷徑就是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大學生的自身努力下,我們應當不斷強化對他們的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提高他們的法律和道德修養,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在形成和穩定之前朝著有利于自身、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會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會幫助大學生自身的成長與完善,增進家庭的和睦,促進社會的和諧,推動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