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針對目前建設項目受地質災害的影響問題,文章以實際案例分析了貴州省貴州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校(院)及唐揚?學府新城住宅小區所處的地質環境、基于GIS技術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以及相關的防治措施。其目的是為相關建設者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關鍵詞:GIS技術;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工程項目的建設使用的安全性需要越來越大。然而,地質災害是給建設項目帶來的影響是不可控的,這就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埋下了隱患。基于此,相關建設者要從地質情況分析入手,并根據在GIS技術支持下評估出的地質災害危險性結果,采用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1工程案例
貴州省貴州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校(院)及唐揚•學府新城住宅小區的建設項目,位于貴陽市修文縣的城西南方向,且距貴陽市約38km。該建設項目規劃占地283782m2,建筑類型包括:高層住宅、商業裙樓、沿街商鋪農貿市場、商業街、花園洋房、超市等。其中相關的配套建筑物有:衛生站、老年活動中心、幼兒園、物管用房、社區用房、文化站、羽毛球場以及消防控制室等。此外,項目設計居住的人口數約為3980人,建筑容積率為4.0,綠化建設占總用地面積的36%。由于該建筑項目屬于綜合性大型建筑,因此,需要相關建設人員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危險性評估。但在此之前,需要明確工程建設項目所處的地質環境情況,下面就對此內容進行分析。
2建設項目所處地質環境分析
2.1地形、地貌評估區
地貌類型主要為溶丘洼地地貌。地勢總體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格局。評估區最高點為西南部山頂,海拔高程1297.50m。最低點位于評估區西部的小河溝河床,海拔高程1249.08m,相對高差48.13m。山體自然坡度10°~40°,擬建場地地形標高為評估區地貌類型單一,地形起伏較大。此外,由于評估區位于揚子準地臺黔北臺隆遵義斷拱貴陽復雜構造變形區,河口背斜東翼,貓山逆斷層從評估區外東側經過,這就意味著該建設項目易受構造及風化作用影響。
2.2氣象、水文評估區
屬亞熱帶至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降水豐沛,雨熱同期,降水量在1100mm~1250mm之間,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18.9mm,降水年際變化較大,最多年為1444.0mm,最少年為879.9mm。評估區西側發育小河溝由南自北流入平橋河,平水期水位高程1245.00左右。
2.3地層巖性
據相關研究人員對該工程所在地內出露的地層進行分析顯示,第四系地層(Q):零星分布于評估區斜坡地帶及溶蝕低洼地帶,為殘坡積含碎石黏土,土體結構松散,一般厚0~5.0m。三疊系下統大冶組(T1d):上部為中至厚層灰巖、中下部薄層灰巖、泥灰巖偶夾頁巖,厚20m~228m。三疊系下統沙堡灣組(T1s):巖性為薄層頁巖、泥巖夾泥灰巖,厚16m~85m。
2.4巖溶發育特征
區內三疊系下統大冶組(T1d)上部巖體中的溶洞、溶蝕裂隙、溶溝及溶槽較發育,其規模大小不等。綜合實地調查及1∶20萬息烽幅區域水文地質報告分析,區內三疊系下統大冶組為強巖溶化巖組,推測區內隱伏巖溶較發育。
2.5人類工程活動影響評估區
人類活動主要為煤礦、砂石礦礦山開采、市政公路及建筑工程建設。評估區山腳處居民住宅樓較多,其平場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挖填活動。評估區位于貴陽近郊小河溝井田礦界范圍內,以東140m以外有修文縣三角山水泥廠石灰巖礦、修文縣三角山重晶石礦、陳家寨砂石廠石灰石礦、修文縣輕工礦粉石砂石廠等五家礦山企業。
3基于GIS技術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3.1建立評估模型
針對評估區地形地貌、地層巖性、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條件,地質災害分布及發育情況,不良工程地質作用等進行全面的野外實地調查,獲取多源空間數據,利用GIS技術對地質災害空間數據進行一體化管理。由于GIS技術具有綜合考慮研究區域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與區域地殼穩定性、巖土體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人類工程活動等影響地質災害的諸多因素,判斷評估區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的功能。因此,相關建設人員應將該技術應用作為評估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的基礎。即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預測評估及綜合評估,制作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圖。
3.2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結果
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預測評估結果。例如,托老所:場地平整填方厚9.00m~18.89m,擬建物、施工人員及設備遭受填方邊坡滑坡、滑塌及高填方不均勻沉降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樁基開挖深度>6m,遭受樁孔壁滑塌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幼兒園:場地平整填方厚0.60m~12.80m,擬建物、施工人員及設備遭受填方邊坡滑坡、滑塌及高填方不均勻沉降危害的可能性小-大,危害程度大;樁基開挖深度>6m,遭受樁孔壁滑塌危害的可能性大。
3.3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首先,在擬建工程興建前,相關建設人員應進行詳細巖土工程勘察,應對切方、填方邊坡和地下室基坑邊坡進行專門的勘察,并根據勘察結果采取針對性的防治工程措施;其次,切方區應自上而下、分級分段開挖,確保施工安全。而且,還應適當降低場地場坪標高,以減小高填方不均勻沉降的危害;再次,對于場區填方地段,應同采用分層填筑以及碾壓夯實的施工方式;與此同時,還要對回填形成的永久邊坡,采取相應的工程支擋措施;最后,對永久性高邊坡應進行長期監測,預防地質災害發生。此外,評估區附近的小河溝井田,由于封井時間較早,礦山開采的有關資料無法取得,實際形成的采空區分布情況不詳,現階段難以準確判斷礦山開采影響范圍與影響程度。
建議業主委托資質單位進行專門的礦山采空區勘查,查明采空區分布范圍、評價采空區影響范圍和對擬建項目的影響程度。工程建設過程中,抽、排水時應避免動水位的大幅度升降,以防引起巖溶地面塌陷。建議適當降低場地場坪標高以減小高填方不均勻沉降的危害。擬建工程興建前,應進行詳細巖土工程勘察,對切方、填方邊坡和地下室基坑邊坡進行專門的勘察,采取針對性的防治工程措施。施工進行中堅持“信息化施工、動態管理”的原則,工程建設應遵循“先勘察、再設計、先治理、后建設”的原則。切方區應自上而下、分級分段開挖,確保施工安全。對永久性高邊坡應進行長期監測,預防地質災害發生。對擬建項目場區填方地段,應分層填筑、碾壓夯實,并對回填形成的永久邊坡即時采取支擋工程措施;在平場切方時,應加強對臨時性邊坡和永久性邊坡的變形監測,發現險情及時排除。
4結束語
該建設項目基于GIS技術對所在場地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后,可將危險性結果分為三個等級,即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區、中等區和小區。由于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區工程建設適宜性差,相關建設人員必須對區內可能引發的滑坡、崩塌以及滑塌等地質災害,采取切實可靠的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談樹成,等.基于GIS的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2,04:47-52.
[2]李軍,等.基于GIS的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方法研究———以云南省師宗縣人民醫院建設項目為例[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11,02:66-72.
作者:張琳 單位: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11地質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