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劃分方法對比探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劃分方法對比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劃分方法對比探究

摘要: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劃分是區域地質災害預測的關健問題,對制訂防治規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廣東省博羅縣1∶5萬詳細調查易發分區為例,分析了博羅縣地質災害類型、規模及其形成機制與影響因素,分別采用了條件類比定性分析法和綜合危險性指數法對博羅縣地質災害進行易發分區,并對劃分結果與實際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大斜坡類地質災害采用綜合指數法更加符合實際,能更好的為博羅縣制訂防治規劃,充分發揮地災防治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關鍵詞:博羅縣;地質災害易發分區;綜合危險性指數法;條件類比法

1.概述

博羅縣位于廣東省惠州市中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邊緣,全縣面積2858km2,通過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已發地質災害點112處,不穩定斜坡99處,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三種,其中以微型崩塌為主,災情均為小型。本文以博羅縣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分為例,對地質災類型和規模、形成機制與影響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分別采用條件類比法和綜合危險性指數法兩種常用方法對博羅縣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分,并對劃分結果與實際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斜坡類地質災害采用綜合危險性指數法更加符合實際。

2.博羅縣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博羅縣由于地質環境條件較為復雜,局部斷裂構造較發育,雨水充沛,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等自然環境條件影響,特別是經濟發展,人類工程活動強烈,地質災害時有發生。

2.1類型和規模

從全縣地質災害發生的歷史和現狀來看,已發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調查期已發地質災害點112處,不穩定斜坡99處。已發地質災害以崩塌為主,地面塌陷和滑坡相對較少,崩塌規模以微型為主,地面塌陷和滑坡為中、小型。不穩定斜坡共99處,以人為切坡為主,自然斜坡僅1處。主要變形趨勢為崩塌,其中特大型1處(已在冊隱患點)、大型2處,中型38處,小型58處。

2.2地質災害形成機制與影響因素

從地質災害時空分布看,地貌和巖性是決定地質災害分布的主導因素,強降水和人類工程活動是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誘發因素。在時間上,全縣地質災害發生與降水密切相關,主要集中在4月~8月。在地貌上,地質災害點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貌,丘陵區占54.8%,平原區占34.6%,中低山區地質災害點10.6%。從工程地質巖組上看,地質災害點主要發育在層狀較軟—較硬碎屑巖綜合體、層狀較軟—較硬變質巖綜合體區,占地質災害點總數分別為37.5%、47.3%。從誘發地質災害的動力成因分析,以人為動力誘發為主。主要分布在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強烈的地區。

3.地質災害易發分區評價方法和劃分結果

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危險區是根據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分布規律,將地質災害類型相同,發育條件相近,易發和危險程度相似或接近劃分為同一區塊。常用方法主要有條件類比法和綜合危險性指數法兩種。

3.1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指數法

(1)單元網格劃分將博羅縣行政區劃圖進行網格剖分。運用柵格數據處理方法對調查區進行剖分,每個單元面積為2km×2km,共劃分出813個計算單元。

(2)計算方法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指數的計算方法:Z=Zq•r1+Zx•r2式中:Z—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指數;Zq—潛在地質災害強度指數r1—潛在地質災害強度權值;Zx—現狀地質災害強度指數;r2—現狀地質災害強度權值。潛在地質災害強度指數(Zq)按以下公式計算:Zq=∑Ti⋅Ai=Y•AY+X•Ax+J•AJ+R•AR+D•AD式中:Ti為不同的影響因素,Ai為其權值;Y,X,J,R,D為影響因子,其分別為巖土類型、地形地貌、降水、人類活動和斷裂密度;AY、AX……等分別為各個影響因素的權值。現狀地質災害強度指數ZxZx=a+b+c式中:x為各單元格地質災害點個數為,各地質災害點發生(即將發生)面積之和為y,各地質災害點(即將發生)體積之和為z,則:個數密度:a=x/4;面積密度:b=y/4;體積密度:c=z/4。

