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質災害邊坡穩定性及治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所謂地質災害,簡單來講,就是地球在不斷演變過程中,因各種地質作用而引起的具有災害性的事件,本文主要基于邊坡工程施工進行分析,明確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各種因素,對治理地質災害導致的邊坡穩定性問題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對邊坡穩定性管理進行規范的要求,為日后地質災害邊坡穩定性的維護提供經驗。
關鍵詞:地質災害;邊坡穩定性;邊坡治理
從本質上來講,地質災害就是原有地質結構因外界因素影響發生破壞,導致邊坡穩定性因此受到相應的影響,從而產生泥石流、滑坡等災害,對人們生命、財產等方面帶來安全威脅,特別是近年人們對邊坡的挖掘力度逐漸加大,在暴雨、大風等氣候引發邊坡出現崩塌事故,就此本文通過對地質災害邊坡穩定性及治理進行探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地質災害邊坡穩定性概述與其影響
在進行地質災害邊坡治理過程中,所謂邊坡穩定,具體指的是邊坡巖、土地處于一定坡高、坡角情況下的穩定性。根據以往的治理工作經驗表明,邊坡穩定性很容易因外部因素而對其穩定性帶來影響。對于沒有提前預知的突發性地質災害,通常情況下都是因為巖土層本身發生異常變化而降低邊坡穩定性,嚴重情況下就會導致與該區域相關的區域崩塌事故,逐步對建筑物、水源、交通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影響,從而對人們的生命安全、財產安全帶來一定損失。對地質災害邊坡穩定性治理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基于力學角度對邊坡內部性質進行相應的研究,以此為基礎制定對地質滑坡災害的治理措施,提升邊坡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邊坡穩定性切實影響到區域經濟發展穩定性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當發生地質災害時,邊坡保護是重要的保護項目,如果邊坡出現崩塌,則水源受到污染,交通線被阻斷,影響救援,導致更大的生命財產損失。除此之外,從建設、完善與治理的理念上,將當前我國大力推崇的生態型治理意識融入地質災害邊坡治理中,一方面能夠通過植被來降低雨水對邊坡造成的沖刷影響;另一方面通過對地質的淺層、深層以及邊坡表面防護有積極性作用,通過種植喬木等一些綠化性的植物能夠加快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的建設力度。
二、地質災害邊坡穩定性造成影響的因素
(一)當地地質條件的因素
邊坡所在地的地質條件,對邊坡穩定性影響較大。堅硬的巖石因為地質構造引發的動蕩,以結構面失穩和崩塌居多,柔軟延時則多是因為應力控制性的失穩為主。地質構造直接影響了邊坡穩定性,從巖石結構面的規模、充填程度、發育度、連貫性等各個方面發揮影響。邊坡所在的水文條件如果發生改變,必然導致地下水富集程度也改變,則巖土力學性質因水溫改變受到影響,坡體下滑力增大,柔軟夾層結構面抗剪程度急劇下降,也導致邊坡失穩。如果當地氣候處于多雨區域,或者一段時間內降雨條件改變,特別暴雨后、融雪后、長期降雨后,巖體孔隙水壓力增大,則邊坡下滑也會變大,也是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
(二)巖體、土體方面的因素
對于邊坡巖體以及土體而言,其對邊坡穩定性有直接決定作用。從邊坡構成角度而言,主要有長石、石英、強化風巖等物質,若邊坡巖體和土體出現溶蝕、風化等方面的情況下,這時候對風力抵抗能力也因此減弱,在這種情況下發生土體積水情況,其在穩定性方面就會因化學、力學等方面發生變化,從出現地質災害問題。
(三)人為方面的因素
地質災害邊坡很容易因人為開挖造成影響,同時這也是導致坡體失去平衡的重要因素。在開展人工開挖作業時,很容易導致地形發生變化,從而出現抖砍狀。若在開挖期間出現暴雨天氣,地表中就會滲進雨水,為之后的工程施工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嚴重情況下就會出現崩塌事故,同時其中的巖土層也會因此引發各種地質災害,從根本上來講,地質災害與坡度之間存在很大關聯性,若坡度越大的情況下,在雨季引發滑坡的概率也就越大,同時也會降低地質災害穩定性。
