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究地質環境重構的表現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災后恢復地質機制
主要體現在恢復地質規劃和保險機制兩方面,其中地質主要包括地質準備金和地質預案,保險機制主要包括投保率情況以及專門的保險理賠隊伍。區域環境條件,理論上應該包括氣候條件、地理位置、地質結構與地貌特征、危險區面積比例、危險區人口密度、危險區耕地面積比例以及通向區域外公路數等要素。但在一定范圍內,前三個要素的差別通常不會很大。因此,本文主要考慮后四個要素等確定環境條件,因為這些條件反映著區域遭受災害損失的程度。其中危險區面積比例是指具有潛在地質災害的區域面積占所研究地域(通常由鄉鎮行政區域確定)的面積的百分比。本文將危險區面積比例分文四個等級,本文利用該指標刻畫恢復力時,該指標分別給的分值,分值越高表示危險區面積比越低,恢復條件越好。危險區人口密度是指居住在危險區的人數對整個研究區域的人數的比值。本次研究把危險區人口密度分為五個等級2,分別表示密度為“非常高”、“很高”、“高”、“低”、“很低”。該指標提供了居住在危險區的人數信息,一個大的密度值對應一個小的分值,分別對應的分值為,0.5和0.6,表示人口密度越大,恢復越困難。危險區耕地面積比例是指危險區內農作物的耕地面積與整個研究區域的面積之比,與危險區人口密度分級及得分一樣分為五個等級,分別表示密度為“非常高”、“很高”、“高”、“低”、“很低”。該指標提供了在危險區的耕地信息,一個大的密度值對應一個小的分值,分別對應的分值為,表示耕地面積比例越大,造成的經濟損失越大,恢復越困難。通向區域外公路數表示了逃離災難影響區的難易程度以及運輸救援物質的難易程度。公路數量0,1,2,3分別對應的分值為0,0.2,0.4,0.6。針對上述評估指標體系,本文運用兩兩比較方法確定各層指標權重。假定有n個同層次指標1,2,…,n進行比較,依據專家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要評價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分析恢復力評估模型根據恢復力評估指標體系,在相應的指標權重確定后,關鍵問題是表1中底層每個指標的賦值。對此,我們通過設計問卷調查表,采取實地調研的方法采集各指標的取值。對于部分定性分析指標,根據指標完成情況分等級進行量化,賦予相應的數值。然而,由于各評價指標之間各自單位及量級的不同而存在不可公度性,為了盡可能地反應實際情況,要排除由于各指標的單位不同以及其數值數量級間的懸殊差別所帶來的影響,避免不合理現象的發生,需要對指標類型一致化后的各指標值作無量綱化處理。以此類推,可以得到各級指標值,一直到一級指標恢復力大小。
二、實證研究
恢復力計算根據中最后一列數據和中指標權重,運用公式首先我們可以第四級各項指標的得分;然后運用公式并結合指標相應的權重,獲得第三級各項指標的分值;以此類推,可得到安化縣地質災害的恢復力大小為0.556。各級指標分值。從計算結果看出,安化縣的地質災害恢復力不夠大,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災后恢復地質機制指標值較低,其中安化縣地質災害巨災保險機制不健全是關鍵。二是安化縣地處山區,地質災害恢復的環境條件指數值很低。其中緣由是安化縣地質災害危險區域面積占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的76.8%,地質災害點多達148處,近98萬人口大部分都居住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域,危險區人口密度達到了56%;危險區耕地面積比例也非常高,80%的居民為農業人口;山區交通不發達,大多數地質災害危險區域僅有一條公路,甚至有的地方還沒有公路。根據以上分析,提高安化縣地質災害恢復力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快巨災保險體系建設,在全縣開展自然災害巨災保險,提高巨災保險投保率;二是加強生態保護,減少地質災害點;三是加快城鎮化建設,將危險區人口遷移至安全地帶;四是加快山區交通建設,全面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網絡覆蓋的格局。數據來源及處理是我國地質災害比較嚴重的省份。根據省人民政府的權威數據,地質災害高易發區至少達到6.38萬km2,占總面積的30%。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存在地質災害隱患9954處以上,地質災害隱患直接威脅50.47萬人,間接受威脅人口達80多萬,潛在經濟損失達到100億元以上。安化縣是省地質災害頻發區域,全縣共有災害村132個、災害點47處,受威脅群眾1.4萬人以上。我們課題組根據評估指標體系設計了詳盡的調研方案,在2012年7月到安化縣開展實地調研以及查閱相關資料,收集了大量的統計數據。通過運用上述統計數據的無量綱化處理技術,獲得了恢復力指標體系中第五層次的統計數據,見下中最后一列數據。評估指標權重的確定評估指標體系各層次的權重采取向專家問卷調查的方法確定,發出了30份調查表,收回25份。根據回收問卷調查,為了避免個別專家出現偏見現象,我們采取了25份有效調查數據的算術平均數處理技術,經過整理獲得各級指標的權重,中權重數據。
三、結論
將環境條件納入刻畫要素,不僅能更加客觀地評價不同地域的不同的災害大小問題,而且能為各級政府在制定防災減災措施,特別是制定災后恢復與地質對策時提供更為科學的參考依據。本文所給出的這一評估方法具有非常好的可操作性,對各級政府部門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它可以幫助決策者快速確定哪些災區需要立即采取減災措施,并立即采取行動開展災后恢復與地質工作,防治發生更多的次生災害和社會風險減輕災難造成的損失。
作者:蘇見信單位:上海地質勘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