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職教結構性矛盾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10年的報考人數進一步降至千萬以下。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的數量卻快速增長,由1980年的675所上升到2010年的2317所[2]。除少數重點名校之外,全國高校生源普遍告急,其中,職業教育院校受災最為嚴重。這一危機的出現,既有農民對教育意義的認識不足及經濟支持能力較弱的問題,也有教育對農民吸引力不夠和政策引導不夠及其他社會結構性問題。這些問題我們暫且擱置,而只說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現狀和結構性矛盾問題。近些年來,黨和政府出臺了一些惠及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的政策,如免除高等職業院校涉農專業學生的學費和對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生活補貼,客觀上提高了學生進入職業院校學習的積極性,但這遠遠解決不了根本性問題。
一、農村地區職業教育面臨的結構性矛盾
國家對職業教育格局的設想是,發展一定規模的高等職業院校,發展更大規模的中等職業教育,在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使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按約1∶1的比例分流。2007年,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教育部召開的例行新聞會上表示,努力使高中階段的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階段的教育能夠按1∶1的比例發展。這就是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含義[3]。這原本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構性設計。然而,設計和社會實際之間卻有很大的差異。對這種設計社會不買賬,生源群體也不買賬。我們首先分析一下農村地區中等職業教育。自從職業教育蓬勃發展以來,如果說城市地區中等職業教育還有所成就的話,那么,農村地區,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的中等職業教育則始終是徘徊、萎靡的狀態。形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其一,農村地區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匱乏,軟件和硬件嚴重缺失;其二,學生和家長不認可,農村地區中等職業教育,既沒有學歷吸引力的優勢,也沒有職業教育資源和教育價值吸引力的優勢,家長寧可讓學生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后直接走進社會,也不愿將學生送進中等職業教育學校。農村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生源嚴重匱乏,部分農村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已出現以行政命令手段,向其所管轄的初中下達向中職教育輸送生源的指標,然而,捆綁不成夫妻啊!更有甚者,為了政績,為了套取政府優惠補貼政策的紅利,竟有個別中等職教部門玩起了空手道,辦起了花名冊上的中等職業教育。我很質疑政府對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生活補貼政策,政策的本來意圖是好的,但在農村地區中等職業教育既缺師資又缺教學資源的現實下,這種對學生的直接補貼于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事業又有何真正的助益。
我們再分析一下農村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十余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呈迅速崛起之勢,“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2005年中國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目前我國獨立設置的高等教育職業院校有1200多所,占普通高等院校的21%。2008年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招生310.6萬人,形成了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框架。”[4]但是,所謂迅速崛起,也意味著先天不足,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的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普遍較為困難,人力和經費嚴重不足,多屬苦苦支撐的艱難局面。農村地區高等職業教育舉步維艱的主要原因是:其一,辦學經費嚴重不足。農村地區高等職業院校大多為地方性院校,雖可以得到政策層面的有力支持,卻很少得到辦學經費上的足夠支持,中西部農村地區更是如此。不能再讓農村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苦自掙扎、自生自滅了,我們呼吁來自國家財政的對農村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的積極投入,農村地區高等職業教育是國家最缺奶吃的貧弱孩子。其二,生源競爭激烈。如前所述,我國高等院校已面臨全國生源競爭的局面,農村地區高等職業院校尤甚。許多高等職業院校的掌門人驚呼:高等職業院校重新洗牌的時候到了!但在我們看來,雖然高等職業院校,特別是農村地區的高等院校,要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工作水平,來積極而正確面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競爭局面,高等職業院校重新洗牌,弱者出局的格局還遠未到來。201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雖達680萬人的規模,但這個規模在中國人口的比率仍不算大。農村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不是淘汰出局的問題,而是因其剛性需求而要考慮其如何發展問題。
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的結構性矛盾應該如何調整,這牽涉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方向,是大局性問題。我們要理清發展思想,調整各種矛盾關系,重建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的結構調整發展策略。
結構性調整策略之一:不是說生源緊張嗎?這對國家層面來說是好事,難道不能變成職業教育的好事嗎?結合農村地區目前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調整結構,縮減農村地區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擴大農村地區高等職業教育規模。這種調整既解決了農村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生源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了農村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困難和種種亂象問題。
結構性調整策略之二:改變國家和地方政府對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的投資方式,把分散投入變為集中投入,把授之以魚的投資模式變為授之以漁的投資模式,提高投資和職業教育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打造以農村地區高等職業院校為主導的農村地區職業教育基地,充分發揮農村地區高等職業院校在農村地區職業教育位置中的相對優勢,形成以此職業教育基地為依托的引領、輻射作用,形成農村地區職業教育一盤活棋,高、中職業教育梯次配置的格局。這可使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更具活力。分散辦學,一盤散沙;添油戰術,耗財而難見成效。
結構性調整策略之三:逐步提升農村地區(也包括城市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的規制。高等職業院校的升本禁忌,已使高等職業教育在整個高校群體中,處于低人一等的位置。我們不妨把話說得直白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看重名分的社會文化,這不是哪個人可以改變的。我們有什么理由讓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感受到一種切齒的比普通高等學校的畢業生低人一等的屈辱呢!我們有什么理由以人為的方式加強重知識而輕技術、輕能力的社會氛圍呢?我們采訪過多屆多批次的在校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他們100%地表達了因無奈而來的實情并渴望高等職業院校步入本科規制的愿望。難道這種愿望有什么不對或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嗎?嚴肅地說,如果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辦學規模不能有所變,就是人為地制造新的社會不公平。
作者:張力群單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語言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