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升,人類對于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正在持續的加強。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目前對于地質災害而言,不僅僅是被動的抵抗,同時還在加強相關的氣象預報預警,由此來對地質災害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在客觀上提前采取相關的措施來解決問題。文章針對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方法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
前言:
相對而言,地質災害造成的破壞力是非常強大的,諸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等,均是目前重點的防災類型。一般而言,絕大部分的地質災害均與氣象存在密切的關系,尤其是在暴雨、狂風等情況下,很容易引發系列的地質災害,給當地的居民、周邊、工程等,造成嚴重的破壞,產生的經濟損失和社會損失都是非常嚴重的。結合地質災害的特點,加強氣象預報預警方法,可以提前做好相應的防災工作,減少相關損失的同時,盡量的實現“地質災害疏導”,保持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
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合理性
與以往工作不同的是,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越來越講究合理性,如果僅僅是將一大堆的數據進行呈報,不僅無法達到理想的預警效果,同時還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來分析數據,無法提前做好相關的防災、減災措施,白白浪費時間的同時,對社會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和當下的工作標準,認為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必須在合理性方面做出較大的努力。首先,各地方在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時,應充分考慮到當地對地質災害的處理能力。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很多偏遠地方的地質條件都比較復雜,在發出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后,當地所能采取的手段、措施非常有限,基本上無法在客觀上直接達到標準。此時,應結合地方情況,發出匹配的信息,同時派遣相應的工作小組前往處理工作,達到雙向減災、抗災的目的。其次,在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過程中,必須對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做出預估。現下的部分地方,都在積極的建設綠化工程、環保工程、植樹造林工程,其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協調能力均獲得了較大的提升,想要保持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高度合理,就必須對這些情況進行分析,避免造成無謂的恐慌。
二、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類型
在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在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工作上,開始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針對各區域、各地方的實際情況,實施相互匹配的預警工作。首先,時間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在日常的工作中,會根據氣象的整體變化,以及各種氣象的走向,針對地質災害的發生時間進行預警,由此來為各地方的防災、減災工作提供足夠的準備時間。倘若時間相對緊迫,則可以依據具體的數據和信息,劃分出工作的重點,從而最大限度的將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其次,空間預警。該方面的預警信息,覆蓋的范圍比較大,趨向于某一個整體區域的預警。由于很多地方的植被稀疏,同時是地質災害的多發地區,因此在發生某一種地質災害后,很有可能會引發連鎖性的災害,這就需要進行空間上的預警。第三,強度預警。相對于前兩種預警而言,強度預警特別符合實際上的需求。根據地質災害的強度評估程度,不僅可以及時的向上級匯報,同時還可以組織多方人員進行協調工作,建立最好的防護體系,強化對各種地質災害的疏導。
三、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方法
在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很多地方對地質災害都是非常重視的。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地質災害的發生是無法避免的,再強悍的防御體系,也無法阻擋大自然的攻擊。因此,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結合固有的工作成果,將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方法有效落實,從多個方面出發,運用多元化的措施來提高預報預警的可行性、可靠性,從而為防災、減災工作,提供足夠的幫助。
(一)地質災害調查
在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方法中,針對地質災害的調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擁有足夠的數據、信息來源,才能為最終的預報預警,提供最權威的支持。地質災害的發生主要受制于地層巖性、構造展布、植被覆蓋、地形地貌以及降水強度等要素。遙感技術有宏觀性強、時效性好、信息量豐富等特點。我們可以利用“3S”技術結合野外地質調查進行地質災害調查,其方法為首先根據預報預警區域范圍和現有的地質災害調查成果選擇合適比例尺的遙感信息源(全色圖像、多光譜圖像、雷達圖像等)、地形地貌圖、地質圖,然后進行幾何校正和統一的地理編碼,接著根據現有的輔助資料對該區域的地質災害進行目視和計算機解譯,最后結合野外地質調查最終確定該區域地質災害的位置、數量、大小、強度及其影響范圍和各災種的地質環境。
(二)建立地質災害空間數據庫和信息管理庫
就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本身而言,其必須要對調查的地質災害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分析,給出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數據內容,減少與客觀實際的偏差情況。為此,除了要在調查工作上努力外,還必須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的空間數據庫、信息管理庫。通過應用較多的計算機軟件、云計算等方法,對固有的地質災害數據、信息進行重新整理分析,并且與當下的防災、減災工作相互融合,實現空間數據庫和信息管理庫的更新。另一方面,在發生新的地質災害時,應將調查的結果,及時的錄入到空間數據庫、信息管理庫當中,展開詳細的對比分析工作,從而在多方面了解到地質災害的嚴重程度、波及范圍、損失強度等等。
總結:
本文對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方法展開討論,從已經掌握的情況來看,各地方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表現出很大的進步,各方面的工作未出現惡性循環的情況,整體工作水準較高。日后,應針對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深入研究,健全技術體系、操作方案、各類信息庫等,為國家的和諧及社會穩定,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胡娟,閔穎,李華宏,李湘,李超,李磊.云南省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方法研究[J].災害學,2014,01:62-66.
[2]談樹成,金艷珠,馮龍,虎雄崗,楊煬,李益敏.基于RIA的WebGIS斜坡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以怒江為例[J].地球學報,2014,01:119-125.
[3]張雅斌,杜繼穩,蔡蕊,李明.陜西省精細化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研究[J].災害學,2011,03:28-34.
作者:周潔 單位:簡陽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