(四)自然方面的因素
對于自然方面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問題,主要有大風、降雨等天氣造成的影響,這主要在于土體和巖體因長期受到風力作用而產生風化,風化也會因此逐漸加重,另外,土體與巖體也會因處于長期不穩定狀態受到外力產生的作用而發生崩塌事故,再加上雨水的沖擊,雨水就會滲透至邊坡土體內部,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體與巖體的重量,而重力也會因此上升、摩擦力減少,從而出現滑坡等安全事故。
三、對地質災害邊坡穩定性的治理策略
(一)提高邊坡治理的意識與法律法規建設
對地質災害邊坡穩定性的治理,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人們堅持不懈努力。遇到問題再解決,不如提前發現問題,避免問題發生。因此,邊坡治理首要的是提高人們的安全建設與治理的意識。在邊坡設計建設初期就強化災害防治意識,以這樣的思想來指導后續建設和維護工作。國家在法律法規方面應給予足夠的支持,法條清晰,獎懲分明,讓人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治理方案的確定
首先,對邊坡材料的收集,勘察現場,了解災害具體情況,對邊坡的損壞程度,損壞位置等。同時,要對邊坡所在位置的地理情況、地形、巖土等內容,完成信息收集后。邊坡所在位置的地質環境等條件與當下災害帶來的損害同時了解清楚后,要進行相應的參數計算,以此為基礎選擇邊坡支護方案,比較各種方案的經濟效益,尋求高效快速低投入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其次,計算相關數據參數,首先保證邊坡材料真實準確,對所有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根據邊坡土質實際通過分段的方式設計支護方案,其中需要特別重視參數有邊坡長度、類型以及回填高度,明確工程施工安全等級。再次,根據邊坡特征進行支護方案設計,嚴格遵循相關技術提出的規定要求,同時以動態設計為原則,全方位獲取與施工場地相關的數據信息,通過對其進行計算和對比,科學進行施工方案設計,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方案在具體實施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對施工現場中的技術、員工等都要進行嚴格管理,從根本上保證工程施工質量。
(三)確定施工流程
在正式開展邊坡穩定性工程前期,首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其一,合理規劃需要進行邊坡施工的范圍,明確各個環節的施工等級,以此為基礎來開展施工作業;其二,做好對邊坡周邊的清潔,主要排水溝、管網等位置。施工流程主要有以下幾點。擋滑樁,穿過坡體深入到滑床位置的樁柱,以支撐滑體,降低滑動力,穩定邊坡。根據滑體的推力、厚度、防水要求、施工條件等選擇合適的樁體材料,擋滑樁深入的深度,根據巖層軟硬,大概深入1/4到1/2之間。樁柱間距一般為樁體直徑的3到5倍。錨桿、錨索,是坡道支撐保護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將坡體的圍巖加固起來,讓圍巖能夠自己保護自己,自己支撐自己。錨桿一端與坡體工程構件項鏈,一端深入地層,起到加固作用。擋土墻、格構,支撐坡體,防止坡體變形或者填土的構造物。格構擋土墻由鋼筋混凝土和錨桿組合而成,依靠錨桿固定在巖層內,格構顧名思義,部分擋土墻構造如同格子,能夠承受土體壓力。掛網噴漿,防止表受到風化服飾或者雨水沖刷導致的由表及里的傷害而采用的防護措施。地表硬化,以混凝土密封、耐磨、防塵硬化劑來解決坡體表面的起殼、碎裂、空鼓、粉化、脫落等問題。排水溝,邊坡要留有排水溝,減少地表水匯入表當中,在穩定性一般的邊坡后部最遠處裂縫的五米意外設置排水溝,截面尺寸以當地降水強度最大時水流不會漫溝為準則。在進行邊坡穩定性治理期間,排水溝部分就是其中比較關鍵的部分。一般來講,對排水溝的設置主要是在擋墻底部,對排水口縱橫距離應設置為2m,對排水口周圍應運用反濾土工布進行包裹處理,還要運用軟石堆囊進行過濾處理。主被動防護網,主動防護網以鋼絲繩網為主包裹坡體或者延時,限制坡體滑動,避免坡體風化脫落和崩塌,主動防御坡體問題;被動防護網用鋼絲繩網與鋼柱結合使用,對防護區域形成大面積防護,阻止崩塌,從而起到防護邊坡的作用。腳手架,腳手架應加固在獨立的高邊坡部位,根據施工要求,腳手架可以支撐工程人員完成坡體防護任務。
