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教育人才價值觀教學實踐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分析了職業教育具備的三大特性:社會性、人民性、職業性。社會性表示職業教育的工具性價值,人民性表示職業教育的本體價值,職業性表示職業教育的手段性價值。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服務社會,職業教育的本體方向是面向人人,大眾平等,職業教育的基本作用是享有職業。基于這三大特性產生的職業教育價值,職業教育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公平、創建和諧社會在三個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職業教育三個方面的價值觀,并基于此價值觀,探討了實踐價值觀融入職業教育教學方案的策略。為了踐行面向人人、關注民生的職業教育價值理念,并促進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開展具備職業教育三大價值的價值觀教育教學,有利于推動社會的前進和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 價值觀 生存論 實踐方案
依據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基于社會性的職業教育經歷了幾個時期:學徒制、作為扶貧濟困手段、作為富國強兵手段、作為改造傳統教育手段、作為社會實踐手段的職業教育過程。在職業教育這一系列的發展過程中,不管是哪種性質的職業教育,都是為了不斷滿足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服務社會而存在的教育方式。研究職業教育價值需從構成它的兩個基本要素著手:作為客體的職業教育和作為主體的社會和人。職業教育價值即社會與人的需要與滿足需要的職業教育之間的關系。從“關系論”的視角看,作為客體的職業教育特性價值的存在,是整個關系存在的基礎,是主體對其產生需要的必要條件,是職業教育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根本。職業教育的最終價值觀取向具有社會性、人民性和職業性,下面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分析職業教育價值觀的相關問題。
一、基于社會性的職業教育價值觀分析
依據社會性的觀點,從職業教育價值觀的視角看,職業教育的本體價值經過延伸和發展,就構成了服務社會的特性。職業教育具有工具性的特點,職業教育的社會性表現,也就是在工具性價值方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促進經濟、維護公平、創建和諧社會。
1.促進經濟
職業教育是培養能夠服務社會的人才的教育,將潛在的生產力挖掘出來,并且通過職業教育的應用和促進,培養出非常多應用科學技術、將知識轉變為經濟的骨干力量,從而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2.維護公平
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分析,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階級分層不斷加劇,在社會民主不斷進步的基礎上,國家開始重視基層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工作狀態。職業教育價值觀的一個方面,就是維護社會公平,提供給人們相同的就業機會,促進公平和諧。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加大職業培養和職業實習力度,能夠有效提升職業教育的內涵,并且促進教育的公平性。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教學模式、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等等,都能有效加快職業教育就業目標的實現,并且維護公平。
3.促進和諧
職業教育是以扶持弱勢群體并提高國民就業率為目的,實現人民就業或者是再就業的一種教育形式,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人民就業,服務社會基層,以此來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由于社會科技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并且結合我國國情人口眾多、處于底層的無技術很多的實際,需要職業教育對勞動者進行再就業技能的培養,從而促進他們能夠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也可有效解決就業形勢嚴峻的問題。
4.案例講解
相關資料顯示,在2008年有8.8萬小學畢業生失去上學的機會,215.9萬的學生沒有機會享受高中教育。2008年年底,由于社會化經濟問題導致有2000多萬農民工變成了無業。根據這些相關數據分析,職業教育對于培養底層農民工或者是沒有機會繼續上學的學生具有重要意義,職業教育能夠有效提升這類人群的技術,并且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促進其就業,也對維護社會的安定和諧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二、基于人民性的職業教育價值觀分析
職業教育注重民生,關注個體就業、發展與自我價值的實現,促進個體在職業生涯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和拓展,將個體價值與社會穩定的目標相融合。
1.促進就業
職業教育對受教育者傳授職業理論和職業素養,培養其職業技能,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升學生素質。職業教育的方向和目標,就是培養人的職業技能,并促進其就業的實現,提高就業者的能力,以及拓展其再就業的潛力。職業教育是基層教育,也是就業教育,關系到廣大勞動者的生存和發展,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能有效解決民生問題。
2.促進發展
馬克思指出,社會的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而機器的產生又使得職業被代替。這就需要勞動者進行專業的技術訓練,從而獲得屬于自身的職業。馬克思主義認為,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將知識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而職業教育恰好與這一理念相吻合。職業教育促進人的就業與再就業,并且關注人的職業能力的拓展,為促進人的職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綜上分析得出,職業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并且最終目標是挖掘人的潛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3.實現價值
職業教育以職業選擇為中介,個體進行職業選擇,從而可以有效地將興趣與職業結合起來,可以依托興趣和特長,以促進個體發展為前提,培養職業綜合素質,從而制定出屬于自己的職業規劃。職業教育關注個體的差異,可以由個體進行職業選擇,再進行定向的職業訓練,從而尋找出屬于個體的職業方向。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使得個體獲得生存的能力,以及獲得職業的穩定性,保障其獲得尊重。個人能夠在職業生涯中實現自我價值,并滿足自我內心需要,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自我信心。
