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略論幼兒的生命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生命教育是幼兒教育的本質需要
幼兒處在生命發展的起始期,生理與心理的稚嫩性決定了生命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總則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時,幼兒期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是終身教育的起點。如果說健康教育應該放在幼兒教育的首位,那么生命教育就可以看作是健康教育的元基點。兒童在早期接受生命教育,在教師引導下,以積極的生命觀對待生命的發展與死亡,從小培養幼兒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信念與生命態度,形成積極的生命情感和良好的生命品質,可以為幼兒未來生命成長、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民族地區因地方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影響,當地幼兒遭受的生命威脅更大于其他地區的孩子,為此民族地區幼兒迫切渴求生命教育,維護生命生長的權利。首先,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多分布在我國西部、北部的邊疆地區,多處于地勢高、地域較復雜的山區、高原地區,自然條件相對惡劣,面臨更多自然危害(地震、泥石流等)。2013年以來,在我國西部地區四川省雅安市、甘肅省定西市接連發生6級以上的大地震,給當地人民的生命帶來極大威脅,如果沒有必要的生命教育,面對這些災難來臨,那些生命稚嫩、生存能力更弱的幼兒怎么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其次,傳統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如苗寨、侗寨等)常年缺少鮮活因素的注入,思想相對閉塞,大家深受落后舊思想的侵蝕,有的家庭仍把多生孩子視為獲得更多勞動力的途徑,加之地方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人口普查工作難以實地開展,導致計劃生育工作一直無法真正落到實處,普遍出現了一對夫妻多個孩子的現象。并且,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滯后的限制,父母不得不將孩子留守當地,雙雙外出務工,也因此衍生出系列民族地區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保育及教育而出現生命發展受限甚至生命延續堪憂的問題。
(二)生命教育是踐行“整合式”幼兒園課程理念的具體行動
幼兒生命教育是多維度的教育,不僅要保護、發展幼兒的自然生命,還要完善社會生命,培育精神生命。因此,從傳統的幼兒園課程領域來看,生命教育內容是有機滲透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的綜合類知識。比如小班組織的一次滲透生命教育的語言領域活動(我愛我自己):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用來畫畫和看書;我有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每天都要刷刷它;我還有雙靈活的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認識、描述自己的身體器官,一方面能讓幼兒了解各器官的功能,幫助幼兒正確的看待、認識自己的身體,讓幼兒充分感受健康身體的重要,啟發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幼兒獨白性語言的發展,培養幼兒獨立描述事物的能力。此外,幼兒教師可依據幼兒特有的泛靈心理,通過日常生活對生物生命的起源到結束的描述,既可以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生命認知,讓幼兒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從而更珍惜生命,還能增強幼兒移情能力,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例如教師在故事《樹媽媽》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將樹葉寶寶枯萎了這個植物生命結束的情節,生動描述為樹媽媽見不到樹葉寶寶了,以此聯系幼兒生活中與父母分離時的悲傷,讓幼兒感受到生命消失后,親子離散的痛苦。
(三)利用探索幼兒生命教育的過程,提升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專業水平
幼兒教師在逐漸探索幼兒生命教育活動途徑和方法、選擇合適的幼兒生命教育活動內容的途中,對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特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將幼兒生命教育的理念轉化為實際的生命教育實踐活動。在這過程中,幼兒教師不斷深化專業理論,豐富專業實踐。除此之外,在實施過程中,傳達給教師的生命教育觀既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教育過程中,時時提醒著幼兒教師尊重兒童生命主體,重視師幼之間情感態度的培養,在使受教育者增強生命意識的同時,形成平等親密的師幼關系。
(四)宣揚幼兒生命教育為民族地區家長樹立科學兒童教育觀
在民族地區推廣幼兒生命教育,一方面可引導幼兒理性對待生命的產生與死亡,珍惜、關愛生命,提高幼兒生命質量。另一個重要方面是能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家長、社會進行科學幼兒教育觀的宣傳。從對水族地區家長育兒觀的調查中發現,89%的家長對幼兒接受幼兒教育的動機都出于孩子智力發展的考慮。然而,幼兒的智育并不等同于幼兒教育,忽視兒童的生命特征,片面追求兒童智力增長,最終只會阻礙兒童未來生命的發展。呼吁幼兒生命教育,引導社會群體正確認識幼兒生命成長的階段性,把握幼兒的生命特征,只有認識幼兒教育的全貌,尊重幼兒生命的主體性,以幼兒的終身發展為目標,才能讓幼兒的生命有質量地生長在陽光之下。
二、民族地區踐行幼兒生命教育課程的困境
幼兒生命教育課程在國外學前教育的發展已成規模,港臺地區的發展也呈趨勢。大陸地區近些年雖然掀起了生命教育課程研究的熱潮,但仍然爭議不斷,如今,要想在我國民族地區開展幼兒生命教育更有可能面臨更多的困境和挑戰。
(一)實施生命教育受到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狀況的制約
近幾年來,國家對一些學前教育落后的民族地區加大了扶持力度,在海南、西藏、新疆等地都開展了學前教育全免費的計劃,但是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學前教育支出水平仍低于東部地區,歷史欠賬問題始終制約著當地幼兒教育質量。從貴州水族地區的田野調查中獲知: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截止到2012年底仍只有2所縣城公立幼兒園投入使用,其余的均為私人承辦的民辦幼兒園。這些民辦園多在家庭屋舍中辦學,教育內容以拼音、兒歌、算術等為主,師幼比多在1:20以上,且僅有一兩位幼師職前進行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要想在一個園內幼師是否具備專業幼師資格都有待考量的環境中開展幼兒園生命教育,談何容易。
(二)生命教育中“死亡”教育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禁忌的阻礙
幼兒生命教育課程要求幼兒對生與死有樸素認識。然而,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存在重生輕死的思想,將“死”看作一個不吉利的、甚至帶有詛咒意味的字眼,因此言談中對“死”也多有避諱。在一般的社會觀念里,幼兒的生活應該是溫馨、溫暖的,“死亡”相關的內容與幼兒的生活似乎遙不可及。即便當今社會中有的家長贊同幼兒應該接觸到與死亡有關的教育,但對于“死亡”的教育仍感到無從下手,一些教師也會擔心家長不能接受幼兒獲得死亡相關的知識或者幼兒階段的認知水平無法接受死亡的含義,甚至會給個別幼兒帶來心理陰影而采取回避,將死亡神話化的方式來解釋死亡。
(三)生命教育內容單一
幼兒園生命教育中出現個別教師對生命的理解過于局限而引發了幼兒生命教育單一化的問題。例如:單純將安全、健康等維護幼兒自然生命健康成長的課程當作生命教育課程的全部,因此忽視了幼兒情緒情感的體驗等精神生命與社會生命的健康成長。教師在教育幼兒如何維護自然生命時又偏向人為安全防范措施的教育(如撥打110、防火等),忽視了自然災害(如地震等)對生命的危害,而民族地區遭受的各種自然災害威脅又在無形中對生命教育內容的地域性差異提出要求。生命教育只有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遵從教育的多元化理念,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目的。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也正在于此。要清除民族地區實施幼兒生命教育課程遇到的重重阻礙,總歸還是要發展民族地區的學前教育,只有把握宏觀發展才能促進微觀的發展。總而言之,民族地區的幼兒生命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們仍需努力。
作者:粟周穎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系