(四)根據防治體系選擇施工方案
對于滑坡防治體系可選擇兩套方案:
1、抗滑樁——樁間擋板——截排水溝——冠梁
以抗滑樁深入坡體,起到基礎加固防護作用,抗滑樁也是后續防治工程施工的基礎。采用樁間板治理方式,具體指的是要求工程中相關施工人員根據當前工程施工實際,通過強化對樁間檔土板的施工設計,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的是檔土板厚度、高度都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然后將樁間檔土板埋入地下,在埋入地下時要確保其埋入位置正好處于樁基中間位置。截排水溝部分的設置主要是在擋土板底部,對排水口縱橫距離應設置為2m,對排水口周圍應運用反濾土工布進行包裹處理,還要運用軟石堆囊進行過濾處理,除以上之外,對于擋墻與排水溝所處的位置運用粘土進行封閉處理。冠梁可用來支撐和分散上部結構的壓力,將上部結構符合傳導到下部結構,防止應力集中導致的構件完全。
2、錨索——格構——表面掛網噴漿——截排水溝
通過錨索錨定,在其上澆筑水泥格構,加強系統穩定性,保證坡體的巖體不會有滑動剪切等情況發生。格構表面進行掛網噴漿,進一步加固。設置截排水溝,保證降雨雪水等不會在坡體上積存,帶來風化腐蝕滲漏等不良情況。對于崩塌防治體可選擇以下方案:
3、前方卸載——主被網——表面掛網噴漿——嵌掛——截排水溝
卸載滑坡體是為了保證邊坡的長期穩定。根據地質勘察報告和崩塌防治體設計文件以及實際坡面情況,考慮邊坡穩定性、滑坡范圍、開挖方量等因素,在坡體各段進行開挖坡形。選擇主被動防護網進行多方面防護。主動邊坡防護網,勇于阻攔坡體上滾落的巖石,防止坡體損壞。對于落石坍塌情況集中的區域,或者頻率較高的區域,作業施工難度大的區域,都可以運用主動防護網。被動防護網適用于坡體斜度小,施工便利的區域,并且可以起到一定的生態維護作用。利用表面掛網噴漿來防止山體胡奧,減少坡體坍塌。該工藝應用于地質災害嚴重的區域,對道路、坡體、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都是極強的保護。運用外部嵌掛構建進行坡體加固工作,多層防護。設置截排水溝,保證降雨雪水等不會在坡體上積存,帶來風化腐蝕滲漏等不良情況。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地質災害治理過程中,要求治理人員對邊坡穩定性有個基本了解,以此來不斷完成邊坡穩定性治理工作,增強邊坡結構的穩定性,防止因地質災害對整個工程施工質量帶來影響。本文介紹了邊坡穩定性概念及其意義,分析地質災害坡體穩定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針對坡體遇到的各種不穩定風險,選取不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加強整體施工作用,保證坡體穩定性不受威脅,提出對地質災害邊坡穩定性的治理策略,旨在通過以上進一步強化邊坡穩定性,提升我國應對地質災害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趙藝潔.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中邊坡穩定問題及滑坡治理方法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8,000(26):230.
[2]羅偉平.地質災害工程中邊坡穩定及滑坡治理方法探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9,528(6):262.
[3]李濤,李申,孟沖.探析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中邊坡穩定問題及滑坡治理方法[J].建筑與裝飾,2018,000(11):198.
[4]陳立敏.地質災害工程中邊坡穩定及滑坡治理方法探析[J].居業,2018,129(10):103+105.
[5]葉成標.地災治理中巖質高邊坡的穩定性探析[J].區域治理,2018,000(026):99.
作者:尚星江 吳易 單位:貴州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地質勘測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