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精準扶貧是六項扶貧創新機制之一,是新時代中國扶貧政策重要舉措。光伏扶貧作為湖南省扶貧攻堅的新生力量,是湖南省精準扶貧工作的有益完善和必要補充,隨著光伏精準扶貧項目的推廣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結合問題提出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方式、對象以及途徑,從而實現職業教育扶貧和精準扶貧的深度融合,提升精準扶貧效能。
關鍵詞: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光伏扶貧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要著力加強教育脫貧,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教育扶貧成為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加快貧困人口精準脫貧的重要內容[1]。2016年4月由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等5部門聯合的《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指出,在光照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光伏扶貧,既符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又符合國家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戰略,光伏扶貧已逐漸成為精準扶戰貧的一支扶貧新力量[2]。湖南省于2017年出臺的《關于推進光伏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2017~2019年,湖南將用3年時間在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利用村內荒山荒坡、農業大棚或其他設施建設村級光伏發電系統,總裝機規模約達90萬千瓦,將實現全省在6924個貧困村全覆蓋[3]。光伏電站項目一般使用壽命約25年,迫切需要專業的運行和維護技術團隊才能確保光伏扶貧的持續性收益。然而由于光伏電站建設分散、零星并且交通不便,導致后期維護難度大,維護成本高。此外一些地區的貧困農民對于光伏扶貧項目認識不足,對國家政策理解不充分,對新事物產生抵觸心理,對政府或者企業利用其資源和土地建設光伏電站持反對意見,甚至阻礙光伏電站的施工。根據國家及省市政策,結合高職教育光伏專業建設要求及人才培養方案,深入實施產教深度融合,我們進行了職業教育針對精準扶貧助力作用的路徑研究及實踐探索,尋找職業教育和精準扶貧的契合點,通過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實踐探索光伏扶貧政策以及培養光伏專業運行和維護專業技術人才,提煉出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方式、對象以及途徑,從而實現職業教育扶貧和精準扶貧的深度融合。
1教育扶貧的國內外現狀
1.1國外現狀
國際上對精準扶貧的研究主要以扶貧為主,而教育扶貧作為扶貧的重頭戲,世界各國主要關注教育均衡和公平問題。國外學者從社會學、人口學、經濟學、政治學等角度對貧困原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提出了“資源要素理論”、“貧困文化理論”和“人力素質貧困理論”。國外學者對貧困問題的研究無論是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具有一定的積累的優勢,有著較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需要我們充分認識和學習的,但是他們的理論誕生于當地的國情與社會發展中,并不能完全適用于我國國情,因此我國扶貧還需要走適合本國發展的創新之路。
1.2國內現狀
自1986我國開始了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扶貧一直是我國學術界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與西方的研究相比,雖然基礎理論的研究較少,但實證研究的成果非常豐富。隨著2013年對精準扶貧概念的明確,黨和國家對于精準扶貧的重視,精準扶貧的研究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出現了長足的進步。縱觀之前的研究,精準扶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①精準扶貧的政策問題;②精準扶貧如何實施的問題;③精準扶貧的成效問題。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教育扶貧,很多學者的研究成果達成了教育扶貧就是對貧困人口進行素質投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逐步實現脫貧致富的共識。但是關于教育扶貧普遍存在理論研究偏重于宏觀層面以及基礎教育普及,微觀層面的實證研究不足,因此我產將針對職業教育扶貧與精準扶貧的理論實踐結合的探討。綜上所述,精準扶貧是一項全面系統的工程,教育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研究偏重于宏觀層面以及基礎教育普及,筆者認為,職業教育具有實踐性強、時效短、見效快等特點,與精準扶貧更為吻合,因此以職業教育助力湖南省光伏精準扶貧為具體切入點,尋找湖南省光伏扶貧對職業教育的現實需求,探索職業教育扶貧與精準扶貧的契合點,構建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提煉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方式、對象以及途徑等,并根據政府扶貧政策、聯合光伏扶貧企業開展職業教育助力湖南省光伏扶貧的實踐探索。
2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主要內容及途徑
2.1探索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契合點
