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地區英語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湖北民族地區主要是指在湖北省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的八個縣市以及宜昌市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等三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域。目前設在區域內的高等院校有湖北民族學院、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共有近10個師范類專業(方向)。湖北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育專業是湖北民族地區中小學師資隊伍供給和培訓的主導力量,擔負著為該地區培養高水平師資力量的重大使命。英語教育專業的目標是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英語教育教學改革需要,熟練掌握英語語言技能和一定的學科研究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及較深厚的人文素養,能在中小學教育或中等職業教育領域從事教學、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湖北民族地區英語教育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隨著民族地區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系統自身的新變化,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的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和一些問題,如專業學科定位界限模糊、課程設置不太合理、英語師范教學特色逐漸淡化。通過對該地區高等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分析后,發現英語專業基礎課程和語言文學課所占學時最多。(王銀全,2013:2)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堪稱“學院派”或“經典派”的以外國語言文學為主導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絕對不應該占據主流。英語教育專業所設課程重語言技能訓練,輕教學理論傳授,缺乏英語教學法、學習策略和語言測試等專門以教師職業技能為主的培訓課程,學生無法構建系統的語言教學理論體系。學生在沒有學習英語教學理論的情況下就參加教育實習,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湖北民族地區英語教育專業必須要根據湖北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就業市場的需求及本校該專業就業情況(絕大部分畢業生是該地區中小學英語教學的中堅力量),確定合理的教學定位和培養目標,改革課程設置,為恩施州及周邊城市培養出高素質的英語教育復合型人才。
三、創新型英語+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內涵
《英語新課程標準》把培養中小學生的興趣、信心、策略和習慣放在首位,一改以往英語教學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馬首是瞻的做法,從本質上改變了以知識為本的英語教育觀,充分彰顯了以學生發展為本、講求策略、“授之以漁”的終身學習的科學育人思想。《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英語專業教學要“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交、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從外語來說,復合型人才主要是指具備掌握了兩種專業實用技能的人才。”英語教育專業教學具有雙重性,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外語專業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即師范素質。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英語語言知識的創新型模式: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較廣的文化知識、懂教學理論、并能熟練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小學從事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
四、調整專業方向定位與課程設置改革的基本設想
湖北民族地區高等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的課程構建要充分考慮本地區就業需求,以人為本,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理論課程應包括通識教育、專業理論、教育理論三部分,實踐課程應包括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教育技能。就湖北民族地區高校英語育專業來說,課程構建還要充分地體現民族地區的地域性、師范性,加強語言基礎,熟悉教學特點,突出培養民族地區中小學英語師資教育教學特色。課程設置適當以職業培訓為導向,與英語教育教學相結合保證英語教育專業方向的英語教育復合型人才的目標。
(一)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英語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要力求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英語專業類基礎課程是他們成為合格的基礎教育英語師資的前提條件。湖北民族地區高校本專業可從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基礎、辦學條件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出發,適當對課程學時比例或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由于受母語的干擾,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語音不過關。學科專業課程以視聽說為主線,修正學生的語音語調,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借助網絡媒體技術,適當提供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并且在大一、大二時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
(二)通識文化課程在開設的已有課程中,思想政治類課程所占比例略大,而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藝體生活方面的課程比例小。語言教學不僅要講授語言知識,具有一定的音樂與美學知識,還要兼顧文化知識的傳播,充分實現語言教學的目的,可開設文學、歷史、哲學、音樂、藝術和傳統文化等方面的課程,如中國古典詩詞賞析、經典名著賞析、中國通史、社會發展概論等。
(三)教育學科課程教育類課程最能體現師范教育的特色。從目前我院英語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來看,“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英語教學法”傳統的三門課程已經跟不上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應將此三門課程與當前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結合起來,突出英語教育專業的特點。必須適當增設教育類課程的種類,讓學生了解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教學規律及學生學習英語時的心理表現。將英語與教育兩個學科整合,選擇性開設“英語教學策略”、“外語教學流派”、“中小學英語課程設計”、“語言測試與評估”等。根據需要開設“英文書法與簡筆畫”、“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等教育技能課程。增加青少年心理學、教育學、教育科研方法等教育工程類課程,使學生盡快地適應未來英語基礎教育教學與研究工作。
(四)教育技能課程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迫使未來英語教師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網絡教育技術知識。加強對學生進行計算機應用技能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動畫制作和課件制作技術等既是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對未來中小學教師的直接要求。開設這些課程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增強就業競爭優勢。
(五)教育教學實踐課程教育實踐是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試驗階段,英語教育專業的教育實踐課程必須扎實推進、認真履行。教育見習應與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課程的教學相結合,到中小學校觀摩教學,并進行課堂評議,體驗中小學英語教學工作。
總之,少數民族地區因為其自身傳統習俗、民族特點、語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的特殊性構成了獨特的辦學環境。湖北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英語教育專業有必要科學定位并積極加強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的轉變,課程設置既要考慮到少數民族學生的具體特點,又要符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突出培養民族地區中小學師資教育教學特色;要致力于培養出既要懂英語,更要懂教育,能夠熟練運用現代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具有廣博的中西方文化知識,能在各級、各類學校與培訓機構從事英語教學培訓與管理工作的創新型英語+教育復合型人才。
作者:姚育紅單位:湖北民族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