(3)根據上述計算方法,得出各單元格地質災害綜合易發指數。根據各單元格地質災害綜合易發指數,利用MapGis軟件功能,采用Kring泛克立格網格化方法生成平面等值線圖,為易發區的劃分提供定量依據。利用MAPGIS輸入編輯的工程裁剪功能,把調查區(縣界)之內的有用部分裁剪出來,制作地質災害綜合危險性指數平面等值線圖。依據地質災害綜合易發指數,結合易發區劃分條件,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微量調整,合并相鄰類似孤立單元格,最終圈定易發分區。根據上述劃分方法,博羅縣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為高易發區、中易發區、低易發區和不易發區四個區:其中高易發區分為4個亞區(A1、A2、A3、A4),總面積597.39km2,占調查區總面積20.9%,地質災害隱患點143處,占調查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的67.8%;中易發區分為3個亞區(B1、B2、B3),總面積655.44km2,占調查區總面積22.9%,地質災害隱患點64處,占調查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總點數的30.3%;低易發區分為3個亞區(C1、C2、C3),總面積有1604.72km2,占全區總面積56.2%,地質災害隱患點4處,占調查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總點數的1.9%(圖1、表1)。

3.2條件類比法

條件類比:首先根據區域內已發地質災害類型、發育程度、規模等進行易發程度分區,以“區內相似、區際相異”的原則,疊加地質環境條件類似區域,該方法簡單,判定因素受人為主觀判定影響。采用條件類比法,將博羅縣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為高易發區、中易發區、低易發區和不易發區四個區:其中高易發區分為4個亞區(A1、A2),總面積1376km2,占調查區總面積48%,地質災害隱患點206處,占調查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總數的97%;中易發區分為1個亞區(B1),總面積197km2,占調查區總面積7%,地質災害隱患點5處,占調查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總點數的0.025%;低易發區分為2個亞區(C1、C2),總面積有1284km2,占全區總面積45%,地質災害隱患點0處。

3.3分區結果對比分析

(1)通過劃分結果進行對比,結合野外調查情況,認為綜合性指數法在斜坡類地質災害易發分區預測中劃分精度更高,更加貼合博羅縣地質災害實際發生情況,更加符合博羅縣當前地質環境條件特征,能更加精準的指導博羅縣未來地質災害防災預災工作。

(2)地面沉降和巖溶地面塌陷類預測區劃分則條件類比劃分更符合實際,因為地面沉降和巖溶地面塌陷類地質災害與斜坡類地質災害形成機制與主導影響因素不同,劃分中潛在地質災害強度指數(Zq)計算中影響因子和各個影響因素的權值不能按照斜坡類地質災害同樣取值計算。由于調查區地面塌陷和沉降現狀較少,收集鉆孔不能全面反應軟土分布、巖溶區巖溶發育狀況,要取得合理影響因子數據并設置合理權值,需要采用物探測量結合大量鉆探工程揭露等大量工作手段獲取,費時費力。

(3)結合博羅縣實際地質環境條件等情況,綜合分析研究后,博羅縣地質災害易發分區是在綜合危險性指數法劃分結果的基礎上,疊加平原區地面塌陷和沉積條件類比法分區結果。

4.結論

在博羅縣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中,綜合危險性指數法在山區斜坡類易發分區預測方面優于條件類比法,但在平原區地面塌陷和沉降中分區預測中條件類比法更符合實際。綜合危險性指數法適用于區域性,調查面積較大,精度相對較高的地區,條件類比法簡單易懂,較適用于調查面積較小或調查精度較低。地質災害誘發影響因素較多,預測難度較大,綜合危險性指數注重客觀性綜合性,過程較復雜,條件類比法主觀性較強,簡單易懂,易掌握。地質災害易發分區預測,關鍵在于查明調查區域內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由于各不同地質災害類型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不同,不同區域影響因子權重亦不盡相同,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預測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荀忠,等;廣東省博羅縣地質災害詳細調查(1∶50000)報告[R].廣東有色工程勘察設計院,2019.

[2]楊全旺.博羅縣地質災害分布特征與防治建議[J].西部資源,2019(2).

[3]王孝亮,程宏光.綜合危險性指數法在博羅縣地質災害易發分區中的應用[J].西部資源,2020(1).

作者:荀忠   單位: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九三五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惠东县| 厦门市| 武川县| 常州市| 江孜县| 景宁| 金湖县| 阜阳市| 齐河县| 神木县| 乐陵市| 九台市| 漯河市| 托克逊县| 沭阳县| 甘孜县| 会宁县| 英吉沙县| 邳州市| 石家庄市| 拜泉县| 余干县| 长武县| 平乡县| 清流县| 井研县| 彩票| 金坛市| 房产| 乌拉特中旗| 什邡市| 错那县| 读书| 曲松县| 同心县| 温泉县| 前郭尔| 仁寿县| 奉贤区| 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