4.案例講解
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中,應該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從而制定基于人民性的職業教育價值觀教學實踐方案。以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為例,學校方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增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并且結合專業的學習,根據就業取向精通一門技術,比如網頁設計的學生就應該精通網絡后臺運行的技術規范、網頁設計組織規劃方面的問題等等。通過精通一門技術并廣泛涉獵其他技術,強化自身的競爭力。二是基于人民性的職業教育價值觀,學校還應該多給學生提供實習平臺,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三是學校就業方面專人負責,提升就業質量。四是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目標進行自主擇業。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基于人民性的職業教育價值觀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就業和社會穩定。
三、基于職業性的職業教育價值觀分析
職業教育是以職業為導向的教育模式,能夠有效幫助人們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技能和職業規劃,通過自身的學習和努力,不斷掌握與自己生活緊密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促進自己適應環境,又能適當改造環境。
1.崇尚勞動
勞動者是掌握了生產技能并具有生產經驗的一類人才,其進行勞動過程能夠創造財富。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融合已經成了不可阻擋的趨勢。科學在不斷進步,即使是一線工人,也不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者,而是兼具專業知識和技能并能操作現代化機器的人才。基于此,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技術型、應用型和能力型的一線技能人才。他們崇尚勞動,并能實現高效勞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2.重視能力
職業教育應該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為人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基礎。在職業教育過程中,樹立能力本位的價值觀,并強化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體現。國際上的四種職業教育模式:德國的雙元制、北美的CBE、英國的BTEC和澳大利亞的TAFE,都體現了職業教育過程對能力培養的重視。完成任務都需要一定的能力,包括語言、記憶、創造等一般能力,以及音樂能力、肢體平衡能力等特殊能力。職業教育能有效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和生產力,是創造的源泉。所以在職業教育過程中,應該以職業能力為主線進行基礎理論和實踐課程的開發,建立以能力為導向的評價標準。
3.就業導向
職業教育本質的價值趨向就是為了更好地就業,其目的的本質決定了職業教育的就業導向的基本屬性。就業導向包括的含義有:不斷滿足社會職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學生的個體素質以適應企業技能的需要,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掌握專業的文化知識和技能,并且學有所需、學有所用,使得學生能夠在所學領域處于主導地位,滿足就業需要。職業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以及考慮個體可持續發展的潛力,為社會培養職業人,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及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能力,實現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
4.案例講解
基于職業性的職業教育價值觀是為了培養出更多能夠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才,他們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同時,也能夠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基于職業性的價值觀,崇尚勞動、重視能力、以職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標,以促進學生就業為基礎,以就業導向為目的,培養能夠扎根基層、服務社會的實用性人才。以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為例子,現階段,社會上缺乏大量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不管是軟件設計、網頁設計還是基礎的軟件應用方面,都缺乏真正具備技術和實際工作能力的人才。基于此,學校應該以職業為導向,采取基于職業性的價值觀教學方案。比如,可以建立軟件工作室、電腦維護室、網頁設計室等等專業性質比較強的合作學習團體,促進學生加強交流、實現職業目標。
四、小結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現階段的職業教育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職業性、人民性、職業性這三個方面價值觀的培養,從而有效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學生發展、實現學生職業目標,也是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出貢獻。在今后的職業教育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從人民需要、社會需要以及自身社會價值需要出發,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變化的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馬驥,周淑珍.價值觀教育融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實踐與研究[J].職教論壇,2011(12).
[2]吳梅.從職業教育的視角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J].職業,2011(7).
作者:黃亞飛 單位:寧波第二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