美國耶魯大學的克雷頓奧爾德弗在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人本主義需要理論:人們存在3種核心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相互關系的需要和成長發展的需要。由此,我們認為進行職業教育扶貧,給貧困人群職業技能幫扶和精神幫扶,充分激發其內需力,貧困人口的自主發展意識就會增強,而人全面自由的發展也是職業教育和精準扶貧所追求的核心價值。以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為核心,以構建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基本路徑為主題,通過對湖南省光伏精準扶貧個案進行分析,尋找湖南省光伏扶貧對職業教育的現實需求,從而探索職業教育與精準扶貧的契合點,聯合當地扶貧辦、光伏扶貧企業開展職業教育助力湖南省光伏扶貧的實踐探索,真正實現校政企聯動,達到可持續發展。
2.2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主要路徑
包括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方式、對象以及途徑研究。近年來,光伏扶貧作為國家精準扶貧攻堅的新生力量,對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有益完善和補充,但光伏扶貧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國務院扶貧辦2019年4月1日頒布的《關于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發電情況的通報》文件,對15695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開展發電能評估,其中發電能力低于80%的電站有3103座,占比19.8%。而發電能力無法達到發電指標的主要原因是光伏電站建設質量不合格、運維管理不到位等。光伏生產企業由于距離遠、成本高、人力不足等原因,在運維這塊投入不多或者基本沒有投入,專門從事光伏運維工作的企業也不多。筆者所在職業院校針對此問題,創新采用校政企三方聯動方式,對光伏電站運營維護進行了升級改造服務,主要針對電站安裝、建設、運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升級改造方案及改進措施。同時,借助學院培訓優勢聯合光伏企業共建了培訓體系,一方面爭取扶貧辦專項經費支持,主要培訓光伏扶貧電站所在地區懂電的農戶,培訓完成后負責當地光伏電站運營維護,服務社會并助力光伏扶貧落地;另一方面培養工作室成員成為光伏行業專業人才,優秀工作室成員還可以依托創匯工作室進行再創業,成為二級,承接某個區域光伏工程安裝、運營維護與技術培訓服務。精準扶貧重在精準以及可持續發展,必將由物質財富“輸血式”向精神財富“造血式”人力資源開發,而職業教育針對貧困適齡勞動力進行職業能力的訓練和培訓以適應特定崗位,具有文化水平要求低、技能簡單易學,周期短以及經濟回報快的特點,使得職業教育可成為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
2.3高職院校助力精準扶貧的課程實踐
包括光伏扶貧技能人才的需求及能力剖析、光伏扶貧技能人才的課程體系建立及能力培養以及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實施方案。根據職業教育的非學歷型和學歷型、全日制型與非全日制型等不同類別,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可以有不同方向,針對貧困人口文化水平低、經濟收益時效性強的特點,應以非學歷型、非全日制型的職業技能培訓為主,在短時間內讓貧困人口掌握簡單技能并憑此收獲相應的經濟效益;針對具有一定技能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貧困人口實施職業提升計劃,可采用中職或高職學歷型、全日制型教育為主,例如從今年開始的高職擴招,湖南省擴招100萬,針對下崗職工、貧困地區人口技能培訓及在崗技術人員能力提升等,逐步提高貧困人口的職業能力水平,增強他們的職業應對能力、提高經濟收益。同時,著力加強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孵化能力,培養在校生創新創業技能,把職業技能運用到創新創業實戰中,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多途徑參與扶貧并解決自身就業問題。
3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意義與價值
3.1有助于職業教育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
創新職業教育各層次各類型發展,是服務社會的重要內容,精準扶貧作為國家戰略,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宏觀工程,將職業教育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讓職業教育服務精準扶貧,拓寬精準扶貧工作的途徑,推動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小康,就是職業教育服務社會能力的體現。
3.2有助于產教深度融合
以湖南省光伏扶貧為具體切入點,尋找湖南省光伏扶貧對職業教育的現實需求,將職業教育扶貧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同時也是產教深度融合的一種有效方式,是構建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聯合政府扶貧機構、光伏扶貧企業開展職業教育助力湖南省光伏扶貧的實踐探索,本課題從微觀層面進行實證研究,有助于職業教育扶貧與精準扶貧的理論實踐深度融合。
3.3有助于湖南省精準扶貧目標的實現
湖南省光伏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全省所有貧困村,本課題通過職業教育扶貧解決湖南省光伏扶貧存在的問題入手,探索職業教育助力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利用職業教育切實解決湖南省精準扶貧的問題,具有非常強的現實和政策性意義,也有助力湖南省完成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共中央、國務院,2015年11月29日.
[2]“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發改能源[2016]621號),2016年3月.
[3]“湖南關于推進光伏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湘發改能源[2017]341號),2017年4月.
[4]劉清.“職業教育”視域下精準扶貧的發展路徑研究:以湖南建筑高級技工學校湘西扶貧為例[J].職業,2018(31):19-20.
[5]肖力.職業教育信息化助力精準扶貧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8(21):35-40.
作者:周湘杰 單位: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